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亡图存


   拯救祖国的危亡;谋求民族的生存。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jiù wáng tú cún
成语注音 ㄐ一ㄡˋ ㄨㄤˊ ㄊㄨˊ ㄘㄨㄣˊ
成语正音 “图”,不能读作“tǔ”。
成语简拼 jwtc
感情色彩 褒义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近代
成语繁体 捄亡圖存
成语英文 fight for the survival and salvation of the nation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拯救祖国的危亡;谋求民族的生存。




成语示例


早在30年代,一大批有识之士就以救亡图存为己任,投身到社会变革的洪流之中。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鬼谷子 中经》:“圣人所贵道微妙者,诚以其可以转危为安,救亡使存也。”


成语典故

拯救国家的危亡,图谋民族的生存。清.王无生《论小说与改良社会之关系》:“夫欲救亡图存,非仅恃一二才士所能为也;必使爱国思想,普及于最大多数之国民而后可。”李劼人《大波》三部五章:“他们为了爱国主义,为了救亡图存,不能不提倡革命,以应潮流。”郭沫若《洪波曲》六章一:“你要团结抗日,救亡图存呀!”杨沫《青春之歌》二部二四章:“现在,继东北沦亡之后,华北也一步步走上了危亡的道路。全国人民忍无可忍,救亡图存的呼声正响遍了全国每一个偏僻的角落……” 并列 解救祖国的危亡,寻求民族的生存。语本《鬼谷子·中经》:“圣人所贵道微妙者,诚以其可以转危为安,救亡使存也。”李鷟人《大波》3部5章:“他们为了爱国主义,为了~,不能不提倡革命,以应潮流。”△褒义。多用于写贤能治世,救国救民的行为。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给予帮助使脱离危险或解脱困难:~济。~命。~护。~国。~难(nàn )。~灾。~药。~正(补救匡正)。~死扶伤。~困扶危。 终止:濯以~热。

逃:逃~。流~。 失去:~佚。~羊补牢。 死:伤~。死~。 灭:灭~。~国奴。救~。兴~。

古同“无”,没有。

东西在那里,人活着:~在。~亡。生~。 保留,留下:保~。留~。~照。~疑。去伪~真。 寄放:寄~。 停聚:~水。 怀有,怀着:~心。不~任何奢望。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救』

《廣韻》居祐切《集韻》《韻會》《正韻》居又切,𠀤音廏。 《說文》止也。 《博雅》助也。 《廣韻》護也。 《書·太甲》尚賴匡救之德。 《詩·大雅》式救爾後。  又《周禮·地官·司救註》救,猶禁也,以禮防禁人之過者也。  又《爾雅·釋器》絇謂之救。 《註》救絲以爲絇。  又姓。 《風俗通》諫議大夫救仁。  又《集韻》恭于切,音拘。 《周禮·司救》劉昌宗讀。  又《韻補》叶居尤切。 《詩·邶風》何有何亡,黽勉求之。凡民有喪,匍匐救之。 《武王盤銘》溺於淵,尚可遊也。溺於人,不可救也。

『亡』

《唐韻》《集韻》《韻會》𠀤武方切,音忘。失也。 《孟子》樂酒無厭謂之亡。 《註》謂廢時失事也。 《家語》楚人亡弓,楚人得之。  又滅也。 《莊子·田子方》楚王與凡君坐。少焉,楚左右曰:凡亡者三。凡君曰:凡之亡也,不足以喪,吾存。  又《周禮·春官·大宗伯》以喪禮哀死亡。  又逃也。 《大學》舅犯曰:亡人無以爲寶。  又《前漢·韓信傳》蕭何聞信亡,自追之。  又與忘同。 《詩·邶風》心之憂矣,曷維其亡。  又《正韻》同無。 《詩·邶風》何有何亡,黽勉求之。 《毛傳》亡謂貧也。 《說文》从入从𠃊。 《徐曰》𠃊音隱,隸作亡。 《藝苑雌黃》古惟用兦字,秦時始以蕃橆之橆爲有兦之兦,今又變林爲四點。

『存』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徂尊切,音蹲。 《爾雅·釋詁》存,在也,察也。 《疏》書舜典,在璿璣玉衡,以齊七政。存卽在也。 《易·繫辭》成性存存。 《孟子》操則存,舍則亡。 《禮·祭義》致愛則存。 《註》孝子致極愛親之心,則若親之存也。  又《說文》恤問也。 《禮·王制》八十月告存。 《集說》告猶問也,君每月使人致膳,告問存否也。  又《月令》養幼少,存諸孤。  又省也。 《周禮·天官》大喪存奠彝。 《註》欲見其所奠彝朝夕存省之意也。  又叶昨先切,音前。 《楚辭·遠遊》壹氣孔神兮,於中夜存。虛以待之兮,無爲之先。  又叶匠鄰切,音秦。 《揚雄·解嘲》得士者富,失士者貧。矯翼厲翮,恣意所存。 《說文》从子才聲。俗作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