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强征捐税,搜刮人民财富。
清 薛福成《通筹南洋各岛添设领事官保护华民疏》:“一经我设立领事,彼不免喧宾夺主之嫌,以碍其暴敛横征之举,所以始必坚拒,继则宕延。”
强征捐税,搜刮人民财富。清 薛福成《通筹南洋各岛添设领事官保护华民疏》:“一经我设立领事,彼不免喧宾夺主之嫌,又碍其暴敛横征之举,所以始必坚拒,继则宕延。”朱小璋《安徽讨满洲檄》:“甚至一地两科,以重税病民。暴敛横征,于斯可验。”参见“横征暴敛”。 见“横征暴赋”。朱小璋《安徽讨满洲檄》:“甚至一地两科,以重税病民。~,于斯可验。”
强大而突然来的,又猛又急的:~雷。~病。~动。~力。~涨。~发。风~。~风骤雨(亦喻声势浩大、发展迅猛的群众运动)。 过分急躁的,容易冲击的:脾气~躁。~跳如雷。 凶恶残酷的:凶~。~虐。~君。~戾恣睢(残暴凶狠,任意胡为)。~政。横征~敛。 横蹋,损害:自~自弃。~殄天物(任意糟蹋东西)。 鼓起来,突出:~起青筋。 徒手搏击:~虎冯(píng)河(喻有勇无谋)。 〔~露〕显露,如“~~无遗”。 姓。
同“曝1”。
跟地面平行的,与“竖”、“直”相对:~梁。~楣。~额。~幅。~批。~披(长条形横幅字画)。~匾。~标。~空。 左右向的,跟目视方向垂直的,与“竖”、“直”、“纵”相对:~写。~排。~向。~斜。纵~。 地理学上指东西向的:与“纵”相对:~贯东西。
凶暴,不讲理;蛮~。强~。~暴。~蛮。 意外的,不寻常的:~财。~祸。~事。~死。
《唐韻》《集韻》《韻會》薄報切《正韻》蒲報切,𠀤音菢。 《說文》晞也。 《書·泰誓》敢行暴虐。 《傳》敢行酷暴,虐殺無辜。 又《禮·王制》田不以禮,曰暴天物。 《疏》是暴害天之所生之物。 又《周禮·秋官·禁暴氏疏》禁民不得相陵暴。 又《詩·邶風》終風且暴。 《傳》暴,疾也。 《疏》大風暴起也。 又《詩·鄭風》䄠裼暴虎。 《傳》空手以搏之。 又《荀子·富國篇》暴暴如丘山。 《註》暴暴,卒起之貌。 又《史記·項羽紀》何興之暴也。 《博雅》暴,猝也。 又《管子·乗馬篇》方六里命之曰暴,五暴命之曰部。 《又》十家而連,五連而暴。 又地名。 《左傳·文八年》公子遂會雒戎,盟于暴。 《註》暴,鄭地。 又姓。 《前漢·雋不疑傳》暴勝之爲直指使者。 又《廣韻》蒲木切《集韻》《韻會》《正韻》步木切,𠀤音僕。日乾也。俗作曝。 《小爾雅》暴,曬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㡛氏》晝暴諸日。 《孟子》一日暴之。 《荀子·富國篇》聲名足以暴炙之。 又《孟子》暴之於民,而民受之。 《朱註》暴,顯也。 又《後漢·竇融傳》皆近事暴著。 《註》暴,露也。 又《集韻》北角切,音剝。 《爾雅·釋詁》毗劉,暴樂也。 《疏》木枝葉稀疎不均爲暴樂。 又白各切,音泊。 又備沃切,音雹。義𠀤同。 又弼角切,音雹。藃暴,乾橈也。 又㿺或作暴,墳起也。 又《韻補》叶蒲故切。 《易林》仁政不暴,鳳皇來戊。四時順節,民安其處。藃字原从蒿从攵作。
『征』《廣韻》《集韻》《韻會》諸盈切《正韻》諸成切,𠀤証平聲。 《爾雅·釋言》行也。 《易·泰卦》拔茅茹,以其彙征吉。 《詩·小雅》之子于征。 又《韻會》征,伐也。 《易·離卦》王用出征。 《書·大禹謨》惟時有苗弗率,汝徂征。 《孟子》征者,上伐下也。 又《正韻》征,取也。 《禮·王制》關譏而不征。 又姓。 《前漢·司馬相如傳》厮征伯僑,而役羨門兮。 《註》仙人,姓征,名伯僑。 又《韻會》通政。 《周禮·地官·小司徒》施其職,而平其政。 《註》音征,稅也。當作征。 又通正。 《周禮·夏官》惟加田無國正。 《註》音征,稅也。獨加賞之田無稅。 《唐韻》陟陵切《集韻》《韻會》知陵切,𠀤陟平聲。 《說文》召也。从微省。𡈼爲徵,行於微而文達者,卽徵之。 《周禮·天官·宰夫》掌百官府之徵令。 《註》別異諸官,以備王之徵召。 《周語》唯官是徵。 又《廣韻》證也,明也。 《書·洪範》念用庶徵。 《左傳·昭三十年》且徵過也。 《註》徵,明也。 又《廣韻》成也。 《儀禮·士昏禮》納徵。 《註》徵,成也。使使者納幣以成昏禮。 又問也。 《左傳·僖四年》包茅不入,王祭不共,無以縮酒,寡人是徵。 又斂也。 《周禮·地官》閭師以時徵其賦。 《疏》閭師徵斂百里內之賦貢。 又求也。 《史記·貨殖傳》物賤之徵貴。 《註》徵,求也,謂此處物賤,求彼貴賣之。 又《爾雅·釋詁》徵,虛也。 又姓。 《廣韻》吳太子率更令河南徵崇。 又《集韻》持陵切,音懲。縣名。 《左傳·文十年》泰伯伐晉,取北徵。 《音義》今徵縣。 《史記·河渠書》穿渠,自徵引洛水,至商顏下。 《前漢·地理志》左馮翊有徵縣。 《註》卽今之澄城是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𠀤陟里切,知上聲。 《玉篇》宮徵也。 《爾雅·釋樂》徵謂之迭。 《樂書》聲出於心,而齒合吻開,爲之徵。徵,火也,其性烈而善燭。五音配夏。 《禮·月令》孟夏之月,其音徵。 又《樂記》徵爲事。 《疏》徵屬夏,夏時生長萬物,皆成形體。事亦有體,故以徵配事也。 《風俗通》徵者,祉也。物盛大而繁祉也。五行爲火,五常爲禮,五事爲視。凡歸爲事。 又與懲通。 《荀子·正論篇》凡𠛬人之本,禁暴惡惡,且徵其來也。 又與征通。 《史記·三王世家》非敎士不得從徵。 又叶陟隆切,音中。 《班固·靈臺詩》乃經靈臺,靈臺旣崇。帝勤時登,爰考休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