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亭:古地名,故址在今南京市的南面;泣:小声哭。表示痛心国难而无可奈何的心情。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言语》:“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
《晋书.王导传》:“过江人士,每至暇日,相要出新亭饮宴。周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举目有江河之异。’皆相视流涕。惟导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泣邪!’众收泪而谢之。”后因以“新亭对泣”为哀叹故国沦亡、无力回天的典故。唐 吴融《过渑池书事》诗:“莫道新亭人对泣,异乡殊代也沾衣。”宋 刘辰翁《水调歌头》词:“旧日登楼长笑,此日新亭对泣。” 偏正 新亭,亭子名,在今南京市。东晋时一些南渡的士大夫,常在新亭饮宴,对当时偏安局面伤感而互相流泪。比喻忧时忧国,表示思念故国。语本《晋书·王导传》:“过江人士,每至暇日,相邀出新亭饮宴。周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举目有河山之异。’皆相视流涕。惟导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泣邪!’”宋·陆游《追感往事》:“不望夷吾出江左,~亦无人。”△常用以形容怀念故国的悲愤心情。→楚囚对泣 楚囚相对 【典源】 《世说新语·言语》:“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唯王丞相愀然变色曰:‘当共勠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晋书·王导传》亦载, 中作“周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举目有江河之异。’” 【今译】 西晋末年,中原战乱,晋室渡江南迁,在建康 (今南京) 建立东晋。当时大批官员、士人等也随之南渡而来。有些官员每至闲暇晴好之日,就在新亭 (在今南京市南) 聚会,在草地上饮宴。 有次周在座中叹息道:“风光照旧,但举目一望,山河却变了!”大家相对流泪。只有丞相王导正言厉色地说:“我们正应当齐心合力扶佐王室,收复失地,何必像楚囚那样哭泣?” 【释义】 后以此典表现山河沦落,离乡背井的家国之痛。 【典形】 悲王导、楚囚相对、对泣楚囚、对泣新亭、风景不殊、举目江河、举目山河异、泣新亭、叹新亭、涕泪新亭、痛哭新亭、新亭对泣、新亭堕泪、新亭风景、新亭举目、新亭泪、收泣新亭、泪洒新亭、新亭流涕、新亭相泣、新亭哭、风景异山河、楚囚对泣、对泣效楚囚、不须向新亭、新亭楚囚泪、泪阁新亭、河山不异、回道新亭、风景非殊、新亭望、新亭恨、惨新亭、访新亭。 【示例】 〔悲王导〕 元·萨都拉《上赵凉园公》:“新亭不必悲王导,彭泽何曾改晋年。” 〔楚囚相对〕 清·秋瑾《感时》 之一:“楚囚相对无聊极,樽酒悲歌泪涕多。” 〔对泣楚囚〕清·黄景仁《风流子·送黍维归宜兴》:“算对泣楚囚,聚原无益,恋群小鸟,别又堪伤。” 〔对泣新亭〕 宋·陆游《水乡泛舟》:“悲歌易水轻燕侠,对泣新亭笑楚囚。” 〔风景不殊〕 元· 鲜于枢《念奴娇》:“风景不殊,溪山信美,处处堪行乐。” 〔举目江河〕 宋·陈亮《贺新郎·同刘元实》:“举目江河休感涕,念有君如此何愁虏。” 〔举目山河异〕 唐·李白《金陵新亭》:“举目山河异, 偏伤周情。” 〔泣新亭〕 宋·陆游《夜泊水村》:“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 〔叹新亭〕 明·张煌言《追往》:“肝脑总应涂旧阙,须眉谁复叹新亭。” 