敛锷韬光


   比喻隐匿锋芒,才气不外露。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liǎn è tāo guāng
成语注音 ㄌ一ㄢˇ ㄜˋ ㄊㄠ ㄍㄨㄤ
成语简拼 letg
感情色彩 中性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斂鍔韜光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比喻隐匿锋芒,才气不外露。


近义词



反义词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明 张煌言《上鲁国主启二》:“仍乞敛锷韬光,以绝敌人窥伺。”


成语典故

比喻隐匿锋芒,才气不外露。明 张煌言《上鲁国主启二》:“仍乞敛锷韬光,以绝敌人窥伺。” 并列 把刀剑的锋芒隐匿起来。比喻本事、才干不外露。明·张煌言《上鲁国主启二》:“仍乞~,以绝敌人窥伺。”△多用于政治、军事斗争。→韬光养晦晦迹韬光 韬光韫玉 深藏若虚 ?锋芒毕露 崭露头角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刀剑的刃:剑~。

弓或剑的套子。 隐藏,隐蔽:~光养晦(隐藏才能,收敛锋芒,不使外露。亦作“韬晦”)。 用兵的谋略:~钤。~略。

太阳、火、电等放射出来耀人眼睛,使人感到明亮,能看见物体的那种东西:阳~。月~。火~。~华(明亮的光辉)。 荣誉:~临(敬辞,意含宾客来临给主人带来光彩)。~顾。~复。 使显赫:~大。~宗耀祖。 景物:春~明媚。 光滑:~滑。~洁。~泽。 完了,一点不剩:杀~烧~。吃~用~。 露着:~膀子。 单,只:~剩下一口气。 姓。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光』

《唐韻》古黃切《集韻》《韻會》《正韻》姑黃切,𠀤廣平聲。 《說文》从火在人上。本作灮,今作光。 《徐曰》光明意也。 《易·需卦》有孚光亨。 《程傳》有孚則能光明而亨通。 《正韻》輝光,明耀華彩也。  又《集韻》太歲在辛曰重光。  又諡法,能紹前業曰光。  又姓。 《廣韻》田光後,秦末子孫避地,以光爲氏。晉有光逸。  又《集韻》古曠切,廣去聲。飾色也。或作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