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时已傍晚,天色昏暗,眼前的景物已模糊不清。
《茅盾散文 旅踪屐痕 海参崴印象》:“海参崴在冬季白昼时间极短。上午八时天还未大亮,下午五时,已经暮色苍茫。”
指傍晚天色渐暗,景物模糊不清。巴金《谈〈新生〉及其它》:“我又写了如下的话:‘……在暮色苍茫中我们离开了你。’”乔明甫《若飞同志在太原狱中》:“王秉麟不得已,在暮色苍茫中,搭拉着脑袋到‘莠’字监来了。”也作【暮霭(ǎi)苍茫】。(霭:云气,薄雾。)《苦斗.五二》:“在暮霭苍茫之中,他还看得出来,胡家房屋……外形跟八年前差不多还是一个样。” 主谓 苍茫,模糊不清。傍晚天色变暗,景物模糊不清。巴金《谈〈新生〉及其他》:“我又写了如下的话‘……在~中我们离开了你。’”△多用于景物描写方面。也作“暮霭苍茫”。
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日~。~气。~色。日~途穷。~鼓晨钟。 晚,将尽:~春。~年。~节。~齿(晚年)。
由物体发射、反射的光通过视觉而产生的印象:颜~。~彩。~相(xiàng )。~调(diào )。 脸上表现出的神气、样子:脸~。气~。~厉内荏。 情景,景象:行~匆匆。景~宜人。 种类:各~用品。 品质,质量:音~。成~。足~纹银。 妇女美貌:姿~。~艺。 情欲:~情。好(hào)~。
青色(包括蓝和绿):~翠。~松。~天。~穹(苍天)。~龙。 灰白色:~白。~~(➊灰白;➋苍茫)。~老。~劲(苍老挺拔,多指树木形态或书画笔力)。 姓。
模糊不清,对事理全无所知:~然。~昧。 遥远,面积大,看不清边沿:~~。~漠。渺~。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莫故切,音慕。本作莫。 《說文》莫,日且冥也。从日,在茻中。 《註》平野中望日將落,如在草茻中也。 《史記·伍子胥傳》吾日暮塗遠。 《屈原·離騷》恐美人之遲暮。○按經典本皆作莫。今或相承用暮字。
『色』《廣韻》所力切《集韻》《韻會》殺測切,𠀤音嗇。 《說文》顏氣也。人之憂喜,皆著於顏,故謂色爲顏氣。 《禮·玉藻》色容莊。 《汲冢周書》喜色油然以出,怒色厲然以侮,欲色嫗然以愉,懼色薄然以下,憂悲之色瞿然以靜。 《後漢·嚴光傳》帝思其賢,乃令以物色訪之。 《註》以形貌求之也。 又采色。 《書·臯陶謨》以五采彰施于五色。 《註》五色,靑黃赤白黑也。 《左傳·桓二年》五色比象,昭其物也。 又色慾。 《書·五子之歌》內作色荒。 《傳》色,女色。 《禮·坊記》諸侯不下漁色,故君子遠色,以爲民紀。 又物景亦曰色。 《莊子·盜跖篇》車馬有行色。 《潘岳·關中詩》重圍克解,危城載色。豈曰無過,功亦不測。 《註》載色,猶言有生氣起色也。 又《公羊傳·哀六年》色然而駭。 《註》驚貌。 又《詩·魯頌》載色載笑。 《傳》色,溫潤也。 又《戰國策》怒於室者色於市。 《註》色,作色也。 又祕色。 《高齋漫錄》世言祕色,磁器。錢氏有國時,越州燒進爲供奉之物,臣庶不得用,故云祕色。 又《博雅》色,縫也。
『茫』《玉篇》《唐韻》《廣韻》莫郞切《集韻》謨郞切,𠀤音忙。 《類篇》滄茫,水貌。 《韻會》茫茫,廣大貌。 又州名。唐置郞茫州,在廣西化外。 又《唐書·南蠻傳》茫蠻,本關南種。茫,其君號也。 又《正韻》母黨切,音莽。 《野客叢書》《漢·揚雄·校獵賦》鴻蒙沆茫。 《白居易詩》寒銷春蒼茫。 《又》野道何茫蒼。 《註》𠀤讀上聲。 又通慌。 《韓愈詩》茫惚使人愁。 《註》古慌通茫,許往切。 亦作芒、汒,義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