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鱼入海


   比喻放走敌人,留下祸根。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fàng yú rù hǎi
成语注音 ㄈㄤˋ ㄩˊ ㄖㄨˋ ㄏㄞˇ
成语简拼 fyrh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放魚入海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比喻放走敌人,留下祸根。


近义词



成语示例


如果捉不住打不死,让他们逃走了,就等于放鱼入海,纵虎归山。周玉清《晋西事变中的一夜》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三国演义》第四二回:“今刘备釜中之鱼,阱中之虎,若不就此时擒捉,如放鱼入海,纵虎归山矣。”


成语典故

比喻放走敌人,留下祸根。《三国演义》第四二回:“今刘备釜中之鱼,阱中之虎,若不就此时擒捉,如放鱼入海,纵虎归山矣。”周玉清《晋西事变中的一夜》:“如果捉不住打不死,让他们逃走了,就等于放鱼入海,纵虎归山。” 兼语 比喻放走敌手,留下祸根。《三国演义》42回:“今刘备釜中之鱼,阱中之虎,若不就此时擒捉,如~,纵虎归山矣。”△贬义。多用于轻敌纵敌方面。→放龙入海 放虎归山 纵虎归山 放虎遗患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解脱约束,得到自由:把笼子里的鸟~了。~胆。~诞。~任。~肆。~歌。~怀。豪~。释~。 散(sàn):~工。~假。~学。~晴(阴雨后转晴)。 带牲畜到野外去吃草:~牧。~羊(亦喻任其自由行动,放手不管,含贬义)。 驱逐到远方去:~逐。~黜。流~。 到基层去:~官(古时指任命为外地官员)。下~。 发出:~电。~毒。~光。发~。 借钱给别人,收取利息:~债。~贷。 扩展:~大。~宽。 花开:百花齐~。心花怒~。 搁、置:这件事情不要紧,先~一~。存~。~弃。~心。~置。 至:~乎四海。摩顶~踵。

进,由外到内:进~。~梦。 适合,恰好合适:~选。~耳。

靠近大陆,比洋小的水域:~洋。~域。~拔。~疆。~内。~岸。~誓山盟。五湖四~。 用于湖泊名称:青~。中南~。 容量大的器皿,巨大的:~碗。~涵(敬辞,称对方大度包容)。夸下~口。 喻数量多的人、事物像海的:人山人~。火~。 漫无目标地:~骂。~找。 古代指从外国来的:~棠。 特指中国上海:~派。 姓。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放』

《唐韻》《集韻》《韻會》𠀤甫妄切,音舫。 《說文》逐也。 《小爾雅》棄也。 《書·舜典》放驩兜于崇山。 《疏》放逐。 《左傳·宣元年》晉放其大夫胥甲父于衞。 《註》放者,受罪黜免,宥之以遠。  又《書·武成》放牛于桃林之野。 《疏》據我釋之,則云放。  又《禮·曲禮》毋放飯。 《註》去手餘飯於器中。  又《左傳·昭十六年》獄之放紛。 《註》放,縱也。  又《論語》隱居放言。 《何晏註》放,置也,不復言世務。  又《孟子》如追放豚。 《趙岐註》放逸之豕。  又《博雅》妄也。 《玉篇》散也。 《增韻》肆也,捨也。 《正韻》廢也。  又《廣韻》分兩切《集韻》甫兩切《正韻》妃兩切,𠀤音昉。同倣。學也。 《玉篇》比也。 《類篇》效也。 《書·堯典》曰若稽古帝堯,曰放勳。 《疏》能放效上世之功。  又《周禮·天官》食醫,凡君子之食恆放焉。 《註》放,猶依也。  又《孟子》放乎四海。 《趙岐註》放,至也。  又《集韻》分房切。方,或作放,倂船也。 《前漢·禮樂志》神裴回若留放,殣冀親以肆章。 《說文》从攴作放。放字原从攴作。

『入』

《唐韻》人執切《集韻》《韻會》日汁切《正韻》日執切,𠀤任入聲。 《說文》內也。 《玉篇》進也。 《禮·少儀》事君,量而後入。 《檀弓》孟獻子𧝓比御而不入。 《註》言雖比次婦人之當御者,猶不入寢也。  又《春秋·隱二年》莒人入向。 《定六年》於越入吳。 《傳》造其國都曰入,弗地曰入。 《註》謂勝其國邑,不有其地也。入者,逆而不順,非王命而入人國也。  又《廣韻》納也,得也。  又《增韻》沒也。  又《楞嚴經》六入謂六塵,卽眼入色,耳入聲也。  又《敎坊記》每日常在天子左右爲長入。

『海』

《唐韻》《正韻》呼攺切《集韻》《韻會》許亥切,𠀤音醢。 《說文》天池也。以納百川者。 《釋名》海,晦也。主承穢濁水,黑如晦也。 《書·禹貢》江漢朝宗于海。  又環九州爲四海。 《書·禹貢》四海會同。 《爾雅·釋地》九夷,八狄,七戎,六蠻,謂之四海。  又物產饒富爲陸海。 《前漢·東方朔傳》所謂天下陸海之地。  又天海,星名。 《甘氏星經》天海十星,在壁西南。  又州名。 《廣韻》禹貢徐州之域,七國時屬楚,秦爲薛郡,漢爲東海郡。後魏爲海州。  又《韻補》叶虎洧切,音喜。 《詩·小雅》沔彼流水,朝宗于海。鴥彼飛隼,載飛載止。  又叶火五切,音虎。 《陸雲·陸丞相誄》靖共夙夜,匪寧匪處。經始綿綿,滂沱淮海。 《集韻》或作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