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瑕索垢


   批评不足,寻找缺点。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gōng xiá suǒ gòu
成语注音 ㄍㄨㄥ ㄒ一ㄚˊ ㄙㄨㄛˇ ㄍㄡˋ
成语简拼 gxsg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一般
产生年代 近代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批评不足,寻找缺点。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清·王晫《今世说·规箴》:“吾侪本相好,攻瑕索垢,当猛鸷如寇雠,毋留纤尘,为后人口实。”


成语典故

批评不足,寻找缺点。清 王晫《今世说.规箴》:“吾侪本相好,攻瑕索垢,当猛鸷如寇雠,毋留纤尘,为后人口实。” 并列 瑕,原指玉石上的斑点,喻缺点。垢,肮脏。形容专想寻找缺点,批评不足。清·王晫《今世说·规箴》:“吾侪本相好,~,当猛鸷如寇雠,毋留纤尘,为后人口实。”△贬义。用于描写指责。→攻瑕指失 ?瑕不掩瑜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打击,与“守”相对:~击。~占。~取。~心。~关。~陷。 指责,驳斥:~难(nàn)。群起而~之。 治病:以毒~毒。 致力学习或研究:~读。~书。专~医学。

玉上面的斑点,喻缺点或过失:~玷。~垢。~疵。 空隙:~隙。~衅(漏洞,可乘之隙;亦喻过错)。 古同“霞”。

大绳子或大链子:~子。~道。钢~。绞~。线~。 搜寻,寻求:~引。思~。搜~。探~。 讨取,要:~还。~求。~取。勒~。 尽,毫无:~然无味。 单独:离群~居。 姓。

污秽,脏东西:污~。泥~。牙~。~腻。~秽。~敝(又脏又破)。 同“诟”。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攻』

《唐韻》古洪切《集韻》《韻會》沽紅切《正韻》古紅切,𠀤音公。 《說文》擊也。 《博雅》伐也。 《易·同人》乗其墉弗克攻。 《書·伊訓》造攻自鳴條。  又《類篇》一曰治也。 《書·甘誓》左不攻于左。 《傳》治也。 《論語》攻乎異端。  又《詩·小雅》我車旣攻。 《傳》攻,善也。 《朱傳》攻,堅也。  又心爲物欲所侵曰攻。 《唐書·太宗紀》一心攻之者衆。  又摘人過失亦曰攻。 《蜀志·諸葛亮傳》勤攻吾闕,則事可定。  又《詩·大雅》庶民攻之。 《傳》攻,猶作也。  又《博雅》攻,𩋆也。  又姓。 《何氏姓苑》漢有攻生單。  又《廣韻》古冬切,音釭。義同。  又《集韻》古送切,音貢。 《周禮·夏官·司弓矢》利攻守。 《釋文》攻,如字,劉音貢。  又《韻補》叶姑黃切。 《史記·龜筴傳》入於周地,得太公望,與卒聚兵,與之相攻。 《說文》从攴作攻。攻字原从攴作。

