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旗卷伞


   喻停止活动。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shōu qí juàn sǎn
成语注音 ㄕㄡ ㄑ一ˊ ㄐㄨㄢˋ ㄙㄢˇ
成语简拼 sqjs
常用程度 一般
成语繁体 收旗捲傘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喻停止活动。


出处典源

成语典故

并列 比喻停止活动。沙汀《淘金记》20:“每天吸食(大烟)的时候,他们得安置几重岗位来严密戒备。只要一有响动,就又立刻~,把家具藏向夹墙里、厕所里。”△用于活动方面。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接到,接受:~发。~信。~支。~讫。~益。 藏或放置妥当:这是重要东西,要~好了。 割断成熟的农作物:~割。~成。麦~。 招回:~兵。~港。 聚,合拢:~容。~理。~集。 结束:~尾。~煞。~盘。 逮捕,拘押:~捕。~监。~押。~审。 约束,控制(感情或行动):~束。~心。~伏(亦作“收服”)。

用布、纸、绸子或其他材料做成的标识,多是长方形或方形:~子。~帜。~号。~舰。~手。 中国清代满族的军队编制和户口编制(共分八旗,后又建立蒙古八旗,汉军八旗),特指属于满族的:~人(满族人)。~籍。~袍。 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的行政区划,相当于县。

可以舒展和弯转成圆筒形的书画:长~。画~。手~。 书籍的册本或篇章:上~。第一~。藏书十万~。~帙(书卷成束,用布裹或布囊装起来称“帙”,即书套。现一般指书籍)。 考试用的纸:试~。 机关里分类汇存的档案、文件:案~。

把东西弯转裹成圆筒形:~尺。~帘子。 裹挟带动:~入。~扬。 弯转裹成筒形的东西:烟~儿。纸~儿。

挡雨或遮太阳的用具,可张可收:雨~。旱~。 像伞的东西:降落~。~形花序。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收』

《唐韻》式周切《集韻》尸周切,𠀤音荍。 《說文》捕也。 《五經文字》作収,訛。 《詩·大雅》此宜無罪,女反收之。 《傳》收,拘收也。  又《詩·周頌》我其收之。 《傳》收,聚也。  又《禮·玉藻》有事則收之。 《疏》當有事之時,則收斂之。  又《左傳·襄二十七年》何以恤我,我其收之。 《註》收,取也。  又《戰國策》秦可以少割而收害也。 《註》收,猶息也。  又《博雅》收,振也。 《中庸》振河海而不洩。 《朱傳》振,收也。  又車軫也。 《詩·秦風》小戎俴收。 《傳》收,軫也。  又夏冠名。 《儀禮·士冠禮》周弁,殷冔,夏收。 《註》收,言所以收斂髮也。  又神名。 《禮·月令》其神蓐收。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舒救切,音狩。獲多也。 《禮·月令》農事備收。 《釋文》收,如字,又守又反。  又《易·井卦》井收勿幕。 《疏》凡物可收成者,則謂之收。 《朱子·本義》收,汲取也。詩救反,又如字。

『旗』

《唐韻》《集韻》《韻會》渠之切《正韻》渠宜切,𠀤音奇。 《說文》熊旗五游,以象罰星,士卒以爲期。 《釋名》熊虎爲旗,軍將所建,象其猛如虎,與衆期其下也。 《周禮·春官·司常》熊虎爲旗。 《又》師都建旗。 《註》畫熊虎者,鄕遂出軍賦,象其守猛莫敢犯也。  又《左傳·閔二年》佩衷之旗也。 《註》旗,表也。  又星名。 《史記·天官書》東北曲十二星曰旗。 《註》兩旗者,左旗九星,在河鼓左也。右旗九星,在河鼓右也。皆天之鼓旗,所以爲旌表。  又姓。 《廣韻》齊卿子旗之後,漢有九江太守旗光。  又與箕同。 《荀子·富國篇》則國安於盤石,壽於旗翼。 《註》旗,讀爲箕。箕翼,二十人宿名。  又《韻補》叶渠尤切。 《班固·西都賦》乗輚輅,登龍舟,張鳳蓋,建華旗。○按《說文》旗从㫃其聲,訓熊旗五游,以象罰星,士卒以爲期也。旂从㫃,斤聲,訓旗有衆鈴以令衆也。分旗,旂爲二。《正字通》云:周禮九旗所畫異物,所建異名,各有等差。雖旌旄之通稱,而制度自別,未可合爲一也。

『卷』

《唐韻》居倦切《集韻》《韻會》古倦切《正韻》吉掾切,𠀤音眷。 《說文》厀曲也。  又書卷。 《揚子·法言》一卷之書,必立之師。 《增韻》可舒卷者曰卷。編次者曰帙。  又《唐韻》居轉切《集韻》《韻會》《正韻》古轉切,𠀤眷上聲。 《廣韻》舒卷之卷。 《韻會》或作捲。  又卷耳,艸名。 《詩·周南》采采卷耳。  又卷舌,星名。 《前漢·劉向傳》客星見昴卷之閒。 《註》師古曰:見於昴與卷舌之閒也。  又《唐韻》巨員切《集韻》《韻會》逵員切,𠀤音權。 《集韻》曲也。 《詩·大雅》有卷者阿。  又《中庸》一卷,石之多。 《註》猶區也。  又《韻會》大卷,黃帝樂名。 《周禮·大司樂註》卷者,卷聚之義。  又通作惓。 《前漢·賈捐之傳》敢昧死竭卷卷。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驅圓切,音㒽。 《集韻》縣名,在河南。 《前漢·周勃傳》周勃,沛人,其先卷人也。  又《集韻》一曰冠武。  又《正韻》古本切,音袞。 《禮·王制》三公一命卷,天子卷冕。 《唐韻》巨員切《集韻》《韻會》《正韻》逵員切,𠀤音權。 《說文》氣勢也。 《齊語》有捲勇股肱之力。 《註》人勇爲拳。今本捲作拳。 《史記·孫子傳》解雜亂紛糾者不控捲。 《註》捲即拳也。  又捲捲,用力貌。 《莊子·讓王篇》捲捲乎后之爲人,葆力之士也。 《註》自勞貌。  又《說文》一曰捲,收也。  又《唐韻》《廣韻》居轉切《集韻》《正韻》古轉切,𠀤與卷通。斂也。 《說文》俗以爲捲舒之捲。 《史記·張儀傳》席捲常山之險。 《王勃·膝王閣詩》珠簾暮捲西山雨。  又《唐韻》《廣韻》居倦切《集韻》古倦切,𠀤音眷。西捲,縣名。 《前漢·地理志》日南郡西捲縣。或作棬。  又《集韻》苦遠切,音綣。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