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益月滋


   一天天一月月地增添、加多。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rì yì yuè zī
成语注音 ㄖˋ 一ˋ ㄩㄝˋ ㄗ
成语简拼 ryyz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一般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英文 get better with each passing day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一天天一月月地增添、加多。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唐·元稹《上令狐相公诗启》:“闲诞无事,遂专力于诗章。日益月滋,有诗千余首。”


成语典故

益:增。滋:长。一天天地渐渐增加。唐.元稹《上令狐相公诗启》:“闲诞无事,遂用力于诗章,日益月滋,有诗句千余首。”亦作“日滋月益”。宋.司马光《重微》:“凡此六者,其初甚微,朝夕狎玩,未睹甚害,日滋月益,遂至深固,比知而革之,则用力百倍矣。”宋.朱熹《答林退思书》:“故圣人之教循循有序……使之得寸则守其寸,得尺则守其尺,如是久之,日滋月益,然后道之全体,乃有所向望而渐可识,有所循习而渐可能,自是而往俛焉。” 并列 逐日逐月地增加。唐·元稹《上令狐相公诗启》:“稹自御史府谪官,于今十余年矣,闲诞无事,遂专力于诗章。~,有诗向千余首。”△多用于发展变化。→日新月盛 日新月著 日引月长 日增月盛 日增月益 ?日销月铄 日销月靡 日削月割 日削月朘。也作“日滋月益”。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离地球最近的恒星(亦称“太阳”):~月星辰。~晷(guǐ)(古代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装置)。~珥。~薄西山(太阳快要落山了,喻衰老的人或腐朽的事物接近死亡)。 白天,与“夜”相对:~班。 天,一昼夜:多~不见。今~。~程。 某一天:纪念~。 计算工作的时间单位,通常以八小时或六小时为一个工作日。 时候:春~。往~。 每天,一天一天地:~记。~益。 特指“日本国”。

增加:~寿延年。增~。损~。 好处,有好处:利~。~处。公~。权~。受~非浅。 更加:~发。日~壮大。 古同“溢”,水漫出来。

地球最大的天然卫星(亦称“月亮”、“月球”):~光(月球反射太阳的光)。~蚀。 计时单位:一~。~份。岁~不居(时光不停地流逝)。 按月出现的,每月的:~刊。~薪。 形状像月亮的,圆的:~饼。~琴。 妇女产后一个月以内的时间:~子。

生出,长:~生。~芽。~事。~扰(骚扰生事)。潜~暗长。 增益,加多:~养。~补。~阴。 汁液,润泽:~润。 味道:~味。 喷射:往外~水。 浊:“何故使吾水~?”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日』

《唐韻》《正韻》人質切《集韻》《韻會》入質切,𠀤音𦨙。 《說文》實也。太陽之精不虧。 《博雅》君象也。 《釋名》日,實也,光明盛實也。 《易·乾卦》與日月合其明。  又《繫辭》縣象著明,莫大乎日月。  又《說卦》離爲火爲日。 《周禮·天官·九𡣕註》日者天之明。 《禮·祭義》日出於東。 《史記·天官書註》日者,陽精之宗。 《前漢·律歷志》日合於天統。 《後漢·荀爽傳》在地爲火,在天爲日。 《淮南子·天文訓》火氣之精者爲日。  又《書·舜典》協時月正日。 《傳》合四時之氣節,月之大小,日之甲乙,使齊一也。  又《洪範》五紀,三曰日。 《傳》紀一日。 《疏》從夜半以至明日夜半,周十二辰爲一日。  又《禮·曲禮》外事以剛日,內事以柔日。 《疏》十日有五奇五偶,甲丙戊庚壬五奇爲剛,乙丁己辛癸五偶爲柔也。  又《郊特牲》郊之祭也,迎長日之至也。 《註》迎長日者,建卯而晝夜分,分而日長也。  又《左傳·文七年》日衞不睦。 《註》日,往日也。  又《左傳·桓十七年》天子有日官,諸侯有日御。 《註》皆典歷數者。  又《史記·日者傳註》卜筮占𠋫時日,通名日者。  又《集韻》而力切,音眲。義同。  又《韻補》叶而至切。 《李嵩·述志賦》審機動之至微,思遺餐而忘寐。表略韻於納素,託精誠於白日。 《類篇》唐武后作𡆠。

『益』

《唐韻》《集韻》𠀤伊昔切,嬰入聲。饒也,加也。 《廣韻》增也,進也。 《書·大禹謨》滿招損,謙受益。 《詩·邶風》政事一𡌨益我。 《左傳·昭七年》三命茲益共。 《禮·曲禮》請益則起。 《論語》益者與。 《註》疑童子學有進益也。 《春秋·繁露》有益者謂之公,無益者謂之私。  又多也。 《史記·酷吏傳》上問張湯曰:吾所謂,賈人輒先知之,益居其物。  又盈溢也。 《莊子·列禦𡨥》有貌愿而益。  又易卦名。 《釋文》益,增長之名。  又以弘裕爲義。  又《金史·國語解》益都,次第之通稱。  又《六書正譌》二十四兩爲益,假借別作鎰溢。  又草名。 《詩·王風疏》蓷卽茺蔚。一名益母。  又《爾雅·釋草疏》蛇牀,一名思益。  又果名。 《博雅》益智,龍眼也。  又州名。古蜀國,漢武帝置益州。 《釋名》益,阨也。所在之地險阨也。  又姓。 《印藪》漢有益强,益壽。宋有益暢,紹興進士。 《六書正譌》益,器滿也。故从水从皿。會意。

『月』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魚厥切,音軏。 《說文》闕也。太隂之精。 《釋名》月,缺也,滿則缺也。 《易·繫辭》隂陽之義配日月。 《禮·祭義》月生於西。 《公羊傳·莊二十五年註》月者,土地之精。 《史記·天官書註》月者,隂精之宗。 《淮南子·天文訓》水氣之精者爲月。  又《書·堯典》以閏月定四時成歲。 《傳》一歲十二月,月三十日,三歲則置閏焉。  又《洪範》二曰月。 《傳》所以紀一月。 《疏》從朔至晦,大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 《禮·禮運》月以爲量。 《註》天之運行,每三十日爲一月。  又姓。金月彥明首建孔子廟,明洪武中有月輝、月文憲。  又外國名。 《前漢·霍去病傳》遂臻小月氏。  又《韻補》叶危睡切。 《曹植·七啓》世有聖宰,翼帝霸世。同量乾坤,等曜日月。  又叶魚橘切。 《黃庭經》洞房靈象斗日月,父曰泥丸母雌一,三光煥照入子室。 《類篇》唐武后作囝。

『滋』

《唐韻》子之切《集韻》《韻會》津之切《正韻》津私切,𠀤音兹。水名。 《說文》水出牛飮山白陘谷。  又霸水之別名。 《水經注》霸陵縣霸水,古曰滋水。  又蒔也,長也,益也。 《書·泰誓》樹德務滋。  又液也。 《禮·檀弓》必有草木之滋焉。  又多也,蕃也。 《左傳·僖十五年》物生而後有象,象而後有滋。  又滋味也。 《禮·月令》薄滋味,無致和。  又濁也。 《左傳·哀八年》武城人拘鄫人之漚菅者曰:何故使我水滋。  又與孳孜通。  又通作兹。 《前漢·五行志》賦斂兹重。  又《廣韻》疾之切,音慈。水名,出高麗山。 《山海經》高是之山,滋水出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