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咎无誉


   咎:过失;誉:称扬、赞美。既没有错误,也没有功绩。比喻工作表现一般。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wú jiù wú yù
成语注音 ㄨˊ ㄐ一ㄡˋ ㄨˊ ㄩˋ
成语简拼 wjwy
感情色彩 中性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無咎無譽
成语英文 have neither fault to find with nor praise to bestow on
成语组合  ABAC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咎:过失;誉:称扬、赞美。既没有错误,也没有功绩。比喻工作表现一般。


反义词



成语示例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邓彪张禹传赞》:“邓张作傅,无咎无誉。”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赵敬肃王刘彭祖传》:“问武始侯昌,曰:‘无咎无誉。’上曰:‘如是可矣。’”


成语典故

咎:祸殃,过错。 没有过错,也无可表扬。 表示平平常常,处于中间状态。语出《易.坤》:“括囊,无咎无誉。”孔颖达疏;“闭其知而不用,故曰括囊。功不显物,故曰无誉;不与物忤,故曰无咎。”《汉书.景十三王传.赵敬肃王彭祖》:“(上)问武始侯昌,(宦者)曰:‘无咎无誉。’上曰:‘如是可矣。’遣使立昌,是为顷王。”《后汉书.邓彪张禹传.赞》:“邓张作傅,无咎无誉。”《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二》:“其子冶游骄纵,竟破其家。乡党论之曰:‘此翁无咎无誉,未应有此儿。’” 并列 没有过错,也无可表扬,即平平之意。《易经·坤》:“括襄,~,盖言谨也。”△多用于描写表现一般。→无毁无誉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过失,罪过:~戾。负~。以彰其~。 怪罪,处分:既往不~。~由自取(遭受责备、惩处或祸害是自己造成的)。 灾祸:休~(吉凶)。 怨仇:与臣有~。

名声:荣~。名~。信~。沽名钓~。 称扬,赞美:毁~。交口称~。 古同“豫”,欢乐。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无』

《唐韻》武夫切,音巫。 《說文》𣞣,亡也。奇字,无通𣞣。王育說,天屈西北爲无。 《易·乾卦》无咎。 《釋文》无音無。易內皆作此字。 《藝苑雄黃》无亦作亡。古皆用亡无,秦時始以蕃橆之橆爲有無之無。詩、書、春秋、禮記、論語本用无字,變篆者變爲無,惟易、周禮盡用无。然論語亡而爲有,我獨亡,諸無字,蓋變隸時誤讀爲存亡之亡,故不改也。  又《廣韻》莫胡切,音模。南无,出《釋典》。 《唐韻》武扶切《廣韻》武夫切《集韻》《韻會》《正韻》微夫切,𠀤音巫。 《說文》亡也。 《玉篇》不有也。 《書·舜典》剛而無虐,𥳑而無傲。  又《益稷》懋遷有無化居。  又《爾雅·釋詁》虛無之閒也。 《註》虛無皆有閒隙。 《老子·道德經》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 《周子·太極圖說》無極而太極。  又《禮·三年問》無易之道也。 《註》無,猶不也。  又縣名。 《前漢·地理志》越巂郡會無縣。  又姓。 《正字通》漢無且明,無能。  又《廣韻》漢複姓無庸無鉤,俱出自楚。  又文無,藥名。 《古今注》相別贈之以文無。文無,一名當歸。  又《說文奇字》作无。 《玉篇》虛无也。周易無字俱作无。  又《集韻》或作亡。 《詩·衞風》何有何亡。  又通作毋。書,無逸。 《史記·魯世家》作毋逸。  又通作毛。 《後漢·馮衍傳》飢者毛食。 《註》衍集:毛作無。今俗語猶然。或古亦通乎。 《佩觿集》河朔謂無曰毛。 《通雅》江楚廣東呼無曰毛。  又《集韻》或作武。◎按禮器:詔侑武方。註:武當爲無,聲之誤也。鄭註:明言其誤。集韻合無,武爲一。非。 《集韻》無或作橆。韻會,𣞣本古文蕃𣞣字。篆借爲有無字。李斯變隷變林爲四點。〇按說文𣠮,从亡無聲,在亡部。至蕃橆之橆,在林部。音義各別,不云相通。且有無與蕃橆義尤相反,不應借用。玉篇集韻韻會俱非。韻會蕃橆作蕃𣞣,尤非。  又按讀書通云:通作勿莫末沒蔑微不曼瞀等字,或止義通,或止音近,實非一字也。讀書通誤。  又梵言,南無呼那謨。那如拏之上聲,謨音如摩,猶云歸依也。