〔涕泪新亭〕 清·丘逢甲 《十用前韵》之二:“涕泪新亭果何益?有人江左薄夷吾。” 〔痛哭新亭〕 明·陈子龙《秋日杂感》之一:“振衣独上要离墓,痛哭新亭一举杯。” 〔新亭对泣〕 宋·陆游《追感往事》之五:“不望夷吾出江左,新亭对泣亦无人。” 〔新亭风景〕 宋·辛弃疾《水龙吟·为韩南涧尚书寿》:“长安父老,新亭风景,可怜依旧!” 〔新亭举目〕 唐·杜甫《十二月一日》:“新亭举目风景切,茂陵著书消渴长。” 〔新亭泪〕 宋·杜《酹江月·石头城》:“斜日荒烟,神州何在?欲堕新亭泪。”
刚有的,刚经验到的;初始的,没有用过的,与“旧”、“老”相对:~生。~鲜。~奇。~贵。~绿。~星。~秀。~闻。~陈代谢。 性质改变得更好,与“旧”相对:改过自~。推陈出~。 不久以前,刚才:~近。 表示一种有异于旧质的状态和性质:~时代。~社会。~观念。~思维。 称结婚时的人或物:~娘。~郎。~房。 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简称。 姓。
有顶无墙,供休息用的建筑物,多建筑在路旁或花园里;凉~。牡丹~。 建筑得比较简单的小房子:书~。邮~。岗~。 适中,均匀:~匀。 正,当:~午(正午,中午)。
小声哭:~诉(哭着控诉)。抽~。哭~。涕~。 眼泪:饮~。~下如雨。~血(a.流眼泪没有声,像出血那样;b.指在丧事期)。
《唐韻》息鄰切《集韻》《韻會》斯人切《正韻》斯鄰切,𠀤音辛。 《說文》取木也。 又《博雅》初也。 《易·大畜》日新其德。 《書·胤征》咸與惟新。 《詩·豳風》其新孔嘉。 《禮·月令》孟秋,農乃登穀,天子嘗新,先薦寢廟。 又《唐書·禮樂志》正旦羣臣上千秋萬歲壽,制曰履新之慶。 又姓。 《晉語》新穆子。 又複姓。 《史記·魯仲連傳》新垣衍。 《註》索隱曰:新垣,姓。衍,名也,爲梁將。 又州名。漢屬合浦郡,梁立新州。 又《詩·小雅》薄言采芑,于彼新田。 《朱傳》田一歲曰葘,二歲曰新田。 又《韻補》叶蘇前切。 《道藏歌》終劫複始劫,愈覺靈顏新。道林蔚天京,下光諸他仙。
『亭』《唐韻》特丁切《集韻》《韻會》《正韻》唐丁切,𠀤音庭。 《說文》民所安定也。 《釋名》停也。道路所舍,人停集也。 《風俗通》亭,留也,行旅宿會之所館也。 《東觀漢紀》衞䬃爲桂陽太守,鑿山通路,列亭置郵。 又《前漢·趙充國傳》分屯要害,冰解漕下,繕鄕亭,浚溝渠。 又亭長。 《後漢·百官志》十里一亭,十亭一鄕。有亭長持更板以劾賊,索繩以執賊。亭長舊名負弩,改爲亭長。或爲亭父。 《揚子·方言》楚東海之閒,亭父謂之亭公。 又《前漢·平帝紀》因郵亭書以聞。 《註》郵亭,行書之舍,卽今驛遞。 又直也。 《史記·五帝紀》以征不亭。 又平也,均也。 《前漢·酷吏傳》張湯平亭疑法。 《淮南子·原道訓》味者,甘立而五味亭。 又亭亭,山名,在泰山下。 《史記·封禪書》黃帝封泰山,禪亭亭。 又亭亭,聳立貌。 《太公·兵法》高山盤石,其上亭亭。 又《黃庭經》九原之山何亭亭。 《註》猶心也。 又亭毒,化育也。 《老子·道德經》亭之毒之。 《註》亭謂品其形,毒謂成其質。 又亭午。 《孫綽·遊天台山賦》羲和亭午,游氣高褰。 《註》亭,至也。午,日中也。游氣,海氣也。褰,開也。言氣開見日也。一曰亭午卽直午之義。 又《古今注》蜻蜓一名靑亭,色靑而大者是也。 又水止曰亭。與渟同。 《前漢·西域傳》其水亭居。 又《韻補》叶徒陽切。 《班固·高祖泗水亭𥓓》寸木尺土,無竢斯亭。揚威斬蛇,金精摧傷。
『泣』《廣韻》去急切《集韻》《韻會》《正韻》乞及切,𠀤音湇。 《說文》無聲出涕也。 《徐鉉曰》泣,哭之細也。 《禮·檀弓》泣血三年。 又《集韻》力入切,音立。猋泣,疾貌。 又與澀通。血凝不消也。 《素問》寒氣容于背兪之脈,則血脈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