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事重提


   把已经搁置的事情重新提出。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jiù shì zhòng tí
成语注音 ㄐ一ㄡˋ ㄕˋ ㄓㄨㄥˋ ㄊ一ˊ
成语简拼 jszt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当代
成语繁体 舊事重提
成语英文 hark back(rake up the past)
成语日文 古(ふる)い話(はなし)をまた持(も)ち出(だ)す
成语结构  动宾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把已经搁置的事情重新提出。



成语示例


过去的恩恩怨怨早已时过境迁,又何必旧事重提呢?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沈从文《虎雏再遇记》:“旧事重提,显然在他这种人并不甚么习惯,因此不多久,他就把话改到目前一切来了。”


成语典故

主谓 把从前的事情再提出来讲。巴金《沉默集·序》:“写三篇小说,将百数十年前的~,既非‘替古人担忧’,亦非‘借酒浇愁’。一言以蔽之,不敢忘历史的教训而已。”※重,不读作zhòng。△多用于写人谈论过去的事物。 →旧调重弹 ?改弦更张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过时的,与“新”相对:~式。~俗。 东西因经过长时间而变了样子:~衣服。~书。 原先曾有过的,过去很长时间的:~居。~友。 有交情,有交情的人:故~(指老朋友)。念~(怀念旧日情谊)。

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现象和活动:~情。~件。~业。 变故:~故(出于某种原因而发生的不幸事情,如工作中的死伤等)。~端。 职业:谋~(指找职业)。 关系和责任:你走吧,没你的~了。 办法:光着急也不是~儿,还得另找出路。 做,治:不~生产。无所~事。 服侍:~父母。

分(fèn)量较大,与“轻”相对:~负。~荷。~量(liàng )。~力。举~。负~。 程度深:~色。~病。~望。~创。 价格高:~价收买。 数量多:~金聘请。眉毛~。~兵。 主要,要紧:~镇。~点。~任。~托(国家重大的托付)。~柄。 认为重要而认真对待:~视。尊~。器~。隆~。 言行不轻率:慎~。自~。

再:~复。~申。~版。~沓(重复繁冗)。~阳。~逢。 〔~庆〕地名,中国四个直辖市之一,地处中国西南。 层:~叠。~霄。~洋。~唱。~峦叠嶂。

垂手拿着有环、柄或绳套的东西:~壶。~灯。~篮。~包。~盒。~纲挈领。 引领(向上或向前等):~心吊胆。~升。~挈。~携。 说起,举出:~起。~出。~醒。~倡。~议。~名。~案。~要。 将犯人从关押之处带出来:~审。~犯人。 率领,调遣:~兵。 取出:~取。~货。 汉字笔形之一,即挑。 舀取油、酒等液体的一种用具:油~。酒~。 古代鼓名:“师帅执~”。 姓。

〔~防〕小心防备。

投掷:“荆轲废,乃引其匕首~秦王”。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事』

《唐韻》鉏吏切《集韻》《韻會》仕吏切,𠀤音示。大曰政,小曰事。 《廣韻》使也,立也,由也。 《釋名》事,偉也。偉立也。凡所立之功也。 《書·大禹謨》六府三事允治。  又《詩·小雅》三事大夫,莫肯夙夜。 《註》三公也。  又《詩·大雅》三事就緒。 《註》三農之事也。  又奉也。 《禮·曲禮》年長以倍。則父事之。  又營也,治也。 《史記·曹參世家》卿大夫以下吏及賓客,見參不事事。  又《廣韻》《類篇》𠀤側吏切。事刃,與倳剚同。別見人部倳字註。  又《韻補》叶逝支切,音時。 《蔡邕詞》帝曰休哉,命公三事。乃耀柔嘉,是式百司。  又叶詩紙切,音始。 《詩·召南》于以用之,公侯之事。叶沚。  又叶疎語切,書上聲。 《韓非子·揚權篇》使雞司夜,令狸執鼠。皆用其能,上乃無事。  又叶常御切,音樹。 《易林》雖慍不去,復職內事。

