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旗帜;蔽:遮蔽。旌旗繁多遮蔽天空。比喻军队阵容的盛大壮观
宋·苏轼《前赤壁赋》:“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旌旗:旗帜的通称。蔽空:遮住天空。形容军队数量众多,阵容整齐雄壮。宋.苏轼《赤壁赋》:“舳(zhú)舻(lú)千里,旌旗蔽空,酾(shī)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舳舻:大船。酾:斟酒。) 也作 ① 【旌旗蔽天】。宋.周密《武林旧事》卷二:“戈甲耀日,旌旗蔽天,连亘二十余里,粲如锦绣。” 见“旌旗蔽日”。宋·苏轼《前赤壁赋》:“舳舻千里,~,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古代用羽毛装饰的旗子。又指普通的旗子:~旗。~铭(旧时丧礼,柩前书死者姓名的旗幡)。 表扬:~表。
用布、纸、绸子或其他材料做成的标识,多是长方形或方形:~子。~帜。~号。~舰。~手。 中国清代满族的军队编制和户口编制(共分八旗,后又建立蒙古八旗,汉军八旗),特指属于满族的:~人(满族人)。~籍。~袍。 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的行政区划,相当于县。
遮,挡:~野。遮~。掩~。 隐藏:~匿。隐~。 欺骗,隐瞒:蒙~。~美扬恶。 概括:一言以~之。
不包含什么,没有内容:~洞(a.没有内容的;b.物体内部的窟窿)。~泛。~话。~旷。~乏。~~如也。~前绝后。凭~(无根据)。真~(没有任何东西)。 没有结果的,白白地:~跑了一趟。~口无凭。 离开地面的,在地上面的地方:~军。~气。~投。~运。
使空,腾出来:~一个格。~出一间房来。 闲着,没被利用的:~白。~地。~额。~房。~缺。 亏欠:亏~。
古同“孔”,洞。
《唐韻》《正韻》子盈切《集韻》《韻會》咨盈切,𠀤音精。 《說文》析羽注旄首,所以進士卒。 《爾雅·釋天》註旄首曰旌。 《註》載旄於竿頭,如今之幢,亦有旒。 《又》旌旂。 《疏》旌旂者,凡旗之名雖異,旌旂爲之總稱。 《廣雅》天子旌高九仞,諸侯七仞,大夫五仞,士三仞。 《釋名》旌,精也。有精光也。 《詩·鄘風》孑孑干旌。 《周禮·春官·司常》析羽爲旌。 《又》斿車載旌。 又《周禮·天官·掌舍》爲帷宮設旌門。 《註》樹旌以表門。 又《周禮·地官·掌節》道路用旌節。 《註》今使者所擁節是也。 又《禮·曲禮》武車綏旌,德車結旌。 《註》武車尚威武,故舒散若花。德美在內,故纏旌於竿。 又《書·畢命》旌別淑慝。 《傳》言當識別頑民之善惡。 《疏》旌旗所以表識貴賤,故傳以旌爲識。 又《左傳·莊二十八年》且旌君伐。 《註》旌,章也。 又《周語》故爲車服以旌之。 《註》旌,表也。 又《後漢·胡廣傳》德以旌賢。 《註》旌,明也。
