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责过错,针砭缺失。
指责过错,针砭缺失。
晋·葛洪《抱朴子·汉过》:“进则切辞正论,攻过箴阙;退则端诚杜私,知无不为者。”
指责过错,针砭缺失。晋葛洪《抱朴子.汉过》:“进则切辞正论,攻过箴阙;退则端诚杜私,知无不为者。” 并列 指责过错,针砭缺失。晋·葛洪《抱朴子·汉过》:“进则切辞正论,~;退则端诚杜私,知无不为者。”△褒义。用于告诫。
打击,与“守”相对:~击。~占。~取。~心。~关。~陷。 指责,驳斥:~难(nàn)。群起而~之。 治病:以毒~毒。 致力学习或研究:~读。~书。专~医学。
同“针”。 劝告,劝戒:~言。~规。~谏。 古代一种文体,以告诫规劝为主:~铭(“箴”是规戒性的韵文;“铭”是刻在器物或碑石上兼于规戒、褒赞的韵文。因其作用有相似之处,故后人多连称)。
古代用作“缺”字。空缺:尚付~~。有怀疑的事情暂时不下断语,留待查考:~疑。 过错:~失。 姓。
皇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宫~。 皇帝居处,借指朝廷:~下。“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 京城,宫殿:“城~辅三秦”。 陵墓前两边的石牌坊:墓~。
《唐韻》古洪切《集韻》《韻會》沽紅切《正韻》古紅切,𠀤音公。 《說文》擊也。 《博雅》伐也。 《易·同人》乗其墉弗克攻。 《書·伊訓》造攻自鳴條。 又《類篇》一曰治也。 《書·甘誓》左不攻于左。 《傳》治也。 《論語》攻乎異端。 又《詩·小雅》我車旣攻。 《傳》攻,善也。 《朱傳》攻,堅也。 又心爲物欲所侵曰攻。 《唐書·太宗紀》一心攻之者衆。 又摘人過失亦曰攻。 《蜀志·諸葛亮傳》勤攻吾闕,則事可定。 又《詩·大雅》庶民攻之。 《傳》攻,猶作也。 又《博雅》攻,𩋆也。 又姓。 《何氏姓苑》漢有攻生單。 又《廣韻》古冬切,音釭。義同。 又《集韻》古送切,音貢。 《周禮·夏官·司弓矢》利攻守。 《釋文》攻,如字,劉音貢。 又《韻補》叶姑黃切。 《史記·龜筴傳》入於周地,得太公望,與卒聚兵,與之相攻。 《說文》从攴作攻。攻字原从攴作。
『箴』《廣韻》職深切《集韻》《韻會》《正韻》諸深切,𠀤音斟。 《說文》綴衣箴也。 《禮·內則》紉箴請補綴。 又古者以石爲箴,所以刺病。 《前漢·藝文志》用度箴石箴石湯火所施。 《註》箴,所以刺病也。石謂砭石,卽石箴也。 《山海經》高氏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箴石。 《註》可以爲砥針治癰腫者。 又規戒也。 《書·盤庚》猶胥顧于箴言。 《左傳·襄十四年》工誦箴諫。 《前漢·揚雄傳贊》箴莫善于《虞箴》,作《州箴》。 《註》九州之箴也。 《玉海》箴者,諫誨之辭,若箴之療疾,故名箴。 又姓。 《風俗通》衞有大夫箴莊子。 又《爾雅·釋器》一羽謂之箴,十羽謂之縳。 又官名。 《左傳·宣四年》子文孫箴尹克黃。 《註》箴尹,官名。 又魚名。 《山海經》栒狀之山,𣲵水出焉,其中多箴魚,其狀如儵,其啄如箴。 又鳥名。 《司馬相如·上林賦》箴疵鵁盧。 《註》張揖曰:箴疵,似魚虎而倉黑色。 又草名。 《神異經》桂林有睡草,見之則令人睡。一名醉草,亦呼爲懶婦箴。 《韻會補》一曰竹名。亦通作𪈁。 《前漢·司馬相如傳》箴疵鵁盧。箴疵,鳥名。 《說文》作𪈁鴜。 又《集韻》口減切,音槏。古斬切,音減。𠀤竹名也。 又《韻會補》與鍼同。諸韻別出箴爲箴誡字。 又通作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