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从字顺


   文句通顺、用词妥贴。从、顺:妥贴、通顺。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wén cóng zì shùn
成语注音 ㄨㄣˊ ㄘㄨㄥˊ ㄗˋ ㄕㄨㄣˋ
成语正音 “顺”,不能读作“sùn”。
成语简拼 wczs
感情色彩 褒义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文従字順
成语英文 clear and idiomatic
成语俄文 грамотность изложения(написано хорошим слогом)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文句通顺、用词妥贴。从、顺:妥贴、通顺。




成语示例


这贾家呢,第二个儿子今年廿四岁,在家读书,人也长得清清秀秀的,笔下也还文从字顺。(清 刘鹗《老残游记》第十五回)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唐 韩愈《南阳樊绍述墓志铭》:“文从字顺各识职,有欲求之此其躅。”


成语典故

文字通顺,词句妥贴。唐代韩愈《南阳樊绍述墓志铭》:“文从字顺各识职,有欲求之此其躅。”躅( ㄓㄨㄛˊ zhuó 浊):足迹,行迹。 并列 指文章用词造句妥帖流畅,不矫揉造作。唐·韩愈《南阳樊绍述墓志铭》:“~各识取,有欲求之此其躅。”△多用于形容文章行文自然妥帖方面。→顺理成章 文不加点 ?佶屈聱牙 钩章棘句 文不对题文理不通。也作“字顺文从”。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灿若~锦。 刺画花纹:~身。 记录语言的符号:~字。~盲。以~害辞。 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凭。~艺。~体。~典。~苑。~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采( ➊ 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 ➋ 错杂艳丽的色彩)。 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化。~物。 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水~。 旧时指礼节仪式:虚~。繁~缛节(过多的礼节仪式)。 文华辞采,与“质”、“情”相对:~质彬彬。 温和:~火。~静。~雅。 指非军事的:~职。~治武功(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 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言。~白间杂。 专指社会科学:~科。 掩饰:~过饰非。 量词,指旧时小铜钱:一~不名。 姓。

用来记录语言的符号:文~。汉~。~符。~母。~典。~句。~里行(háng )间。~斟句酌。 文字的不同形式,书法的派别:草~。篆~。颜~。柳~。欧~。赵~。 书法的作品:~画。~幅。 字的音:~正腔圆。 人的别名,亦称“表~”,现多称“号”;商店的名称,亦称“~号”。 合同,契约:~据。 旧时称女子出嫁:待~闺中。 生子,乳,爱:~乳(生育)。~孕(怀孕)。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文』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無分切,音紋。 《說文》錯畫也。 《玉篇》文章也。 《釋名》文者,會集衆綵,以成錦繡。合集衆字,以成辭義,如文繡然也。 《易·繫辭》物相雜,故曰文。 《周禮·天官·典絲》供其絲纊組文之物。 《註》畫繪之事,靑與赤謂之文。 《禮·樂記》五色成文而不亂。  又《尚書序》古者伏犧氏之王天下也,始畫八卦,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由是文籍生焉。 《疏》文,文字也。 《說文》序》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卽謂之字。 《古今通論》倉頡造書,形立謂之文,聲具謂之字。  又《易·乾卦文言疏》文謂文飾。  又《易·坤卦》文在中也。 《疏》通達文理。 《史記·禮書》貴本之謂文,親用之謂理。兩者合而成文,以歸太一,是謂太隆。  又《書·堯典》欽明文思安安。 《疏》發舉則有文謀。  又《禮·禮器》先王之立禮也,有本有文。忠信,禮之本也。義理,禮之文也。 《史記·樂書》禮自外作,故文。 《註》文猶動,禮肅人貌。貌在外,故云動。  又《禮·樂記》禮減而進,以進爲文。樂盈而反,以反爲文。 《註》文,猶美也,善也。  又《左傳·僖二十三年》吾不如衰之文也。 《註》有文辭也。  又《前漢·酷吏傳》司馬安之文法。 《註》以文法傷害人也。 《又》按其獄皆文致不可得反。 《註》言其文案整密也。  又姓。 《前漢·循吏傳》文翁,廬江舒人也。  又《史記·諡法》經緯天地曰文,道德博聞曰文,勤學好問曰文,慈惠愛民曰文,愍民惠禮曰文,錫民爵位曰文。  又獸名。 《山海經》放臯之山有獸焉,其狀如蜂,岐尾,反舌,善呼,曰文文。  又《集韻》文運切,音問。 《論語》小人之過也,必文。 《朱傳》文,飾之也,去聲。  又眉貧切,音珉。飾也。 《禮·玉藻》大夫以魚須文竹,劉昌宗讀。  又《韻補》叶微勻切。 《崔駰·達旨》摛以皇質,雕以唐文。六合怡怡,比屋爲仁。 《張衡·西京賦》都邑游俠,張趙之倫。齊志無忌,擬跡田文。  又叶無沿切。 《蔡洪棊賦》畫路表界,白質朱文。典直有正,方而不圓。

