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州样子


   犹旁州例。 明 李中麓 《沉醉东风·王渼陂养一外户予因作此戏之》曲:“ 海神庙 见放着言词,只为 王魁 短道儿,这的是旁州样子。”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páng zhōu yàng zi
成语简拼 pzyz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犹旁州例。 明 李中麓 《沉醉东风·王渼陂养一外户予因作此戏之》曲:“ 海神庙 见放着言词,只为 王魁 短道儿,这的是旁州样子。”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左右两侧:~边。~侧。~门。~出。~听。~若无人。 其他,另外:~人。~的话。触类~通。责无~贷。~证。~白(戏剧角色背着台上其他剧中人对观众说的话)。~落。 广,广泛:~征博引。 邪、偏:~门左道。 汉字形体中常常出现的某些组成部分:偏~。竖心~儿。

古同“傍”,靠。

古代的一种行政区划,所辖地区的大小历代不同(后多用于地名):~县。杭~。 中国一种民族自治行政区划:海南省黎族苗族自治~。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女。~孙。~嗣。~弟(后辈人,年轻人)。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瓜~儿。~实。 动物的卵:鱼~。蚕~。 幼小的,小的:~鸡。~畜。~城。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弹(dàn )。棋~儿。 与“母”相对:~金(利息)。~母扣。~音(辅音)。 对人的称呼:男~。妻~。士~(读书人)。舟~(船夫)。才~。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先秦诸~。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 用于计时:~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夜(深夜)。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爵。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乱~。胖~。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门。 姓。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旁』

《廣韻》步光切《集韻》《韻會》蒲光切,𠀤音螃。㫄隷作旁。 《博雅》旁,大也。廣也。 《釋名》在邊曰旁。 《玉篇》猶側也。非一方也。 《易•乾卦》旁通情也。 《書•太甲》旁求俊彥。 《爾雅•釋宮》二達謂之岐旁。 《註》岐旁,岐道旁出。  又《集韻》晡橫切,音𦅈。騯騯,馬盛貌。或省作旁。 《詩•鄭風》駟介旁旁。 《疏》北山傳云:旁旁然不得已,則此言旁旁亦爲不得已之義。 《朱傳》旁旁,馳驅不息之貌。音崩。叶補岡反。  又《韻會》《正韻》𠀤蒲浪切,音傍。 《前漢•霍光傳》使者旁午。 《註》如淳曰:旁午,分布也。師古曰:一縱一模爲旁午。猶言交橫也。  又《莊子•齊物論》旁日月。 《註》依也。  又《集韻》鋪郞切,音滂。旁礴,混同也。  又《集韻》蒲庚切,音彭。旁勃,白蒿也。兔食之,壽八百歲。

『州』

《唐韻》《正韻》職流切《集韻》《韻會》之由切,𠀤音周。 《說文》水中可居曰州。周繞其旁,从重川。昔堯遭洪水,民居水中高土,故曰九州。一曰州,疇也,各疇其土而主之。 《廣雅》州,殊也,浮也。 《春秋·題辭》州之爲言殊也。 《釋名》州,注也。郡國所注仰也。 《玉篇》九州也,時也,宮也,居也。 《書·舜典》肇十有二州。 《傳》禹治水之後,舜分冀州爲幽州幷州。分靑州爲營州。 《疏》禹貢治水之時猶爲九州,今始爲十二州。左傳云:昔夏之方有德也,貢金九牧,則禹登王佐,還置九州,其名蓋如禹貢。 《禹貢》冀、兗、靑、徐、荆、揚、豫、梁、雍。 《周禮·夏官》九州:揚、荆、豫、靑、兗、雍、幽、冀、幷。 《爾雅·釋地》冀、豫、雝、荆、揚、兗、徐、幽、營,九州。 《疏》禹貢有靑徐梁,無幽幷營,是夏制。周禮有靑幷幽,無徐梁營,是周制。此有幽徐營而無靑梁幷,疑是殷制也。 《史記·孟子傳》騶衍言中國名赤縣神州。赤縣神州內自有九州,禹之序九州是也。不得爲州數。中國外如赤縣神州者九,乃所謂九州也。  又《周禮·地官》五黨爲州。 《註》州二千五百家。 《論語》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  又國名。 《春秋·桓五年》州公如曹。 《傳》淳于公如曹。 《註》淳于,州國所都。城陽淳于縣也。 《括地志》密州,安丘縣東三十里古州國,周武王封爲淳于國。  又邑名。 《左傳·昭三年》鄭伯如晉,公孫段相晉侯,曰:子豐有勞於晉,余聞而弗忘,賜女州田。 《註》州縣,今屬河內郡。  又《春秋·成七年》吳入州來。 《註》楚邑,淮南下蔡縣。  又《史記·楚世家》考烈王元年,納州於秦。 《註》南郡有州陵縣。  又姓。 《左傳·襄二十一年》州綽出奔齊。 《註》晉大夫。  又《爾雅·釋畜》白州驠。 《註》州,竅。 《疏》謂馬之白尻者也。  又與洲通。◎按《說文》引《詩·周南》在河之州,今文作洲,古通。  又叶專於切,音朱。 《易林》鸇鳩徙巢,西至平州。遭逢雷電,霹我葺廬。

