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开创新局面,创建伟业,树立最高准则。
比喻开创新局面,创建伟业,树立最高准则。
断鳌立极万万古,争遣起灭如浮沤。 ★金·元好问《游龙山》
《淮南子·览冥训》:“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
源见“女娲补天”。女娲断鳌足以立四极撑起欲倾之天。比喻匡时济世,功业宏伟。宋 秦观《代贺坤城节表》:“断鳌立极,追配于娲皇;用楫济川,责成于傅说。” 兼语 折断大龟的足来立四极。语本《淮南子·览冥训》:“女娲氏炼五色石以补其阙,断鳌之足以立四极。”金·元好问《游龙山》:“~万万古,争遣起灭如浮沤。”△用于神话传说方面。
传说中海里的大龟或大鳖。
站,引申为竖起来:~正。~柜。~足(a.站得往脚;b.处于某种立场)。~场。屹~。顶天~地。 做出,定出:建~。设~。树~。~意。~此存照。 存在,生存:自~。独~。势不两~。 马上,即刻:~时。~刻。~等。 姓。
顶端,最高点,尽头:登~(帝王即位)。登峰造~。 指地球的南北两端或电路、磁体的正负两端:~地(极圈以内的地区)。~圈。北~。阴~。 尽,达到顶点:~力。~目四望。物~必反。 最高的,最终的:~点。~限。~端。~致。 副词:表示最高程度:~其。~为(wéi )。
《玉篇》同斷。俗字。 《唐韻》《正韻》都管切《集韻》《韻會》覩緩切,𠀤音短。 《說文》作𣃔。截也。 《書·盤庚》乃斷棄汝。 《傳》斷,絕也。 《詩·商頌》是斷是遷。 《疏》於是斬斷之。 又《廣韻》《正韻》徒管切《集韻》《韻會》杜管切,𠀤音𩏇。絕也。 《羣經音義》旣絕曰斷。 《釋名》斷,段也。分爲異段也。 《易·繫辭》其利斷金。 《疏》其纖利能斷截於金。 又《集韻》徒玩切《正韻》杜玩切,𠀤音段。義同。 又《廣韻》丁貫切《集韻》《韻會》《正韻》都玩切,𠀤音鍛。決也。 《易·繫辭》以斷天下之疑。 《疏》決斷天下之疑。 又《書·秦誓》斷斷猗無他技。 《疏》斷斷,守善之貌。 又《周禮·地官·司徒》凡萬民之不服敎,而有獄訟者,與有地治者,取而斷之。 又《韻補》叶多卷切。 《白居易·寄元九詩》一病經四年,親友書信斷。彼獨是何人,心如石不轉。 又叶徒眷切。 《鮑照·擬古》居人掩閨臥,行子中夜飯。野風吹秋木,行子心腸斷。
『立』《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力入切,音力。 《說文》立,住也。 《釋名》立,林也。如林木森然,各駐其所也。 《廣韻》立,行立。 《禮·曲禮》立必正方。 又成也。 《禮·冠義》而後禮義立。 又堅也。 《易·大過》君子以獨立不懼。 《論語》三十而立。 又樹立也。 《易·說卦傳》立天之道,曰隂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 《書·伊訓》立愛惟親,立敬惟長。 《左傳·襄二十四年》穆叔曰: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 又置也,建也。 《書·牧誓》立爾矛。 《周禮·天官》建其牧,立其監。 《左傳·桓二年》師服曰:天子建國,諸侯立家。 又存立也。 《論語》己欲立而立人。 又速意也。 《史記·平原君傳》錐之處囊中,其末立見。 又直起也。 《前漢·五行志》上林苑中,大柳樹斷仆地,一朝起立。 又《杜甫·朝獻太淸宮賦》四海之水皆立。 《張翥詩》蝃蝀下飮湖水立。 又《趙孟頫詩》驥聞秋風雙耳立。 又赤立。 《宋史·喬行𥳑傳》百姓多垂罄之寶,州縣多赤立之帑。 又闕立。 《張衡·週天大象賦》闕立擬乎兩觀,水府司乎百川。 又立政,尚書篇名,周公作。 又車名。 《後漢·輿服志》有立車。 又與粒通。 《詩·周頌》立我烝民。 《箋》立,當作粒。 又姓。漢有賢人立如子,唐有長興令立述。 又于貴切。同位。 《石經春秋》公卽位,作公卽立。 《周禮·春官》小宗伯掌神位。 《註》故書位作立。鄭司農云:古者立位同字。
『极』《唐韻》其輒切《集韻》極葉切,𠀤音笈。 《說文》驢上負也。 《篇海》爲木版跨驢背以負物者。 又《廣韻》巨業切,音跲。极插也。 《唐韻》渠力切《集韻》《韻會》竭憶切《正韻》竭戟切,𠀤禁入聲。 《說文》棟也。 《徐曰》極者屋脊之棟,今人謂高及甚爲極,義出於此。 又天地未分以前曰太極。 《易·繫辭》易有太極,是生兩儀。 《註》無稱之稱,不可得而名也。 又皇極,大中也。 《書·洪範》皇建其有極。 《疏》人君爲民之主,大自立其有中之道。 又北辰曰北極,老人星曰南極。 《書·舜典·正義》引《王蕃·渾天說》曰:北極出地三十六度,南極入地三十六度,而嵩高正當天之中極。 又三極,三才也。 《易·繫辭》三極之道。 《疏》謂天、地、人三才,至極之道也。 又《爾雅·釋地》東至于泰遠,西至于邠國,南至于濮鈆,北至于祝栗,謂之四極。 又五極,五常之中正也。 《書·呂𠛬》屬于五極,咸中有慶。 又六極,窮極惡事也。 《書·洪範》威用六極:一曰凶短折,二曰疾,三曰憂,四曰貧,五曰惡,六曰弱。 又四方上下,亦謂之六極。 《莊子·天運篇》天有六極。 又八極。 《韻會》四極,方隅之極也。 《淮南子·本經訓》紀綱八極,經緯六合。 又至也。 《詩·周頌》立我烝民,莫非爾極。 又取止也。 《詩·大雅》匪疚匪棘,王國來極。 又盡也。 《易·繫辭》極其數,遂定天下之象。 又放也。 《儀禮·大射儀》贊設決,朱極三。 《註》極,放也。以朱韋爲之,所以韜指利放弦也。 又《爾雅·釋天》月在癸曰極。 又國名。 《春秋·隱二年》無駭帥師入極。 又疲也。 《世說》顧和謁王導,導小極對之疲睡。 又《正韻》訖逆切,音戟。與亟同。 《荀子·箴賦》反覆甚極。 又《集韻》訖力切,音棘。殊也。 又《唐韻》渠綺切,音技。 《淮南子·精神訓》賤之而弗憎,貴之而弗喜,隨其天資,而安之不極。 又《廣韻》渠記切,音曁。 《楚辭·天問》厥萌在初,何所意焉。璜臺十成,何所極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