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鼎盛


   春秋:年龄。人年龄正处在旺盛、强壮之际。旧时比喻人正当壮年;精力充沛。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chūn qiū dǐng shèng
成语注音 ㄔㄨㄣ ㄑ一ㄡ ㄉ一ㄥˇ ㄕㄥˋ
成语正音 “盛”,不能读作“chéng”。
成语简拼 cqds
感情色彩 褒义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萅秌鼎盛
成语英文 in the prime of one's life
成语结构  主谓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春秋:年龄。人年龄正处在旺盛、强壮之际。旧时比喻人正当壮年;精力充沛。




成语示例


及入宫庭,见王春秋鼎盛,妾非敢怨王,但自叹生不及时耳!(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一回)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汉 贾谊《新书 宗首》:“天子春秋鼎盛,行仪未过,德泽有加焉,犹尚若比,况莫大诸侯权势十此者乎?”


成语典故

谓方在壮年。春秋:指年岁。《汉书.贾谊传》:“天子春秋鼎盛。行仪未过,德泽有加焉。”唐代颜师古注引应劭曰:“鼎,方也。” 主谓 春秋,指年龄。鼎,正当。年富力强,精力充沛。宋·苏轼《朝辞赴定州状》:“今陛下圣智绝人,~,臣愿虚心循理,一切未有所为,默观庶事之利害与群臣之邪正。”△用于年龄。→年富力强 ?风烛残年。 也作“鼎盛春秋”。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一年的第一季:~季(农历正月至三月)。~节。~色。~晖(春天的阳光,喻父母的恩情)。~山(春天的山,山色如黛,喻妇女的眉毛)。~秋(➊春季和秋季;➋指年月;➌指人的年岁,如“~~正富”;➍指中国古代的编年体史书,鲁国的《春秋》。亦泛指历史或历史著作;➎中国的历史上的一个时代)。 两性相求的欲望:~心。怀~。 生机:大地回~。 姓。

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是三足两耳:铜~。~食(列鼎而食,指豪侈生活)。~镬。 锅:~罐。~锅。 古代视为立国的重器,是政权的象征:~彝。九~。定~。问~。~祚(国运)。 象征三方并立、互相对峙:~峙。~足之势。 大:~族。~臣。~力支持。 正当,正在:~盛(shèng )。

兴旺:兴~。繁~。旺~。~世。~衰。茂~。全~时期。 炽烈:年轻气~。~怒。~气凌人。 丰富,华美:~产。~宴。~装。 热烈,规模大:~大。~况。~典。~举。 广泛,程度深:~传(chuán)。~行(xíng )。~赞。~名。~夏。 深厚:~意。 姓。

把东西放进去:~饭。 容纳:~器。小桶~不下多少东西。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春』

《廣韻》昌脣切《集韻》《韻會》樞倫切,𠀤蠢平聲。 《爾雅·釋天》春爲靑陽。 《註》氣淸而溫陽。 《周禮·春官·宗伯疏》春者出生萬物。 《公羊傳·隱元年》春者何,歲之始也。 《註》春者,天地開闢之端,養生之首,法象所出。昏斗指東方曰春。 《史記·天官書》東方木主春。 《前漢·律歷志》陽氣動物,於時爲春。春,蠢也。物蠢生,廼動運。  又姓。 《何氏姓苑》春申君黃歇之後。  又酒名。 《唐國史補》酒有郢之富水春,烏程之若下春,滎陽之上窟春,富平之石東春,劒南之燒春。  又花名。 《花木考》鸎粟別種名麗春。  又《集韻》尺尹切,音蠢。 《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張皮侯而棲鵠,則春以功。 《註》春讀爲蠢。蠢,作也,出也。

『秋』

《唐韻》七由切《集韻》《韻會》雌由切《正韻》此由切,𠀤音鰌。金行之時。 《爾雅·釋天》秋爲白藏。 《註》氣白而收藏也。 《釋名》秋,就也,言萬物就成也。  又繒也,繒迫品物使時成也。  又《說文》禾穀熟也。 《禮·月令》孟夏麥秋至。 《𨻰澔曰》秋者,百穀成熟之期,此於時雖夏,於麥則秋,故云麥秋。 《書·盤庚》乃亦有秋。  又《禮·鄕飮酒義》西方者秋。秋,愁也。愁之以時,察守義者也。 《註》愁讀爲揫,斂也。察嚴殺之貌。 《春秋·繁露》秋之言猶湫也。湫者,憂悲狀也。  又九月爲三秋。 《詩·王風》一日不見,如三秋兮。  又四秋。 《管子·輕重乙篇》歲有四秋,而分有四時。故曰:農事且作,請以什伍農夫賦耜鐵。此謂春之秋。大夏且至,絲纊之所作,此謂夏之秋。大秋成,五穀之所會,此謂秋之秋。大冬營室中,女事紡績緝縷之所作,此謂冬之秋。  又《廣韻藻》竹秋,三月也。蘭秋,七月也。  又秋秋,馬騰驤貌。 《前漢·禮樂志》飛龍秋游上天。  又《揚雄·羽獵賦》秋秋蹌蹌入西園。 《荀子·解蔽篇》鳳凰秋秋。 《註》秋秋,猶蹌蹌。謂舞也。  又春秋,魯史名。  又大長秋,皇后官名。 《前漢·百官表》景帝更將行爲大長秋。 《師古註》將行,秦官名。秋者,收成之時,長者,恆久之義。  又姓。  又七遙切,音鍫。 《揚雄賦》秋秋蹌蹌。蕭該讀。  又《荀子·解蔽篇》鳳凰秋秋,其翼若干,其音若簫。秋與簫爲韻。  又楚俱切,音蒭。 《水南翰記》北方老嫗八九十歲,齒落更生者,能於夜出,食人嬰兒,名秋姑。秋讀如蒭酒之蒭。

