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幅残纸


   断:残;幅:指小笺。指残留或不相联属的写有诗文的小笺。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duàn fú cán zhǐ
成语注音 ㄉㄨㄢˋ ㄈㄨˊ ㄘㄢˊ ㄓˇ
成语简拼 dfcz
感情色彩 中性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斷幅殘紙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断:残;幅:指小笺。指残留或不相联属的写有诗文的小笺。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宣和书谱·行书·吴通玄》:“至于文稿,断幅残纸人争传之。”


成语典故

断:残。幅:指小笺。残留或星散的写有诗文墨迹的小幅纸。《宣和书谱.行书三.吴通玄》:“故当时名臣碑刻,往往得其书则夸以为荣;至于文稿,断幅残纸人争传之。” 并列 残留或星散的文稿笺纸。《宣和书谱·行书·吴通玄》:“故当时名臣碑刻,往往得其书则夸以为荣;至于文稿,~人争传之。”△用于文稿方面。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布的宽度:~面。双~。宽~。 泛指事物的宽度:~度。~员(“幅”是宽度,“员”是周围。指疆域或领土的面积。如“我国~~广大”)。振~。篇~。 边缘:边~。 量词,用于布帛、图画等:一~画。五~布。

用植物纤维制成的薄片,作为写画、印刷书报、包装等用:~张。~币。~烟。~上谈兵(喻空谈理论不解决实际问题)。洛阳~贵(称誉别人的著作)。金迷~醉。 量词,指书信、文件的张数:一~空文。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断』

《玉篇》同斷。俗字。 《唐韻》《正韻》都管切《集韻》《韻會》覩緩切,𠀤音短。 《說文》作𣃔。截也。 《書·盤庚》乃斷棄汝。 《傳》斷,絕也。 《詩·商頌》是斷是遷。 《疏》於是斬斷之。  又《廣韻》《正韻》徒管切《集韻》《韻會》杜管切,𠀤音𩏇。絕也。 《羣經音義》旣絕曰斷。 《釋名》斷,段也。分爲異段也。 《易·繫辭》其利斷金。 《疏》其纖利能斷截於金。  又《集韻》徒玩切《正韻》杜玩切,𠀤音段。義同。  又《廣韻》丁貫切《集韻》《韻會》《正韻》都玩切,𠀤音鍛。決也。 《易·繫辭》以斷天下之疑。 《疏》決斷天下之疑。  又《書·秦誓》斷斷猗無他技。 《疏》斷斷,守善之貌。  又《周禮·地官·司徒》凡萬民之不服敎,而有獄訟者,與有地治者,取而斷之。  又《韻補》叶多卷切。 《白居易·寄元九詩》一病經四年,親友書信斷。彼獨是何人,心如石不轉。  又叶徒眷切。 《鮑照·擬古》居人掩閨臥,行子中夜飯。野風吹秋木,行子心腸斷。

『幅』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方六切,音福。 《說文》布帛廣也。 《玉篇》布帛廣狹。 《廣韻》絹幅。 《爾雅·釋天》緇廣充幅,長尋曰旐。 《疏》以黑色之帛,廣全幅長八尺,屬於杠,名旐。 《急就篇註》四丈曰疋,兩邊具曰幅。 《左傳·襄二十八年》夫富,如布帛之有幅焉,爲之制度,使無遷也。夫民生厚而用利於是乎,正德以幅之。 《疏》言用正德以爲邊幅,使有度也。 《前漢·馬援傳》修飾邊幅。 《註》若布帛,修飾其邊幅也。  又《廣雅》匡幅,滿也。  又《廣韻》姓也。  又《廣韻》彼側切《集韻》《韻會》筆力切,𠀤音逼。 《廣韻》行縢名。 《左傳·桓二年》帶裳幅舄。 《註》幅若今行縢。 《詩·小雅》邪幅在下。 《傳》幅,逼也,所以自偪束也。正義邪纏於足謂之邪偪。名曰偪者,所以自偪束也。  又《韻會》通作偪。 《禮·內則》偪屨著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