『瑕』

《唐韻》乎加切《集韻》《韻會》《正韻》何加切,𠀤音遐。 《說文》玉小赤也。 《前漢·司馬相如傳》赤瑕駁犖。 《註》赤瑕,赤玉也。  又玉玷也。 《左傳·宣十五年》瑾瑜匿瑕。 《禮·聘義》瑕不揜瑜。 《註》瑕,玉之病也。  又過也。 《詩·大雅》烈假不瑕。 《註》烈,光,假,大,瑕,過也。 《左傳·僖七年》予取予求,不汝疵瑕也。 《註》不以汝爲罪釁也。  又《博雅》瑕,裂也。  又遠也。 《詩·衞風》不瑕有害。 《傳》瑕,遠也。 《箋》瑕,猶過也。  又《管子·制分篇》故凡用兵者,攻堅則軔,乗瑕則神。 《註》瑕,謂虛脆也。  又《管子·法法篇》令入而不至謂之瑕。 《註》相閒曰瑕。  又《字彙補》嚴利之狀。 《周禮·冬官考工記》深瑕而澤。  又國名。 《左傳·成六年》晉人謀去故絳,諸大夫皆曰:必居郇瑕氏之地。 《註》郇瑕,古國名。  又地名。 《左傳·桓六年》楚武王侵隨,使薳章求成焉,軍於瑕以待之。 《註》瑕,隨地。 《春秋·哀六年》城邾瑕。 《大全》邾瑕如魯濟之類,魯有負瑕,故稱邾以別之。 《禮·檀弓》公叔文子升于瑕丘。  又滋陽,古瑕縣,宋大觀四年,因犯宣聖諱,以西北有嵫山,攺爲嵫陽。  又姓。 《左傳》周大夫瑕禽。  又複姓。 《史記·項羽紀》瑕丘。申陽。 《註》文穎曰:姓瑕丘。臣瓚曰:瑕丘,縣名。 《五音集韻》漢複姓有瑕呂氏。  又獸名。 《史記·司馬相如傳》格瑕蛤。 《前漢·書音義》瑕蛤,獸名。  又與遐通。 《禮·表記》引《詩·小雅》瑕不謂矣,註瑕之言胡也。  又與霞同。 《前漢·揚雄傳》翕靑雲之流瑕。 《文選》作霞。  又《五音集韻》古牙切,音嘉。垂瑕,地名。  又古下切,音檟。已也。 《詩·大雅》烈假不瑕。鄭康成讀。  又《字彙補》呼加切。與蝦同。 《張衡·南都賦》駿瑕委蛇。 《註》瑕,蝦通。  又《韻補》叶音舒。 《史記·龜筴傳》日辰不全,故有孤虛。黃金有疵,白玉有瑕。事有所疾,亦有所徐。  又叶音何。 《陸機·文賦》混姸媸而成體,累良質而爲瑕。象下管之偏疾,故雖應而不和。

『索』

《廣韻》蘇各切《集韻》《韻會》昔各切,𠀤音𧛻。 《說文》作𣑇,草有莖葉可作繩索。从𣎵糸。 《韻會》隷作索。 《小爾雅》大者謂之索,小者謂之繩。 《急就篇註》索,總謂切撚之令緊者也。 《書·五子之歌》若朽索之馭六馬。 《詩·豳風》宵爾索綯。  又《易·震卦》震索索。 《疏》心不安之貌。 《釋文》懼也。  又《書·牧誓》惟家之索。 《傳》索。盡也。  又《周禮·夏官·方相氏》以索室毆疫。 《註》索,廋也。  又《禮·檀弓》吾離羣而索居。 《註》索,散也。  又《左傳·昭十二年》八索九丘。 《書序》八卦之說,謂之八索。  又地名。 《前漢·地理志》武都郡有索縣。  又姓。 《左傳·定四年》殷民七族,有索氏。  又《廣韻》山戟切《集韻》色窄切,𠀤音色。同𡩡,求也。 《禮·曲禮》大夫以索牛。 《註》索,求得而用之。  又《集韻》蘇故切,音素。 《釋名》索,素也。八索,著素王之法也。 《屈原·離騷》衆皆競進以貪婪兮,憑不厭乎求索。羌內恕以量人兮,各興心而嫉妒。 《註》索,音素。○按《說文》在木部,今倂附入。索从𣎵,《說文》在𣎵部。

『垢』

《唐韻》古厚切《集韻》《韻會》《正韻》舉后切,𠀤音苟。塵滓也。 《左傳·宣十五年》國君含垢,天之道也。 《韓非子·大體篇》不洗垢,而察難知。 《莊子·大宗師》仿偟乎塵垢之外。  又國名。 《華嚴經》國名無垢,琉璃爲地。  又《集韻》丘𠋫切,音宼。解垢,詭曲之辭。  又居六切,音匊。中不淨也。 《詩·大雅》維彼不順,征以中垢。  又叶公戸切,讀若古。 《楚辭·哀時命》務光自投于深淵兮,不獲世之塵垢。孰魁崔之可久兮,願退身而窮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