斟酌:考虑;损:减少;益:增加。仔细考虑,斟情酌理,掌握分寸。
斟酌:考虑;损:减少;益:增加。仔细考虑,斟情酌理,掌握分寸。
清·林则徐《查勘矿厂情形试行开采折》:“兹据另议章程五条,无非就自然之利斟酌损益。”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斟酌:考虑,商讨以决定取舍。损益:增减。仔细考虑,反复商讨,然后决定增减改动。三国.蜀.诸葛亮《前出师表》:“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往杯盏里倒饮料:~茶。~酒。 古代指精羹汁:厨人进~。
斟酒:对~。 饮酒宴会:便~。清~。 考虑,度量:~办。~定。~情。斟~。~加修改。
减少:~失。~耗。~益。增~。亏~。~兵折将。 使失去原来的使用效能:~坏。破~。易~。 使蒙受害处:~害。满招~,谦受益。 用刻薄的话挖苦人:~人。 刻薄,毒辣:这话太~了。
增加:~寿延年。增~。损~。 好处,有好处:利~。~处。公~。权~。受~非浅。 更加:~发。日~壮大。 古同“溢”,水漫出来。
《廣韻》職深切《集韻》《韻會》《正韻》諸深切,𠀤音針。 《說文》勺也。 《楚辭·天問》彭鏗斟雉帝何饗。 《註》斟,勺也。 又《周語》而後王斟酌也。 《註》斟,取也。 又《後漢·馮衍傳》意斟愖而不澹。 《註》斟愖,猶遲疑也。 又《揚子·方言》斟,益也。 《註》言斟酌而益之。 又《玉篇》計也。 又國名。 《左傳·襄四年》滅斟灌及斟尋氏。 《註》二國,夏同姓諸侯,仲康之子。 又姓。 《姓氏急就篇》漢博士斟尚。
『酌』《唐韻》之若切《集韻》《韻會》《正韻》職略切,𠀤音灼。 《說文》盛酒行觴也。 《詩·周南》我姑酌彼金罍。 《禮·郊特牲》縮酌用茅。 《註》酌,猶斟也。酒已泲,則斟之,以實尊彝。 《前漢·蓋寬饒傳》無多酌我,我乃酒狂。 《班固·西都賦》騰酒車以斟酌。 又《博雅》酌,漱也。 《又》益也。 又《禮·曲禮》酒曰淸酌。 《博雅》淸酌,酒也。 又取善而行曰酌。 《左傳·成六年》子爲大政,將酌於民者也。 《註》酌取民心,以爲政。 《禮·坊記》上酌民言,則下天上施。 《註》酌,猶取也。 又參酌也。 《周語》而後王斟酌焉。 《前漢·敘傳》斟酌六經,放易象論。 又地名。 《史記·建元以來王子侯者年表》平酌侯葘川懿王子。 《註》志屬北海。 又《正字通》武王樂歌,周頌於鑠王師之篇名。酌,亦省作勺。 《禮·內則》十三舞勺。 《註》勺與酌同。 又《集韻》實若切,音杓。挹也。 《左傳·成十四年》不內酌飮。 《釋文》酌,市略反,亦讀章略反。
『益』《唐韻》《集韻》𠀤伊昔切,嬰入聲。饒也,加也。 《廣韻》增也,進也。 《書·大禹謨》滿招損,謙受益。 《詩·邶風》政事一𡌨益我。 《左傳·昭七年》三命茲益共。 《禮·曲禮》請益則起。 《論語》益者與。 《註》疑童子學有進益也。 《春秋·繁露》有益者謂之公,無益者謂之私。 又多也。 《史記·酷吏傳》上問張湯曰:吾所謂,賈人輒先知之,益居其物。 又盈溢也。 《莊子·列禦𡨥》有貌愿而益。 又易卦名。 《釋文》益,增長之名。 又以弘裕爲義。 又《金史·國語解》益都,次第之通稱。 又《六書正譌》二十四兩爲益,假借別作鎰溢。 又草名。 《詩·王風疏》蓷卽茺蔚。一名益母。 又《爾雅·釋草疏》蛇牀,一名思益。 又果名。 《博雅》益智,龍眼也。 又州名。古蜀國,漢武帝置益州。 《釋名》益,阨也。所在之地險阨也。 又姓。 《印藪》漢有益强,益壽。宋有益暢,紹興進士。 《六書正譌》益,器滿也。故从水从皿。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