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长续短


   续:接、补。截断长的来补短的。比喻取别人的长处,来补自己的短处。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duàn chāng xù duǎn
成语注音 ㄉㄨㄢˋ ㄔㄤ ㄒㄨˋ ㄉㄨㄢˇ
成语简拼 dcxd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一般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斷長續短
成语英文 make up a deficiency by the surplus
成语结构  连动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续:接、补。截断长的来补短的。比喻取别人的长处,来补自己的短处。



成语示例


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今秦地形,断长续短,方数千里,名师数百万。”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荀子·礼论》:“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敬爱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者也。”


成语典故

截下长出来的,补到短的上去。比喻取对方之长处,弥补己方之短处。《荀子.礼论》:“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敬爱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者也。”《战国策.秦策一》:“今秦地形,断长续短,方数千里,名师数百万。”汉.袁康《越绝书.越绝计倪内经》:“以智论之,以决断之,以道佐之,断长续短,一岁再倍,其次一倍,其次而反,水则资车,旱则资舟,物之理也。”亦作“断长补短”。《礼记.王制》:“凡四海之内,断长补短,方三千里,为田八十万亿一万亿亩。”唐.元稹《授李愿检校司空宣武军节度使制》:“然而灵武魏博至于大梁,断长补短,方数千里,皆尔伯仲,又何加焉!”参见“绝长补短”。 连动 比喻以多余的来补不足的。《战国策·秦策一》:“今秦地~,方数千里。”△多用于方法方面。也作“断长补短”、“截长补短”。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连接,接下去:连~。继~。陆~。狗尾~貂(喻不好的东西连接在好的东西的后面,亦喻事物的前后优劣不相称;又常用为自谦之辞,表示不敢与人等列并美的意思)。 在原有的上面再加:~编。~集。把茶~上。 姓。

长度小,与“长(cháng )”相对:~期。~暂。~促。~途。~命。~讯。~浅。~兵相接。~小精悍。 缺少,欠:~少。~缺。 缺点:~处。护~。取长补~。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断』

《玉篇》同斷。俗字。 《唐韻》《正韻》都管切《集韻》《韻會》覩緩切,𠀤音短。 《說文》作𣃔。截也。 《書·盤庚》乃斷棄汝。 《傳》斷,絕也。 《詩·商頌》是斷是遷。 《疏》於是斬斷之。  又《廣韻》《正韻》徒管切《集韻》《韻會》杜管切,𠀤音𩏇。絕也。 《羣經音義》旣絕曰斷。 《釋名》斷,段也。分爲異段也。 《易·繫辭》其利斷金。 《疏》其纖利能斷截於金。  又《集韻》徒玩切《正韻》杜玩切,𠀤音段。義同。  又《廣韻》丁貫切《集韻》《韻會》《正韻》都玩切,𠀤音鍛。決也。 《易·繫辭》以斷天下之疑。 《疏》決斷天下之疑。  又《書·秦誓》斷斷猗無他技。 《疏》斷斷,守善之貌。  又《周禮·地官·司徒》凡萬民之不服敎,而有獄訟者,與有地治者,取而斷之。  又《韻補》叶多卷切。 《白居易·寄元九詩》一病經四年,親友書信斷。彼獨是何人,心如石不轉。  又叶徒眷切。 《鮑照·擬古》居人掩閨臥,行子中夜飯。野風吹秋木,行子心腸斷。

『短』

《唐韻》《正韻》都管切《集韻》《韻會》覩緩切,𠀤端上聲。 《說文》有所長短,以矢爲正。 《徐曰》若以弓爲度也。 《廣韻》促也,不長也。 《書·堯典》日短星昴,以正仲冬。 《禮·月令》度有長短。  又長短術。 《史記·六國年表》謀詐用,而縱橫長短之說起。 《註》長短術興於六國時,行長入短,其語隱謬,用相激怒。  又短功。 《唐書·百官志》凡工匠,十月至正月爲短功。  又短人。 《史記·孔子世家》僬僥三尺,短之至也。 《荀子·非相篇》帝堯長,帝舜短。文王長,周公短。仲尼長,子弓短。 《張華·博物志》伊尹黑而短。  又凡指人過失曰短。 《史記·屈原傳》上官大夫短屈原於頃襄王。 《前漢·蕭望之傳》鄭朋數稱述望之,短車騎將軍。 《師古註》短謂毀其短惡也。  又叶多卷切,音近亶。 《陸機·思親賦》天步悠長,人道短矣。異途同歸,無早晚矣。  又叶都眷切,音近玷。 《蘇轍·夷中詩》江流日益深,民語漸已變。峰巒古崖石,草木條榦短。 《集韻》或作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