『咎』

《唐韻》其九切《集韻》《韻會》《正韻》巨九切,𠀤音舅。 《說文》災也。从人从各。各者,相違也。 《書·大禹謨》天降之咎。  又《爾雅·釋詁》咎,病也。 《疏》罪病也。 《廣韻》愆也,過也。 《易·乾卦》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无咎。 《詩·小雅》寧適不來,微我有咎。  又《書序》殷始咎周。 《傳》咎,惡也。  又與臼通。 《晉語》宜咎。 《註》咎。或作臼,古字通用。  又與舅通。 《儀禮·士昏禮註》古文舅作咎。 《荀子·臣道篇》晉之咎犯。 《左傳》作舅。  又《唐韻正》四十四有韻中之半,古與篠,小,巧,皓通爲一韻。書大禹謨,民弃不保,天降之咎。易小畜,初九復自道,何其咎。經傳子集如此用者甚多,非叶音也。  又《廣韻》古勞切《集韻》《韻會》居勞切《正韻》姑勞切,𠀤音高。 《廣韻》臯陶,舜臣名,古作咎繇。 《前漢·百官公卿表》咎繇作士。 《書序》咎單作明居。 《傳》咎單,臣名。○按《集韻》《類篇》《韻會》《正韻》俱云姓也,誤。  又國名。 《左傳·僖二十三年》狄人伐廧咎如。 《註》赤狄別種。 《陸德明·音義》咎,古刀反。  又叶曁几切,音技。 《史記·龜筴傳》王若遣之,宋必有咎。後雖悔之,亦無及已。  又叶跽許切,音巨。 《三略》强弱相虜,莫適禁禦,延及君臣,國受其咎。  又叶巨又切,音舊。 《詩·小雅》謀夫孔多,是不用集。發言盈庭,誰敢執其咎。集叶疾救反。◎按《字彙》《正字通》俱以去聲爲咎字正音。考《玉篇》《廣韻》《集韻》諸書,咎字𠀤無去聲一音。《字彙》《正字通》皆誤。

『无』

《唐韻》武夫切,音巫。 《說文》𣞣,亡也。奇字,无通𣞣。王育說,天屈西北爲无。 《易·乾卦》无咎。 《釋文》无音無。易內皆作此字。 《藝苑雄黃》无亦作亡。古皆用亡无,秦時始以蕃橆之橆爲有無之無。詩、書、春秋、禮記、論語本用无字,變篆者變爲無,惟易、周禮盡用无。然論語亡而爲有,我獨亡,諸無字,蓋變隸時誤讀爲存亡之亡,故不改也。  又《廣韻》莫胡切,音模。南无,出《釋典》。 《唐韻》武扶切《廣韻》武夫切《集韻》《韻會》《正韻》微夫切,𠀤音巫。 《說文》亡也。 《玉篇》不有也。 《書·舜典》剛而無虐,𥳑而無傲。  又《益稷》懋遷有無化居。  又《爾雅·釋詁》虛無之閒也。 《註》虛無皆有閒隙。 《老子·道德經》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 《周子·太極圖說》無極而太極。  又《禮·三年問》無易之道也。 《註》無,猶不也。  又縣名。 《前漢·地理志》越巂郡會無縣。  又姓。 《正字通》漢無且明,無能。  又《廣韻》漢複姓無庸無鉤,俱出自楚。  又文無,藥名。 《古今注》相別贈之以文無。文無,一名當歸。  又《說文奇字》作无。 《玉篇》虛无也。周易無字俱作无。  又《集韻》或作亡。 《詩·衞風》何有何亡。  又通作毋。書,無逸。 《史記·魯世家》作毋逸。  又通作毛。 《後漢·馮衍傳》飢者毛食。 《註》衍集:毛作無。今俗語猶然。或古亦通乎。 《佩觿集》河朔謂無曰毛。 《通雅》江楚廣東呼無曰毛。  又《集韻》或作武。◎按禮器:詔侑武方。註:武當爲無,聲之誤也。鄭註:明言其誤。集韻合無,武爲一。非。 《集韻》無或作橆。韻會,𣞣本古文蕃𣞣字。篆借爲有無字。李斯變隷變林爲四點。〇按說文𣠮,从亡無聲,在亡部。至蕃橆之橆,在林部。音義各別,不云相通。且有無與蕃橆義尤相反,不應借用。玉篇集韻韻會俱非。韻會蕃橆作蕃𣞣,尤非。  又按讀書通云:通作勿莫末沒蔑微不曼瞀等字,或止義通,或止音近,實非一字也。讀書通誤。  又梵言,南無呼那謨。那如拏之上聲,謨音如摩,猶云歸依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