昧昧:浑朴的样子;芒芒:广大深远的样子。形容纯朴广远的原始状态。
昧昧:浑朴的样子;芒芒:广大深远的样子。形容纯朴广远的原始状态。
《淮南子?俶真训》:“至伏羲氏,其道昧昧芒芒然。”
《淮南子?俶真训》:“至伏羲氏,其道昧昧芒芒然。”
暗,不明:幽~。~旦(清晨还未明亮时)。 昏,糊涂,不明白:愚~。蒙~。素~平生(一向不认识)。 目不明:“目不别五色之章为~”。 隐藏,隐瞒:暧~。~心(违背良心做坏事)。 冒犯:冒~(多作谦辞)。
暗,不明:幽~。~旦(清晨还未明亮时)。 昏,糊涂,不明白:愚~。蒙~。素~平生(一向不认识)。 目不明:“目不别五色之章为~”。 隐藏,隐瞒:暧~。~心(违背良心做坏事)。 冒犯:冒~(多作谦辞)。
某些禾本科植物种子壳上的细刺:针尖对麦~。初露锋~。 像芒的东西:光~。 多年生草本植物,叶细长有尖,叶除可作绿篱和布置庭园外,又可作造纸原料和编织草鞋,嫩叶可做牛的饲料。
某些禾本科植物种子壳上的细刺:针尖对麦~。初露锋~。 像芒的东西:光~。 多年生草本植物,叶细长有尖,叶除可作绿篱和布置庭园外,又可作造纸原料和编织草鞋,嫩叶可做牛的饲料。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莫佩切,音妹。 《說文》𤕤旦明也。一曰闇也。 《博雅》冥也。 《易·屯卦》天造草昧。 《疏》昧謂冥昧。 《書·堯典》宅西曰昧谷。 《傳》昧,冥也。日入於谷而天下冥,故曰昧谷。 又《書·太甲》先王昧𤕤丕顯。 《疏》昧是晦冥,𤕤是未明,謂夜向晨也。 《詩·鄭風》士曰昧旦。 又《書·仲虺之誥》兼弱攻昧。 《傳》闇則攻之。 又《左傳·文二十六年》楚王是故昧於一來。 《註》昧,猶貪冒。 又《屈原·離騷》路幽昧以險隘。 《註》幽昧,不明也。 又樂名。 《禮·明堂位》《昧》,東夷之樂也。 又縣名。 《類篇》在益州。 又與沬同。 《易·豐卦》日中見沬。 《釋文》沬,《字林》作昧,云斗杓後星。 又《集韻》《韻會》𠀤莫貝切,音眛。義同。 又《韻補》叶莫結切。 《鮑昭詩》年貌不可還,身意會盈歇。智哉衆多士,服理辨明昧。
『昧』《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莫佩切,音妹。 《說文》𤕤旦明也。一曰闇也。 《博雅》冥也。 《易·屯卦》天造草昧。 《疏》昧謂冥昧。 《書·堯典》宅西曰昧谷。 《傳》昧,冥也。日入於谷而天下冥,故曰昧谷。 又《書·太甲》先王昧𤕤丕顯。 《疏》昧是晦冥,𤕤是未明,謂夜向晨也。 《詩·鄭風》士曰昧旦。 又《書·仲虺之誥》兼弱攻昧。 《傳》闇則攻之。 又《左傳·文二十六年》楚王是故昧於一來。 《註》昧,猶貪冒。 又《屈原·離騷》路幽昧以險隘。 《註》幽昧,不明也。 又樂名。 《禮·明堂位》《昧》,東夷之樂也。 又縣名。 《類篇》在益州。 又與沬同。 《易·豐卦》日中見沬。 《釋文》沬,《字林》作昧,云斗杓後星。 又《集韻》《韻會》𠀤莫貝切,音眛。義同。 又《韻補》叶莫結切。 《鮑昭詩》年貌不可還,身意會盈歇。智哉衆多士,服理辨明昧。