『重』

《唐韻》柱用切《集韻》《韻會》儲用切,𠀤音緟。 《說文》厚也。 《增韻》輕之對也。 《易·繫辭》夫茅之爲物薄,而用可重也。 《禮·王制》輕任幷,重任分。  又《廣韻》更爲也。 《博雅》重,再也。  又難也。 《戰國策》臣之所重處重留也。 《註》重,猶難也。 《前漢·淮南王傳》文帝重自切責之。 《註》如淳曰:重,難也。  又貴也。 《戰國策》張儀之殘樗里疾也,重而使之。 《註》重,猶貴也。  又尊也。 《禮·祭統》所以明周公之德,而又以重其國也。 《註》重,猶尊也。  又尚也。 《禮·緇衣》臣儀行不重辭。 《註》重,猶尚也。 《疏》爲臣之法,不尚虛華之辭。  又數也。 《左傳·襄四年》武不可重,用不恢于夏家。 《註》重,猶數也。  又甚也。 《禮·檀弓》子之哭也,壹似重有憂者。 《戰國策》今富摰能而公重不相善也。 《註》重猶甚也。  又《淮南子·汜論訓》古者,人醇,工龎,商朴,女重。 《註》女重,貞正無邪。  又《戰國策》軍重踵高宛。 《註》重,輺重也。 《前漢·張耳𨻰餘傳》從閒路絕其輺重。  又星名。 《博雅》歲星謂之重星。  又縣名。 《前漢·地理志》重平縣,屬渤海郡。  又山名。 《山海經》有重隂之山。  又木名。 《博雅》重皮,厚朴也。  又《集韻》《韻會》柱勇切《正韻》直隴切,𠀤音𢝆。 《集韻》厚也,善也,愼也。 《五音集韻》多也。 《韻會》毛氏曰:凡物不輕而重,則上聲。因其可重而重之,與再重、鄭重,皆去聲。○按《說文》柱用切,厚也,卽與輕重義同。《集韻》柱勇切,愼也,卽與鄭重義同。上去雖有二音,𠀤無二義。古人三聲通用,必謂上去異訓,不可通押,此宋人拘泥之過也。  又《廣韻》直容切《韻會》傳容切,𠀤音褈。 《廣韻》複也,疊也。 《易·乾卦》九三重剛而不中。 《疏》上下俱陽,故重剛也。 《書·舜典》重華協于帝。 《禮·禮器》天子之席五重,諸侯之席三重,大夫再重。 《楚辭·九辯》豈不鬰陶而思君兮,君之門以九重。  又穀名。 《詩·豳風》黍稷重穋。 《傳》後熟曰重。 《釋文》重,直容切,先種後熟曰重。  又作穜,音同。  又多也。 《左傳·成二年》重器備。 《註》重,猶多也。 《釋文》直恭切。  又累也。 《詩·小雅》無思不憂,祇自重兮。 《箋》重,猶累也。 《釋文》直龍切,又直用切。  又《爾雅·釋天》太歲在辛曰重光。 《釋文》直龍切。  又地名。 《左傳·僖三十一年》臧文仲往宿於重館。 《註》高平方與縣西北有重鄕城。 《釋文》直龍切。  又車名。 《詩·衞風》猗重較兮。 《傳》重較,卿士之車。 《釋文》直恭切。  又屋承霤也。 《禮·檀弓》池視重霤。 《疏》重霤,屋承霤也,以木爲之。 《釋文》直容切。  又地名。 《左傳·襄十七年》衞孫蒯田于曹隧,飮馬于重丘。 《註》重丘,曹邑。  又人名。 《書·呂𠛬》乃命重黎。 《傳》重卽羲,黎卽和。 《釋文》直龍切。  又姓。 《正字通》重黎之後,明有重省。  又神所依也。 《禮·檀弓》重主道也。 《註》始死未作主,以重主其神也。重旣虞而埋之,乃復作主。 《疏》言始死作重,猶若吉祭本主之道。主者,吉祭,所以依神。在喪重亦所以依神,故云重主道也。  又《正韻》徒紅切,音同。與穜同。穀名。  又與童同。 《禮·檀弓》與其鄰重汪踦往,皆死焉。 《註》重當爲童未冠者之稱。 《釋文》重,音同。  又《正韻》之仲切,音衆。 《前漢·匈奴傳》不如重酪之便美。 《註》重,乳汁也。本作潼。  又《韻補》叶直良切,音長。 《道藏歌》神暢感寂庭,默思徹九重。靈歌理冥運,百和結朱章。

『提』

《唐韻》《正韻》杜奚切《集韻》《韻會》田黎切,𠀤音題。 《說文》挈也。 《詩·大雅》匪面命之,言提其耳。 《禮·曲禮》凡奉者當心,提者當帶。 《疏》屈臂當帶,而提挈其物。  又舉也。 《周禮·夏官·田僕》凡田,王提馬而走。 《前漢·𠛬法志》一同百里,提封萬井。 《註》提封者,大舉其封疆也。  又鼓名。 《周禮·夏官·大司馬》師帥執提。 《註》馬上鼓,有曲木提持鼓立馬髦上者,故謂之提。  又攝提,星名。 《史記·天官書》大角兩傍各有三星。鼎足句之曰攝提,直斗杓所指,以建時節。 《註》攝提之爲言提攜也。提斗攜角,以接於下也。  又挾提,箸名。 《禮·曲禮》羹之有菜者用梜。 《註》今人或謂箸爲梜提。  又提提,安諦也。與媞同。 《詩·魏風》好人提提。 《疏》行步安舒而審諦也。  又菩提,梵語。猶華言正道也。  又浮屠所居曰招提。梵言拓鬬提奢,華言四方生物也。後魏創立伽藍,爲拓提境。俗譌拓爲招。 《杜甫詩》已從招提遊,更宿招提境。  又偏提,酌酒壷也。 《拾遺記》唐元和閒謂之注子,後仇士良惡其名同鄭注,乃去柄安繫,名曰偏提。  又《集韻》市之切《正韻》辰之切,𠀤音時。朱提,縣名。 《前漢·食貨志》朱提銀,重八兩爲一流。 《註》朱提縣屬犍爲,出善銀。北方人名𠤎曰提。  又《唐韻》是支切《集韻》《韻會》常支切,𠀤音匙。鳥羣聚貌。 《詩·小雅》弁彼鸒斯,歸飛提提。 《集韻》或作𦑡。  又《唐韻》都禮切《集韻》《韻會》典禮切,𠀤音底。絕也。 《禮·少儀》牛羊之肺,離而不提心。 《註》刲離之不絕中央少者,使易絕以祭耳。  又擲也。 《戰國策》侍醫夏無且,以其所奉藥囊提荆軻。 《史記·絳侯世家》太后以冒絮提文帝。 《索隱》服虔提音弟。蕭該音底。蕭音爲得。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大計切,音第。見上史記註。  又《漢書·音義》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