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政混乱,下情不能上达。
国政混乱,下情不能上达。
宋 朱熹《大学章句序》:“晦盲否塞,反复沉痼,以及五季之衰,而坏乱极矣。”
宋·朱熹《大学章句序》:“晦盲否塞,反覆沉痼,以及五季之衰,而坏乱极矣。”
农历每月的末一天,朔日的前一天:~朔。 夜晚:~明。风雨如~。 昏暗不明:~暝。~暗。~涩(意义隐晦,文字僻拗)。隐~(意义不明显)。 不顺利,倒霉:~气。
瞎,看不见东西,对事物不能辨认:~从。~动。~目。~人。~区(指雷达、探照灯、胃镜等探测或观察不到的区域)。~流。~人瞎马(喻处境非常危险)。
表示不同意,不认可:~定。 不,用在表示疑问的词句里:可~?。 不如此,不是这样,不然:~则。学则正,~则邪。
不好,坏,恶:~极泰来(“否”和“泰”,前者是坏卦,后者是好卦。指事情坏到了极点,就会向好的方向转化)。未知善~。
堵,填满空隙:堵~漏洞。~尺。~规。 堵住器物口的东西:活~。~子。
边界上险要地方:要~。关~。~外。边~。~翁失马。
义同(一),用于若干书面语词:闭~。阻~。搪~。~责。顿开茅~。
《唐韻》荒內切《集韻》《韻會》呼內切《正韻》呼對切,𠀤音誨。 《說文》月盡也。 《釋名》晦,灰也。火死爲灰,月光盡似之也。 《左傳·成十六年》陳不違晦。 《註》晦,月終。 又《易·隨卦》君子以嚮晦入宴息。 《註》晦,晏也。 又《詩·陳風》風雨如晦。 《傳》晦,昏也。 又《詩·周頌》遵養時晦。 《傳》晦,昧也。 又《左傳·成十四年》《春秋》之稱,微而顯,志而晦。 《註》晦亦微,謂約言以紀事,事敘而名微。 又《左傳·昭元年》六氣,曰隂、陽、風、雨,晦、明也。 《註》晦,夜也。 又《公羊傳·僖十五年》晦者何,冥也。 又《爾雅·釋天》霧謂之晦。 又《班固·幽通賦》鮮生民之晦在。 《註》晦,亡幾也。
『盲』《唐韻》武庚切《集韻》《正韻》眉庚切《韻會》眉㼱切,𠀤音蝱。 《說文》目無牟子。 《釋名》盲,茫也,茫茫無所見也。 《淮南子·泰族訓》盲者,目形存,而無能見也。 又盲風,疾風也。 《禮·月令》仲秋盲風至。 又《正韻》巫放切。與望同。 《周禮·天官內饔》豕盲眂而交睫腥。 《註》盲,當爲望。 《禮·內則》作望視。 又叶謨郞切,莽平聲。 《荀况佹詩》天地易位,四時易鄉。列星隕墜,旦暮晦盲。 又叶謨蓬切,音蒙。 《老子·道德經》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 《越絕書》內視者盲,反聽者聾。 《集韻》或作瞢朚𤷐。
『否』《唐韻》方九切《集韻》《韻會》《正韻》俯九切,𠀤音缶。 《說文》不也。 《徐鍇曰》不可之意見於言,故从口。 《集韻》口不許也。 《書·益稷》否則威之。 《詩·周南》害澣害否。 又《小雅》嘗其旨否。 《集韻》通作不。 又《廣韻》符鄙切《集韻》《韻會》部鄙切,𠀤音痞。 《玉篇》閉不行也。 《廣韻》塞也,易卦名。 又《集韻》《韻會》𠀤補美切,音鄙。 《集韻》惡也。 《正韻》穢也。 《易·師卦》初六,師出以律,否臧凶。 《疏》否爲破敗,臧爲有功。 又《鼎卦》初六,鼎顚趾,利出否。 《註》否,謂不善之物也。 《疏》寫出否穢之物也。 《詩·大雅》未知臧否。 《又》邦國若否。○按《釋文》書益稷,詩烝民,否字俱兼缶鄙二音。 又叶府眉切,音𤰞。 《楚辭·九章》心純尨而不泄兮,遭讒人而嫉之。君含怒以待臣兮,不淸徵其然否。 又叶方矩切,音甫。 《𨻰琳·大荒賦》覽六五之咎休兮,乃貧尼而富虎,嗣反覆其若兹兮,豈云行之臧否。
『塞』《廣韻》蘇則切《集韻》《韻會》《正韻》悉則切,𠀤音㥶。塡也,隔也。 《禮·月令》孟冬,天地不通,閉塞成冬。 《又》謹關梁,塞徯徑,季春開通道路,無有障塞。 又充也,滿也。 《書·舜典》溫恭允塞。 《詩·鄘風》秉心塞淵。 又國之阨險曰塞。 《史記·蘇秦傳》秦四塞之國,披山帶渭。 《後漢·杜篤傳》城池百尺,扼塞要害。 又月在辛曰塞,見《爾雅·釋天》。 又塞塞,不安貌,見《博雅》。 又伊蒲塞,卽優婆塞。 《後漢·楚王英傳》以助伊蒲塞桑門之饌。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先代切,音賽。邊界也。 《禮·月令》孟冬備邊境,完要塞。 又九塞。 《淮南子·地形訓》九塞,太汾,澠阨荆阮方城,殽阪,井陘,令疵,句注,居庸。 《註》太汾在晉,澠阨殽阪皆在弘農郡,荆阮方城皆在楚,井陘在常山,令疵在遼西,句注在鴈門隂館,居庸在上谷阻陽之東。 又紫塞。 《古今注》秦築長城,土色皆紫,因名。 又博塞,戲具也。 《莊子·騈拇篇》問穀何事,則博塞以遊。 又姓。 又與賽同。 《前漢·郊祀志》冬塞禱祈。 本作𡫟。亦作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