『芒』《唐韻》莫郞切《集韻》《正韻》謨郞切,𠀤音忙。 《說文》芒,草端也。 《玉篇》稻麥芒也。 《周禮·地官·稻人》澤草所生,種之芒種。 《註》芒種,稻麥也。 《易林》夏麥𪍿𪍿,霜擊其芒。 又大貌。 《詩·商頌》宅殷土芒芒。 又多貌。 《束皙·補亡詩》芒芒其稼。 又罷倦貌。 《孟子》芒芒然歸。 又光芒。 《晏子·諫上篇》列舍無次,變星有芒。 《史記·天官書》作作有芒。 又《禮·月令》其神句芒。 又草名。 《爾雅·釋草》葞,春草。 《註》一名芒草。 《山海經》姦山有木,狀如棠,赤葉,名曰芒草,可以毒魚。 又地名。 《前漢·地理志》沛郡芒。 《註》世祖更名臨睢。 又水名。 《蜀志·後主傳》姜維率衆至芒水。 又門名。 《水經注》穀水逕淸陽門,亦曰芒門。 又姓。 《史記·秦本紀》擊芒卯,華陽破之。 《註》芒卯,魏將。 又通茫。 《詩·商頌》洪水芒芒。 《陸機·歎逝賦》嗟予今之方殆,何視天之芒芒。 又通邙。 《後漢·恭王祉傳》葬于洛陽北芒。 又通鋩。 《後漢·陳忠傳》氣洩針芒。 《張載·七命》建雲髦,啓雄芒。 《註》芒,鋒刃也。 又《唐韻》《集韻》《類篇》《韻會》𠀤武方切,音亡。義同。 又呼光切,讀作荒。《史記·曆書》大芒駱。 《爾雅》芒作荒。 《莊子·至樂篇》芒平芴乎,而無從出乎。 又《集韻》虎晃切,音慌。昏也。 又《韻補》母朗切,讀作莽。 《道藏歌》玉虛範女像,高會通冥想。二曜無停暉,明眞煥雲芒。
『芒』《唐韻》莫郞切《集韻》《正韻》謨郞切,𠀤音忙。 《說文》芒,草端也。 《玉篇》稻麥芒也。 《周禮·地官·稻人》澤草所生,種之芒種。 《註》芒種,稻麥也。 《易林》夏麥𪍿𪍿,霜擊其芒。 又大貌。 《詩·商頌》宅殷土芒芒。 又多貌。 《束皙·補亡詩》芒芒其稼。 又罷倦貌。 《孟子》芒芒然歸。 又光芒。 《晏子·諫上篇》列舍無次,變星有芒。 《史記·天官書》作作有芒。 又《禮·月令》其神句芒。 又草名。 《爾雅·釋草》葞,春草。 《註》一名芒草。 《山海經》姦山有木,狀如棠,赤葉,名曰芒草,可以毒魚。 又地名。 《前漢·地理志》沛郡芒。 《註》世祖更名臨睢。 又水名。 《蜀志·後主傳》姜維率衆至芒水。 又門名。 《水經注》穀水逕淸陽門,亦曰芒門。 又姓。 《史記·秦本紀》擊芒卯,華陽破之。 《註》芒卯,魏將。 又通茫。 《詩·商頌》洪水芒芒。 《陸機·歎逝賦》嗟予今之方殆,何視天之芒芒。 又通邙。 《後漢·恭王祉傳》葬于洛陽北芒。 又通鋩。 《後漢·陳忠傳》氣洩針芒。 《張載·七命》建雲髦,啓雄芒。 《註》芒,鋒刃也。 又《唐韻》《集韻》《類篇》《韻會》𠀤武方切,音亡。義同。 又呼光切,讀作荒。《史記·曆書》大芒駱。 《爾雅》芒作荒。 《莊子·至樂篇》芒平芴乎,而無從出乎。 又《集韻》虎晃切,音慌。昏也。 又《韻補》母朗切,讀作莽。 《道藏歌》玉虛範女像,高會通冥想。二曜無停暉,明眞煥雲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