『样』

《廣韻》與章切《集韻》餘章切,𠀤音陽。 《廣韻》槌也。 《方言》懸蠶柱,自關而東謂之槌,齊謂之样。  又《集韻》徐羊切,音詳。  又兹郞切,音臧。義𠀤同。 《集韻》似兩切,音象。栩實。橡或作樣。詳橡字註。  又《集韻》弋亮切《韻會》餘亮切,𠀤音漾。法也。 《廣韻》作㨾。 《唐書·柳公權傳》公權在元和閒書法有名,劉禹錫稱爲柳家新㨾。 《長編》宋太祖謂陶穀曰:聞草制皆檢舊本,依樣畫葫蘆。 《文獻通考》政和八年,令禮部造履三十副,下開封府舖戸爲樣。原作柳家新樣。

『子』

《唐韻》卽里切《集韻》《韻會》《正韻》祖似切,𠀤音梓。 《說文》十一月陽氣動,萬物滋入,以爲稱。 《徐鍇曰》十一月夜半,陽氣所起。人承陽,故以爲稱。  又《廣韻》息也。 《增韻》嗣也。 《易·序卦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 《白虎通》王者父天母地曰天子。天子之子曰元子。 《書·顧命》用敬保元子釗。  又《儀禮·喪服》諸侯之子稱公子。  又凡適長子曰冢子,卽宗子也。其適夫人之次子,或衆妾之子,曰別子,亦曰支子。 《禮·曲禮》支子不祭,祭必告於宗子。  又男子之通稱。 《顏師古曰》子者,人之嘉稱,故凡成德,謂之君子。 《王肅曰》子者,有德有爵之通稱。  又自世婦以下自稱曰婢子,見《禮記·曲禮》。  又卿之妻曰內子。 《儀禮·有司徹註》內子不薦籩。  又《禮·檀弓》兄弟之子猶子也。  又《前漢·嚴助傳註》令子出就婦家爲贅壻,曰贅子。  又人君愛養百姓曰子。  又辰名。 《爾雅·釋天》太歲在子曰困敦。 《前漢·律歷志》孳萌於子。  又《禮·王制》公侯伯子男,凡五等。 《疏》子者,奉恩宣德。  又左庶子,中庶子,官名。  又國名。 《括地志》子城,在渭州莘城縣。  又長子,縣名。周史辛甲所封,後爲趙邑,屬上黨。  又姓。 《史記·殷本紀》契,母吞鳦子而生,故曰子氏。  又複姓。 《左傳》鄭大夫子人氏,魯大夫子服氏,子家氏。  又子細,猶分別。 《北史·源思禮傳》爲政當舉大綱,何必太子細也。 《正字通》子讀若薺,方語別也。俗作仔細。  又去聲,才四切。 《中庸》子庶民也。徐邈讀。  又與慈通。 《禮·樂記》易直子諒之心,油然生矣。 《韓詩外傳》子諒作慈良。  又叶濟口切,音走。 《前漢·班固敘傳》侯王之祉,祚及孫子。公族蕃衍,枝葉暢茂。茂音某。  又叶子德切,音則。 《詩·豳風》旣取我子,無毀我室。 《楊愼·古音叢目》與朱傳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