攘为己有


   窃夺别人的东西,据为己有。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rǎng wéi jǐ yǒu
成语注音 ㄖㄤˇ ㄨㄟˊ ㄐ一ˇ 一ㄡˇ
成语简拼 rwjy
感情色彩 中性
产生年代 近代
成语繁体 攘為己有
成语英文 impropriate(have all to oneself)
成语结构  动宾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窃夺别人的东西,据为己有。


近义词



成语示例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38回:“而且我作了他便攘为己有的,就作得不好也不要紧,好在作坏了由他去出丑,不干我事。”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73回:“就如人家做文,往往窃取陈编,攘为己有,惟恐别人看出,不免又添些自己意思,杂七杂八,强为贯串,以为掩人耳目。”


成语典故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73回:“就如人家做文,往往窃取陈编,攘为己有,惟恐别人看出,不免又添些自己意思,杂七杂八,强为贯串,以为掩人耳目。”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侵夺,偷窃:~羊(指暴露亲人的过失,语出《论语·子路》中的“其父~羊,而子证之”)。~夺。~窃。~善(掠人之美)。 推,排斥:~斥。~除。~夷(抵御外国侵略)。 烦乱:~~(纷乱)。扰~。 捋:~袂。~臂。

对别人称本身:自~。知~。反求诸~。推~及人。~所不欲,勿施于人。 天干的第六位,用作顺序第六的代称。

存在:~关。~方(得法)。~案可稽。~备无患。~目共睹。 表示所属:他~一本书。 表示发生、出现:~病。情况~变化。 表示估量或比较:水~一丈多深。 表示大、多:~学问。 用在某些动词前面表示客气:~劳。~请。 无定指,与“某”相近:~一天。 词缀,用在某些朝代名称的前面:~夏。~宋一代。

同“又”,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攘』

《唐韻》汝羊切《集韻》《韻會》《正韻》如陽切,𠀤音穰。 《說文》推也。  又竊也。 《書·呂𠛬》奪攘矯虔。 《禮·禮器》匹士太牢而祭,謂之攘。  又因其自來而取曰攘。 《論語》其父攘羊。  又卻也。 《禮·曲禮》左右攘辟。 《周禮·秋官·禁殺戮》掌司攘獄者,遏訟者,以告而誅之。 《註》攘,猶卻也。 《疏》謂人有罪過,官有文書。追攝不肯受者。 《齊語》西征攘白翟之地。 《前漢·鄒陽傳》攘袂而正議。 《註》攘袂,猶今人云捋臂。  又除也。 《詩·大雅》攘之剔之。 《疏》攘除翦剔。  又《揚子·方言》止也。  又《唐韻》如兩切《集韻》《韻會》《正韻》汝兩切,𠀤音壤。擾也。 《前漢·𨻰平傳贊》傾側擾攘楚魏之閒。  又《唐韻》《集韻》《韻會》人漾切《正韻》人尚切,𠀤與讓通。遜也。 《前漢·禮樂志》隆雅頌之聲,盛揖攘之容。 《註》攘,古讓字。  又《藝文志》道家者流,合於堯之克攘,易之嗛嗛。  又《集韻》式亮切,賞去聲。與饟同。 《詩·小雅》攘其左右。 《箋》攘讀爲饟。  又《集韻》《韻會》𠀤泥庚切,音獰。搶攘,亂貌。 《前漢·賈誼傳》國制搶攘。 《註》攘,女庚反。師古讀搶攘爲傖獰。

『己』

《唐韻》居擬切《集韻》《韻會》苟起切《正韻》居里切,𠀤音紀。 《廣韻》身也。 《韻會》對物而言曰彼己。 《書·大禹謨》舍己從人。 《禮·坊記》君子貴人而賤己,先人而後己。  又《韻會》私也。 《論語》克己復禮。  又《釋名》紀也。 《詩·小雅》式夷式己。 《箋》爲政當用平正之人,用能紀理其事也。  又日名。 《說文》己,中宮也,象萬物辟藏詘形也。己承戊,象人腹。 《爾雅·釋天》太歲在己曰屠維,月在己曰則。 《禮·月令》季夏之月,其日戊己。 《註》己之爲言起也。  又官名。 《後漢·西域傳》元帝置戊己校尉,屯田於車師前王庭。 《註》戊己中央,鎭覆四方。  又開渠播種,以爲厭勝,故稱戊己焉。  又《集韻》口已切,音起。姓也。 《詩·商頌》韋顧旣伐,昆吾夏桀。 《箋》顧昆吾,皆己姓也。

『有』

《唐韻》云久切《集韻》《韻會》《正韻》云九切,𠀤音友。 《說文》不宜有也。《春秋傳》曰:日月有食之。从月又聲。 《九經字樣》有,从月。从冃,譌。  又《玉篇》不無也。 《易·大有疏》能大所有。  又《繫辭》富有之謂大業。  又《詩·商頌》奄有九有。 《傳》九有,九州也。  又《左傳·桓三年》有年。 《註》五穀皆熟書有年。  又《玉篇》果也,得也,取也,質也,寀也。  又姓。 《論語》有子。 《註》孔子弟子有若。  又《集韻》尤救切。與又通。 《書·堯典》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 《詩·邶風》不日有曀。 《註》有,又也。  又《韻補》叶羽軌切。 《前漢·敘傳》文豔用寡,子虛烏有。寄言淫麗,託風終始。  又叶演女切。 《徐幹·齊都賦》主人盛饗,期盡所有。三酒旣醇,五齊惟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