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勇兼备


   智:智谋。又有智谋,又很勇敢。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zhì yǒng jiān bèi
成语注音 ㄓˋ ㄩㄥˇ ㄐ一ㄢ ㄅㄟˋ
成语简拼 zyjb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一般
产生年代 近代
成语结构  主谓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智:智谋。又有智谋,又很勇敢。



反义词



成语示例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11章:“听说李自成之妻高氏虽不熟悉武艺,但是为人也是智勇兼备,刚毅果决。”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清·吴璿《飞龙全传》第49回:“此人智勇兼备,善于用兵,主公即当调回,可以退敌。”


成语典故

《北齐书?段韶传》:“段孝先忠亮仁厚,智勇兼备,亲戚之中,唯有此子,军旅大事,宜共筹之。”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聪明,见识:~力。~慧。~商。~育。~能。~谋。才~。机~。理~。明~(a.考虑问题周到、严密;b.有远见)。足~多谋。利令~昏。

有胆量,敢做:~敢。~毅。~气。~士。英~。奋~。 中国清代称战争时期临时招募的兵士:兵~。劲~。募~。 姓。

加倍,把两份并在一起:~旬(两个十天)。~程。~并。 同时涉及或所具有的不只一方面:~而有之。~收并蓄。~顾。~职。~任。~课。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智』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知義切,音置。同𣉻。或作智。 《說文》識詞也。从白从亏从知。○按經典相承作智。 《釋名》智,知也。無所不知也。 《孟子》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荀子·正名篇》知而有所合謂之智。○按經典或通用知。  又姓。 《廣韻》晉有智伯。

『勇』

《唐韻》余隴切《集韻》《韻會》《正韻》尹竦切,𠀤音涌。 《說文》氣也。一曰健也。从力,甬聲。 《玉篇》果決也。 《廣韻》猛也。 《增韻》銳也,果敢也。《左傳·文二年》共用之謂勇。 《論語》勇者不懼。 《老子·道德經》慈故能勇,儉故能廣。

『兼』

《唐韻》古甜切《集韻》《韻會》堅嫌切《正韻》古嫌切,𠀤音縑。 《說文》幷也。从手禾。兼持二禾也。 《徐曰》會意。秉持一禾,兼持二禾。可兼持者,莫若禾也。 《易·繫辭》兼三才而兩之。 《前漢·王莽傳》縣宰缺者,數年守兼。 《註》師古曰:不拜正官,令人守兼也。  又姓。 《韻會》衞公子兼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