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魃为虐


   旱魃:古代传说中能赞成旱灾的怪物;虐:灾害。指旱灾。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hàn bá wèi nüè
成语注音 ㄏㄢˋ ㄅㄚˊ ㄨㄟˋ ㄋㄩㄝˋ
成语简拼 hbwn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一般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旱魃為虐
成语英文 The drought demon ran amok.(There was a severe drought.)
成语结构  主谓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旱魃:古代传说中能赞成旱灾的怪物;虐:灾害。指旱灾。


近义词



反义词



成语示例


而地震之后,雾气白浊,日月不光,旱魃为虐,大贼从横,流血丹野,庶品不安,谴诫累至,殆以奸臣权重之所致也。(《后汉书 皇甫规传》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诗经 大雅 云汉》:“旱魁为虐,如惔如焚。”


成语典故

《诗.大雅.云汉》:“旱魃为虐,如惔如焚。”唐.孔颖达疏:“《神异经》曰:‘南方有人,长二三尺,袒身,而目在顶上,走行如风,名曰魃,所见之国大旱,赤地千里,一名旱母。’”旱魃、旱母,皆指能造成旱灾的鬼怪。后因以“旱魃为虐”作为大地发生旱灾的典故。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皇甫规传》:“而地震之后,雾气白浊,日月不光,旱魃为虐,大贼纵横,流血丹野,庶品不安,谴诫累至,殆以奸臣权重之所致也。”宋.陆游《严州施大斛疏》:“旱魃为虐,念莫释于众忧;饭香普熏,敢恭陈于净供。” 主谓 旱魃,传说引起旱灾的怪物。指旱灾发生。语出《诗·大雅·云汉》:“旱魃为虐,如惔如焚。”清·沈德潜《旱》诗:“今年旱魃复为虐,天高难问真梦梦。”△贬义。多用于指旱灾。也作“旱魃为灾”。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长时间不下雨,缺雨,缺水,与“涝”相对:~季。~灾。干~。防~。 非水田的、无水的、陆地上的,与水无关的:~井。~田。~獭。

传说中造成旱灾的鬼怪:旱~。

残暴:暴~。~待。~政(暴政)。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旱』

《廣韻》乎旰切《集韻》《韻會》侯旰切,𠀤音翰。 《說文》不雨也。 《書·說命》若歲大旱,用汝作霖雨。 《詩·大雅》旱旣太甚。  又山名。 《詩·大雅》瞻彼旱麓。 《傳》旱,山名也。  又《廣韻》胡笴切《集韻》下罕切,𠀤音悍。義同。  又《韻補》叶形甸切。 《蘇轍·沂山祈雨詩》宿雪雖盈尺,不救春夏旱。吁嗟遍野天不聞,歌舞通宵龍一戰。

『魃』

《唐韻》薄撥切《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蒲撥切,𠀤音跋。 《說文》旱鬼也。《周禮》有赤魃氏,除牆屋之物也。○按《周禮·秋官》作赤犮。註:赤犮,猶言捇拔也。 《詩·大雅》旱魃爲虐。 《傳》旱神也。 《禮·異經》南方有人,長二三尺,袒身而目在頂上,走行如風,名曰魃,所見之國大旱。

『虐』

《唐韻》魚約切《集韻》《韻會》逆約切,𠀤音瘧。 《增韻》苛也。 《書·湯誥》以敷虐于爾萬方百姓。  又災也。 《書·盤庚》殷降大虐。 《傳》我殷家于天降大災。  又《說文》殘也。 《左傳·襄十八年》陵虐神主。 《註》數伐魯,殘民人。  又《韻補》宜照切,叶去聲。 《毛詩》匪用爲敎,覆用爲虐。借曰未知,亦聿旣髦。  又宜戟切,音逆。 《史記·敘傳》子羽暴虐,漢行功德。 《類篇》本作𧆩,亦作䖈、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