『鼎』

《唐韻》《集韻》《韻會》𠀤都挺切,音頂。 《說文》鼎三足兩耳,和五味之寶器也。昔禹收九牧之金,鑄鼎荆山之下。 《玉篇》鼎,所以熟食器也。 《左傳·宣三年》昔夏之方有德也,遠方圖物,貢金九牧,鑄鼎象物,百物而爲之備,使民知神姦,故民入川澤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兩莫能逢之。 《周禮·天官·膳夫》王日一舉鼎,十有二物,皆有俎。 《鄭註》鼎有十二,牢鼎九,陪鼎三。  又《周易卦名》巽下離上之卦。  又《正韻》鼎,當也。  又方也。 《前漢·賈誼傳》天子春秋鼎盛。  又鼎鼎,大舒也。 《禮·檀弓》喪事鼎鼎爾,則小人。 《疏》形體寬慢也。  又周鼎,星名。見《步天歌》。  又湖名。 《史記·封禪書》黃帝鑄鼎於荆山,後世因名其處爲鼎湖。  又州名。宋朗州攺鼎州。  又城門名。 《後漢·郡國志》雒陽東城曰鼎門。 《註》九鼎所後入。  又維舟曰鼎。 《揚子·方言》維之謂之鼎。  又官名。 《前漢·東方朔傳》夏育爲鼎官。 《註》鼎官,今殿前舉鼎者也。  又姓。未將鼎澧。  又人名。 《西京雜記》鼎,匡衡小名也。  又《前漢·匡衡傳註》張晏曰:匡衡少時字鼎,長乃易字稚圭,世所傳衡與貢禹書,上言衡狀報,下言匡鼎白,知是字也。 《又》無說詩匡鼎來。 《註》服虔曰:鼎,猶言當也,若言匡且來也。○按服虔註誤。  又《前漢·賈捐之傳》捐之復短石顯。楊興曰:顯鼎貴。 《註》如淳曰:言方且欲貴矣。鼎音釘。師古曰:讀如字。  又叶他經切,音汀。 《左思·吳都賦》精若耀星,聲若雷霆。名藏於山經,形鏤於夏鼎。

『盛』

《唐韻》氏征切《集韻》《韻會》《正韻》時征切,𠀤音成。 《說文》黍稷在器中,以祀者也。 《書·泰誓》犧牲粢盛。 《傳》黍稷曰粢,在器曰盛。 《周禮·天官》甸師掌帥其屬,耕耨王藉,以共齍盛。 《註》謂黍稷稻粱之屬,可盛簠簋者。  又器名。 《左傳·哀十三年》旨酒一盛。 《註》一器也。 《禮·喪大記》食粥於盛不盥。 《註》謂今時杯杅也。  又《廣韻》受也。 《詩·召南》于以盛之,維筐及筥。 《古今注》城者,盛也,所以盛受民物也。  又成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白盛。 《註》盛之言成也。以蜃灰堊牆,所以飾成宮室。  又盛服,嚴飾也。 《左傳·宣二年》宣子盛服將朝。 《註》盛,音成。本或作成。  又防隄也。 《爾雅·釋山》山如防者盛。 《疏》盛,讀如粢盛之盛,形嶞而高峻,若黍稷之在器也。  又山名。 《前漢·郊祀志》日主祠盛山。 《註》在東萊不夜縣。 《註》盛,音成。  又國名。 《公羊傳·隱五年》秋衞師入盛。 《註》盛,音成。 《左傳》作郕。  又《唐韻》丞政切《集韻》《韻會》《正韻》時正切,𠀤成去聲。 《博雅》多也。 《廣韻》長也。 《增韻》大也。茂也。 《易·繫辭》日新之謂盛德。 《禮·月令》生氣方盛,陽氣發泄。 《中庸》官盛任使。 《史記·循吏傳》世俗盛美。 《呂氏春秋》樹木盛則飛鳥歸之。  又極也。 《莊子·德充符》平者水停之盛也。  又猶嘉也。 《張衡·東京賦》盛夏后之致美,爰敬恭於神明。  又受物曰盛。 《前漢·東方朔傳》壷者,所以盛也。 《師古註》叶音去聲。  又地名。 《前漢·武帝紀》南巡狩至於盛唐。 《魏書·神元帝紀》魏始祖遷於定襄之盛樂。  又姓。 《後漢·西羌傳》北海太守盛苞,其先姓奭,避元帝諱,改姓盛。一曰周穆王時盛國之後。 《穆天子傳》姬姓也。盛柏之子也。天子賜之。上姬之長,是曰盛門。 《註》盛,國名,盛姬,王同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