『从』

《說文》從本字。 《陸佃曰》二人向陽爲从,向隂爲比。士之趨嚮,不可不愼。 《廣韻》疾容切《集韻》《韻會》《正韻》牆容切,𠀤俗平聲。 《說文》本作从。相聽也。 《書·益稷》汝無面從。 《說命》后從諫則聖。  又《廣韻》就也。 《易·乾卦》雲從龍,風從虎。 《禮·曲禮》謀于長者,必操几杖以從之。  又《爾雅·釋詁》自也。 《詩·小雅》伊誰云從。 《箋》言譖我者,是言從誰生乎。 《晉書·明帝紀》不聞人從日邊來。  又姓。 《廣韻》漢有將軍從公。 《何氏姓苑》今東筦人。  又《廣韻》《集韻》𠀤七恭切,促平聲。 《廣韻》從容也。 《正韻》從容,舒緩貌。 《書·君𨻰》從容以和。 《禮·中庸》從容中道。  又《集韻》書容切,音舂。從容,久意。 《禮·學記》待其從容,然後盡其聲。  又《集韻》將容切,音蹤。東西曰衡,南北曰從。 《詩·齊風》衡從其畝。 《史記·蘇秦傳》從合則楚王,衡成則秦帝。  又與蹤通。 《史記·聶政傳》重自𠛬以絕從。 《前漢·張湯傳》從迹安起。  又《集韻》祖動切,音總。太高貌。 《韻會》髻高也。 《禮·檀弓》尔無從從爾。  又《集韻》鋤江切,浞平聲。義同。  又《唐韻》慈用切《集韻》《類篇》《韻會》才用切,𠀤俗去聲。 《說文》本作𨑢。隨行也。 《詩·齊風》其從如雲。 《論語》從我者,其由與。  又《韻會》從天子曰法從,侍從。 《書·囧命》其侍御僕從。 《前漢·揚雄傳》趙昭儀,每上甘泉常法從。 《註》師古曰:以法言當從耳。一曰從,法駕也。 《後漢·百官志》羽林郞掌宿衞侍從。  又《集韻》《類篇》𠀤似用切,音頌。同宗也。 《爾雅·釋親》父之世父,叔父爲從祖,祖父。父之世母,叔母爲從祖,祖母。 《釋名》從祖父母,言從己親祖別而下也,亦言隨從己祖以爲名也。  又《集韻》子用切。與縱同。 《禮·曲禮》欲不可從。 《論語》從之純如也。

『字』

《唐韻》《集韻》《韻會》疾置切《正韻》疾二切,𠀤音自。 《說文》乳也。  又愛也。 《書·康誥》父不能字厥子。乃疾厥子。 《周禮·地官·鄭註》小國貢輕,字之也。 《左傳·成四年》楚雖大,非吾族也,其肯字我乎。  又文字。字者,孳也,六義相生無窮也。黃帝臣沮誦倉頡,體卦畫,摹鳥跡,引伸觸類,文字之形始立。 《周禮·春官·外史》周禮春官掌達書名于四方。註古曰名,今曰字。疏滋益而多,故更稱曰字。  又名字。 《禮·曲禮》男子二十冠而字。 《儀禮·士冠禮》冠而字之,敬其名也。君父之前稱名,他人則稱字也。 《又》女子許嫁筓而字。 《註》亦成人之道也。  又女許嫁曰字。 《易·屯卦》女子貞不字,十年乃字。  又畜之牝者能孕字,故謂牝曰字。 《史記·平準書》乗字牝者,儐而不得聚會。亦作牸。  又姓。 《正字通》宋廉州判官字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