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聊或无所依赖。
无聊或无所依赖。
侵寻七秩,况复轮囷万感,合恨更分愁。先自~,雨意得能稠。 宋·吴潜《水调歌头·己未中秋无月》
《晋书·慕容德载记》:“惟朕一身,独无聊赖。”
《晋书?慕容德载记》:“惟朕一身,独无聊赖。”
姑且,勉强,凑凑和和:~且(姑且)。~以自娱。~复尔尔(姑且如此)。~备一格。 依赖,寄托:无~。百无~赖。 略微:~表寸心。 闲谈:~天。闲~。 耳鸣:~啾。 姓。
倚靠,仗恃:依~。仰~。百无聊~(精神上无所寄托,感到什么都没意思)。 留在某处不肯走开:~着不走。 不承认:抵~。~账。~婚。 刁钻泼辣,不讲道理;游手好闲,行为不端的人:~子。无~。 诬,怪罪:诬~。 不好,劣:好~。 姓。
《唐韻》武夫切,音巫。 《說文》𣞣,亡也。奇字,无通𣞣。王育說,天屈西北爲无。 《易·乾卦》无咎。 《釋文》无音無。易內皆作此字。 《藝苑雄黃》无亦作亡。古皆用亡无,秦時始以蕃橆之橆爲有無之無。詩、書、春秋、禮記、論語本用无字,變篆者變爲無,惟易、周禮盡用无。然論語亡而爲有,我獨亡,諸無字,蓋變隸時誤讀爲存亡之亡,故不改也。 又《廣韻》莫胡切,音模。南无,出《釋典》。 《唐韻》武扶切《廣韻》武夫切《集韻》《韻會》《正韻》微夫切,𠀤音巫。 《說文》亡也。 《玉篇》不有也。 《書·舜典》剛而無虐,𥳑而無傲。 又《益稷》懋遷有無化居。 又《爾雅·釋詁》虛無之閒也。 《註》虛無皆有閒隙。 《老子·道德經》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 《周子·太極圖說》無極而太極。 又《禮·三年問》無易之道也。 《註》無,猶不也。 又縣名。 《前漢·地理志》越巂郡會無縣。 又姓。 《正字通》漢無且明,無能。 又《廣韻》漢複姓無庸無鉤,俱出自楚。 又文無,藥名。 《古今注》相別贈之以文無。文無,一名當歸。 又《說文奇字》作无。 《玉篇》虛无也。周易無字俱作无。 又《集韻》或作亡。 《詩·衞風》何有何亡。 又通作毋。書,無逸。 《史記·魯世家》作毋逸。 又通作毛。 《後漢·馮衍傳》飢者毛食。 《註》衍集:毛作無。今俗語猶然。或古亦通乎。 《佩觿集》河朔謂無曰毛。 《通雅》江楚廣東呼無曰毛。 又《集韻》或作武。◎按禮器:詔侑武方。註:武當爲無,聲之誤也。鄭註:明言其誤。集韻合無,武爲一。非。 《集韻》無或作橆。韻會,𣞣本古文蕃𣞣字。篆借爲有無字。李斯變隷變林爲四點。〇按說文𣠮,从亡無聲,在亡部。至蕃橆之橆,在林部。音義各別,不云相通。且有無與蕃橆義尤相反,不應借用。玉篇集韻韻會俱非。韻會蕃橆作蕃𣞣,尤非。 又按讀書通云:通作勿莫末沒蔑微不曼瞀等字,或止義通,或止音近,實非一字也。讀書通誤。 又梵言,南無呼那謨。那如拏之上聲,謨音如摩,猶云歸依也。
『聊』《唐韻》洛蕭切《集韻》《韻會》憐蕭切《正韻》連條切,𠀤音膫。 《說文》耳鳴也。 又《韻會》語助。 《詩·唐風》椒聊之實。 《傳》椒聊,椒也。 《疏》聊,語助也。 又《博雅》聊,苟且也。 《詩·衞風》孌彼諸姬,聊與之謀。 《傳》聊,願也。 《箋》聊,且略之辭。 《晉書·阮籍傳》聊復爾耳。 又賴也。 《前漢·張耳陳餘傳》使天下父子不相聊。 《揚子·方言》此其計畫,無所聊賴。 又《左思·吳都賦》相與聊浪乎昧莫之坰。 《註》聊浪,放曠貌。 又地名。 《左傳·昭二十年》聊攝以東。 《註》聊攝,齊西界也,平原聊城縣東北有攝城。 《史記·韓王信盧綰傳》破豨將張春於聊城。 又姓。 《風俗通》聊倉。爲漢侍中。 又《集韻》力求切,音騮。木名。引爾雅朻者聊。◎按爾雅釋木音義,聊音寮,無騮音,未審集韻何據。 又《楚辭·九歎》耳聊啾而戃慌。 《註》聊啾,耳鳴。聊音留。 又阿蘭聊,西域國名。 《後漢·西域傳》奄蔡國改名阿蘭聊國。 又與騮同。 《前漢·地理志》華聊,綠耳之乗。 又《集韻》力弔切,音嫽。木名。 《說文》本作𦕼。 《類篇》或作𦗖,亦作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