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谓欢庆祝贺。②形容大造声势,大肆进行舆论宣扬。
毛泽东《做革命的促进派》:“我们取得那么大的胜利,人家服服贴贴,敲锣打鼓。”
ㄑㄧㄠ ㄌㄨㄛˊ ㄉㄚˇ ㄍㄨˇ qiāo luó dǎ gǔ 618 ① 谓欢庆祝贺。毛泽东《做革命的促进派》:“去年,我们取得那么大的胜利,人家服服帖帖,敲锣打鼓。”
打,击:~打。~击。~诈。~边鼓(喻从旁帮人说话)。~门砖。~骨吸髓。旁~侧击。
一种乐器,铜制,像盘,用槌子敲打出来:~鼓经(戏曲打击乐各种谱式的泛称)。~鼓喧天。紧~密鼓。
击,敲,攻击:~击。殴~。~杀。 放出,发出,注入,扎入:~炮。~雷。~信号。~电报。 做,造:~首饰。~家具。 拨动:~算盘。 揭,破,凿开:~破。~井。 举,提起:~灯笼。~起精神。 涂抹,印,画:~蜡。~戳子。 写出,开出:~证明。 捆,扎:~包裹。 合,结合:~伙。~成一片。 获取,购取:~水。~鱼。 除去:~消。~杈。 定出,计算:~算。~腹稿。 用,采用,使用:~比喻。 玩,玩耍:~球。 截,停,减,退:~住。~价儿。 表示人体发出某种行为动作:~手势。 进行某种活动,从事或担任某种工作:~交道。~短工。 与某些动词结合,基本上保留原动词词义:~扫。~扰。 自,从:~哪儿来?
量词,指十二个:一~铅笔。
打击乐器,圆柱形,中空,两头蒙皮:~乐(yuè)。~角(jiǎo)。大~。 形状、声音、作用像鼓的:耳~。石~。 敲击或拍打使发出声音:~吹。~噪。 发动,使振作起来:~励。~动。~舞。一~作气。 高起,凸出:~包。~胀。 古代夜间击鼓以报时,一鼓即一更。
《廣韻》口交切《集韻》《韻會》《正韻》丘交切,𠀤音骹。 《說文》橫擿也。 《徐鉉曰》從旁橫擊也。 《類篇》擊也。 《左傳·定二年》奪之杖以敲之。 《賈誼·過秦論》執敲扑以鞭笞天下。 《註》短曰敲,長曰扑。 又《揚子·方言》楚凡棄物謂之敲。 又《廣韻》苦敎切《集韻》《韻會》《正韻》口敎切,𠀤音檄。義同。
『打』《唐韻》《集韻》《韻會》𠀤都挺切,音頂。 《說文》擊也。从手丁聲。 《穀梁傳·宣十八年》邾人戕繒子于繒,梲殺也。 《註》謂捶打。音頂。 又《六書故》都假切《韻會》《正韻》都瓦切。 《正韻箋》打字通音當作都那切,如讀都瓦切,不成聲矣。◎按打與撻同義。楊愼曰:尚書撻音人聲,又轉上聲。俗用打爲撻,然从撻轉音,亦未合。今讀德馬切,答上聲爲正。 《北史·張彝傳》羽林武賁將幾千人,至尚書省,以瓦石擊打公門。 又白打,毬采名。 《蹴踘譜》每人兩踢名打二,曳開大踢名白打。 《韋莊詩》內官初賜淸明火,上相閒分白打錢。 又《唐韻》德冷切《集韻》《韻會》都冷切,𠀤讀與等近。義同。 又《歐陽脩·歸田錄》打字當滴耿切。○按《字彙》誤改音滴。 又《項氏家說》俗助語每與本辭相反,其於打字用之尤多。凡打𤴁、打聽、打量、打睡,無非打者。
『鼓』《唐韻》工戸切《集韻》《韻會》果五切《正韻》公土切,𠀤音古。革音之器。伊耆氏造鼓。 《說文》鼓,郭也。春分之音,萬物郭皮甲而出,故謂之鼓。 《徐鍇曰》郭者,覆冒之意。 《玉篇》瓦爲椌,革爲面,可以擊也。樂書,鼓所以檢樂,爲羣音長。 《周禮·地官·鼓人》掌敎六鼓。 《註》六鼓:靁鼓八面,靈鼓六面,路鼓四面,鼖鼓,皋鼓,晉鼓,皆兩面。 又夏后氏足鼓,置鼓於趺上,謂之節鼓。殷楹鼓,以柱貫中,上出而樹之也。周縣鼓,植簨虡而縣之也。 又星名。 《爾雅·釋天》河鼓謂之牽牛。 《郭註》荆楚人呼牽牛爲擔鼓。擔者,荷也。 又《前漢·五行志》天水冀南山大石鳴,曰石鼓,鳴則有兵。 又國名。春秋鼓國,白狄別種。 《左傳·昭二十三年》晉襲鼓,滅之。 《後漢·郡國志》鉅鹿下曲陽有鼓聚,故翟鼓子國。 又量名。 《禮·曲禮》獻米者操量鼓。 《廣雅》斛謂之鼓。 《荀子·富國篇》瓜桃棗李,一本數以盆鼓。 《註》鼓,量也。謂數度以盆量也。 又《後漢·東夷傳》扶餘國,正月,國中連日大會飮樂,名曰迎鼓。 《集韻》俗作皷,非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