『旗』《唐韻》《集韻》《韻會》渠之切《正韻》渠宜切,𠀤音奇。 《說文》熊旗五游,以象罰星,士卒以爲期。 《釋名》熊虎爲旗,軍將所建,象其猛如虎,與衆期其下也。 《周禮·春官·司常》熊虎爲旗。 《又》師都建旗。 《註》畫熊虎者,鄕遂出軍賦,象其守猛莫敢犯也。 又《左傳·閔二年》佩衷之旗也。 《註》旗,表也。 又星名。 《史記·天官書》東北曲十二星曰旗。 《註》兩旗者,左旗九星,在河鼓左也。右旗九星,在河鼓右也。皆天之鼓旗,所以爲旌表。 又姓。 《廣韻》齊卿子旗之後,漢有九江太守旗光。 又與箕同。 《荀子·富國篇》則國安於盤石,壽於旗翼。 《註》旗,讀爲箕。箕翼,二十人宿名。 又《韻補》叶渠尤切。 《班固·西都賦》乗輚輅,登龍舟,張鳳蓋,建華旗。○按《說文》旗从㫃其聲,訓熊旗五游,以象罰星,士卒以爲期也。旂从㫃,斤聲,訓旗有衆鈴以令衆也。分旗,旂爲二。《正字通》云:周禮九旗所畫異物,所建異名,各有等差。雖旌旄之通稱,而制度自別,未可合爲一也。
『蔽』《集韻》《韻會》𠀤必袂切,音閉。 《說文》小草也。 又《廣韻》掩也。 《禮·月令》是察阿黨則罪,無有掩蔽。 又微也。 《爾雅·釋詁疏》蔽者,覆障使微也。 又《論語》《詩》三百,一言以蔽之。 《何晏註》猶當也。 又《小爾雅》斷也。 又《楚辭·招魂》菎蔽象碁。 《註》蔽,博箸。 又地名。 《鄭語》鄢、蔽、補、丹、依、㽥、歷、莘。 《註》八邑也。 又《集韻》毗祭切,音弊。義同。 又分勿切,音弗。 《周禮·春官·巾車》有蒲蔽、棼蔽、藻蔽、藩蔽。 《註》蔽車禦風塵者。 又必列切,音龞。 《類篇》薆也。 《江淹詩》乳竇旣滴瀝,丹井復寥泬。嵒崿轉奇秀,崟岑還相蔽。 又匹蔑切,音撇。別也。一曰擊也,拂也。 《史記·荆軻傳》跪而蔽席。 又璧吉切,音必。 《詩·召南》蔽芾甘棠,沈重讀必。 或作𦱓、𦿔。
『空』《唐韻》《正韻》苦紅切《集韻》《韻會》枯公切,𠀤音崆。空虛也。 《史記·天官書》赤帝行德天牢,謂之空。 又大也。 《詩·小雅》在彼空谷。 《傳》大也。 又盡也。 《爾雅·釋詁》空,盡也。 《詩·小雅》杼柚其空。 又太空,天也。 又地名。 《爾雅·釋地》北戴斗極爲空桐。 《左傳·哀二十年》宋公遊于空澤。 《註》空澤,宋地。 《史記·殷本紀註》伊尹生于空桑。 《前漢·地理志》京兆縣十二,其三曰船司空。 《註》縣名。本主船之官,遂以爲縣。 又《武帝紀》元鼎五年,行幸雍遂,踰隴登空同。 《註》空同,山名。亦作崆峒。 《山海經》白馬山又北二百里曰空桑之山,空桑之水出焉。 《括地志》徵在生孔子空桑之地,今名空竇,在曲阜縣南二十里女陵山。 《魏土地記》代城東北九十里有空侯城。 又官名。 《書·舜典》伯禹作司空。 又《周官》司空掌邦土,居四民,時地利。 又拜名。 《周禮·春官》大祝辨九拜,三曰空首。 《疏》先以兩手拱地,乃頭至手,是爲空首也。 又樂器名。 《風俗通》箜篌,一名坎侯。或曰空侯,取其空中。 《楚辭註》空桑,瑟名。 又獄名。 《禮·記疏》囹圄,魏曰司空。 又姓。 《廣韻》漢複姓有空桐空相二氏。 又《集韻》《韻會》苦動切《正韻》康董切,𠀤音孔。穴也,竅也,竉也。通作孔。 《周禮·冬官考工記》函人眡其鑽空。 《史記·五帝紀》瞍使舜穿井,爲匿空旁出。 《大宛傳》張騫鑿空。 《註》西域本無道路,今鑿孔而通之也。 《韓非子·喩世篇》空竅者,神明之戸牖也。 《韻會小補》秦人呼土窟爲土空。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苦貢切,音控。窮也。 《詩·小雅》不宜空我師。 《註》不宜使小人困窮民也。 又缺也。 《揚子·法言》酒誥之篇俄空焉。 又虛也。 《論語》回也其庶乎,屢空。 《註》空猶虛中也。 又叶枯江切。 《徐幹·思室詩》良會無有期,中心摧且傷。不聊憂飧食,嗛嗛常饑空。 又叶枯良切。 《詩·小雅》小東大東,杼柚其空。糾糾葛屨,可以履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