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关夺隘


   砍断门闩,攻破城门,夺取关隘。形容军队作战勇敢,势不可挡。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zhǎn guān duó ài
成语注音 ㄓㄢˇ ㄍㄨㄢ ㄉㄨㄛˊ ㄞˋ
成语简拼 zgda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一般
产生年代 当代
成语繁体 斬關奪隘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砍断门闩,攻破城门,夺取关隘。形容军队作战勇敢,势不可挡。



成语示例


[红三军]一路上克服了……严重困难,跋山涉水,斩关夺隘,粉碎了敌人的前堵后追,消灭许多敌人。许光达等《湘鄂西和湘鄂川黔的武装斗争》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刘伯承《回顾长征》:“长征中,红军斩关夺隘,抢险飞渡,杀退了千万追兵阻敌。”


成语典故

砍断门闩,攻破城门,夺取关隘。形容军队作战勇敢,势不可当。刘伯承《回顾长征》:“长征中,红军斩关夺隘,抢险飞渡,杀退了千万追兵阻敌。”许光达等《湘鄂西和湘鄂川黔的武装斗争》:“〔红三军〕一路上克服了……严重困难,跋山涉水、斩关夺隘,粉碎了敌人的前堵后追,消灭许多敌人。” 并列 关,关口,要塞;隘,险要的地方。指夺取关口要地。形容英勇善战,势不可挡。也形容一气而下的气势。[例]多年来,王主任在科学崎岖的道路上不断地攀登,锻炼了~的性格。※隘,不读作yì。△褒义。多用于描写一往无前的气势。→攻城略地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砍断:~断。~首。~决。~除。~草除根。~钉截铁。先~后奏。披荆~棘。

险要的地方:~口。要~。关~。险~。 狭窄:~巷。~路。狭~。 穷:~穷。~窘。贫~。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隘』

《唐韻》《集韻》《正韻》烏懈切《韻會》幺解切,𠀤音䅬。 《左傳·僖二十二年》古之爲軍也,不以阻隘也。 《戰國策》塞黽隘。  又《說文》𨹟也。 《玉篇》急也,陝也。 《詩·大雅》誕置之隘巷。 《禮·禮器》君子以爲隘矣。 《戰國策》人之急也,若自在隘窘之中。 《荀子·王霸篇》生民則致貧隘。  又《正韻》乙革切。與阨阸𠀤同。 《戰國策》太子辭於齊王而歸,齊王隘之。 《又》寡人之所以閉關不通使者,爲中山之獨與燕趙爲王,而寡人不與聞焉,是以隘之。 《註》隘,亦不通也。讀作阨。  又叶於旣切,衣去聲。 《謝莊·宋孝武帝文》芝蓋迫軨,上驤眷轡。萬㝢肅其北𨌹,靈阿具其深隘。  又叶伊昔切,音益。 《屈原·離騷》惟黨人之偸樂兮,路幽昧以險隘。豈余身之憚殃兮,恐皇輿之敗績。 《說文》籀作𨽴。 《玉篇》本作阸。 《集韻》或作阨。 《篇海》一作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