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编残简


   编:穿简的细长皮条;简:古代用来写字的竹片。指残缺不全的书籍文章。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duàn biān cán jiǎn
成语注音 ㄉㄨㄢˋ ㄅ一ㄢ ㄘㄢˊ ㄐ一ㄢˇ
成语简拼 dbcj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斷編殘簡
成语英文 stray fragments of text(incomplete parts of ancient books)
成语拉丁文 disjecta membra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编:穿简的细长皮条;简:古代用来写字的竹片。指残缺不全的书籍文章。


近义词



成语示例


《宋史·欧阳修传》:“金石遗文,断编残简,一切掇拾。”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宋·黄庭坚《读书呈几复》:“身入群经作蠹鱼,断编残简伴闲居。”


成语典故

编:穿简的皮条。简:竹简、木简,古代供书写用的窄而长的竹、木片。指残缺不全的书籍或文章。宋.黄庭坚《读书呈幾复》诗:“身入群经作蠹鱼,断编残简伴闲居。”宋.吕祖谦《东莱博议》卷三:“断编残简,呻吟讽诵,越宿已有遗落。”亦作“断简残编”。宋.陆游《对酒》诗:“断简残编不策勋,东皋犹得肆微勤。”元.王实甫《西厢记》一本一折:“空雕虫篆刻,缀断简残编。”明.王《春芜记.团圆》:“人生如露还如电,且共时人乐少年,抵多少悲欢,都只在断简残编。”亦作“残编断简”。宋.欧阳修《论删去〈九经正义〉中谶纬札子》:“残编断简,出于屋壁。”亦作“残章断简”。宋.陆游《会稽志序》:“秦汉晋唐以降金石刻,歌诗赋咏,残章断简,靡有遗者。” 见“断简残编”。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用细条或带形的东西交叉组织起来:~结。~织。~扎。 按一定的原则、规则或次序来组织或排列:~排。~目(编制目录或指已编成的目录)。~次。~年。~订。~配。~码。 把材料加以适当的组织排列而成为书籍、报刊、广播电视节目等:~写。~译。~审。~修。~纂。~印。 创作:~剧。~导。 捏造:~瞎话。 成本的书按内容划分的部分:正~。续~。简~。

古代用来写字的竹板:竹~。~牍。~策。~册。 书信:~帖。~札。信~。书~。 不复杂:~单。~易。~略。~要。~便。~洁。~练。册繁就~。言~意赅。 选择:~拔。~选。~任。 姓。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断』

《玉篇》同斷。俗字。 《唐韻》《正韻》都管切《集韻》《韻會》覩緩切,𠀤音短。 《說文》作𣃔。截也。 《書·盤庚》乃斷棄汝。 《傳》斷,絕也。 《詩·商頌》是斷是遷。 《疏》於是斬斷之。  又《廣韻》《正韻》徒管切《集韻》《韻會》杜管切,𠀤音𩏇。絕也。 《羣經音義》旣絕曰斷。 《釋名》斷,段也。分爲異段也。 《易·繫辭》其利斷金。 《疏》其纖利能斷截於金。  又《集韻》徒玩切《正韻》杜玩切,𠀤音段。義同。  又《廣韻》丁貫切《集韻》《韻會》《正韻》都玩切,𠀤音鍛。決也。 《易·繫辭》以斷天下之疑。 《疏》決斷天下之疑。  又《書·秦誓》斷斷猗無他技。 《疏》斷斷,守善之貌。  又《周禮·地官·司徒》凡萬民之不服敎,而有獄訟者,與有地治者,取而斷之。  又《韻補》叶多卷切。 《白居易·寄元九詩》一病經四年,親友書信斷。彼獨是何人,心如石不轉。  又叶徒眷切。 《鮑照·擬古》居人掩閨臥,行子中夜飯。野風吹秋木,行子心腸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