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风细雨


   形容小的风雨。斜风:旁侧吹来的小风;细雨:小雨。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xié fēng xì yǔ
成语注音 ㄒ一ㄝˊ ㄈㄥ ㄒ一ˋ ㄩˇ
成语简拼 xfxy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斜風細雨
成语英文 gentle wind and light rain(slanting breeze and drizzle)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形容小的风雨。斜风:旁侧吹来的小风;细雨:小雨。




成语示例


在这春意融融的季节,斜风细雨,草色遥看,该多么惬意呀!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唐 张志和《渔父》:“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成语典故

微风夹着毛毛雨。唐.张志和《渔歌子》词:“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元.范子安《竹叶舟》三折:“江上撑开一叶舟,竿头收起钓鱼钩,箬笠蓑衣随意有,斜风细雨不须忧。” 并列 形容微风小雨的天气。唐·张志和《渔歌子》:“青箬笠,绿蓑衣,~不须归。”李健吾《雨中登泰山》:“我们绕过虎山,站到坝桥上,一边是平静的湖水,迎着~,懒洋洋只是欲步不前,一边却喑呴叱咤,似有千军万马,躲在绮丽的黄锦底下。”△多用于描写雨天。→细雨斜风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不正,跟平面或直线既不平行也不垂直的:~坡。~面。~度。~线。~视。

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向。~速。~级。~险。~波(喻纠纷或乱子)。~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 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潮。~靡一时。~驰电掣。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气。~习。~物(某地特有的景物)。~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 消息,传闻:~传(chuán )(传闻)。闻~而动。 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景。~度。~格(a.气度,作风;b.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骨(a.刚强的气概;b.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致。~采(a.人美好的礼仪举止,亦作“丰采”;b.文采;c.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骚(a.指举止轻佻,如“卖弄~~”,一般指妇女;b.中国的《诗经》和《楚辞》的并称)。 指民歌、歌谣:国~(《诗经》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采~。 中医学指某些疾病:~瘫。~湿。 姓。

古同“讽”,讽刺。

从云层中降落的水滴:~水。~季。

下雨,落下:~雪。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斜』

《唐韻》似嗟切《集韻》《韻會》《正韻》徐嗟切,𠀤音邪。 《說文》抒也。 《玉篇》散也,不正也。 《王延壽·魯靈光殿賦》枝牚杈枒而斜據。  又《集韻》《韻會》余遮切《正韻》于遮切,𠀤音耶。梁州谷名。在武功西南。 《前漢·揚雄傳》西自褒斜。 《註》南山谷名也。 《班固·西都賦》右界褒斜,隴首之險。 《註》梁州記曰:萬石城泝漢,上七里有褒谷。南口曰褒,北口曰斜。長四百七十里。  又《集韻》時遮切,音闍。伊雅斜,單于名。  又直加切,音秅。義同。

『雨』

《唐韻》《集韻》《韻會》𠀤王矩切,音羽。 《說文》水从雲下也。一象天,冂象雲,水霝其閒也。 《玉篇》雲雨也。 《元命包》隂陽和爲雨。 《大戴禮》天地之氣和則雨。 《釋名》輔也。言輔時生養。 《易·乾卦》雲行雨施,品物流行。 《書·洪範》八庶徵,曰雨,曰暘。  又《爾雅·釋天》暴雨謂之涷,小雨謂之霡霂,久雨謂之淫。陸佃云:疾雨曰驟,徐雨曰零,久雨曰苦,時雨曰澍。  又穀雨,二十四氣之一。見《後漢·律曆志》。  又《正字通》雨虎,蟲名。遁甲開天圖曰:霍山有雨虎,狀如蠶,長七八寸,在石內,雲雨則出,可炙食。或曰石蠶之類。詳見《本草綱目》。  又《集韻》歐許切,音𢮁。義同。  又《廣韻》《集韻》《韻會》𠀤王遇切,音芋。 《集韻》自上而下曰雨。 《韻會》風雨之雨上聲,雨下之雨去聲。 《詩·邶風》雨雪其雱。  又《小雅》雨我公田。 《釋文》雨,于付反。 《禮·月令》仲春始雨水。 《註》漢始以雨水爲二月節。  又叶羽軌切,音以。 《易林》隂積不已,雲作淫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