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跳如雷


   暴:急躁;发怒。蹦跳发怒;好像打雷一样猛烈。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bào tiào rú léi
成语注音 ㄅㄠˋ ㄊ一ㄠˋ ㄖㄨˊ ㄌㄟˊ
成语正音 “跳”,不能读作“tiǎo”。
成语简拼 btrl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近代
成语繁体 暴跳如靁
成语英文 get one's rag out(stamp with fury; as mad as a wet hen; fly into a passion (rage,tantrum))
成语法文 bondir de fureur
成语俄文 метáть грóмы и мóлнии
成语日文 じだんだを踏んで烈火のごとく怒る;かっと怒る
成语结构  补充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暴:急躁;发怒。蹦跳发怒;好像打雷一样猛烈。




成语示例


他脾气很坏,一遇不顺心的事,就暴跳如雷。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六回:“严贡生越发恼得暴跳如雷。”


成语典故

形容大怒或情急的样子。语本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 述补 非常愤怒的样子。高和《越轨诉讼》:“他也明白,程石他们显然已经知道了判决结果,作为胜诉一方,他们只不过不会像银行那样~地吵闹。”△多用于描写人盛怒。 →老羞成怒 ?和颜悦色。也作“爆跳如雷”。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强大而突然来的,又猛又急的:~雷。~病。~动。~力。~涨。~发。风~。~风骤雨(亦喻声势浩大、发展迅猛的群众运动)。 过分急躁的,容易冲击的:脾气~躁。~跳如雷。 凶恶残酷的:凶~。~虐。~君。~戾恣睢(残暴凶狠,任意胡为)。~政。横征~敛。 横蹋,损害:自~自弃。~殄天物(任意糟蹋东西)。 鼓起来,突出:~起青筋。 徒手搏击:~虎冯(píng)河(喻有勇无谋)。 〔~露〕显露,如“~~无遗”。 姓。

同“曝1”。

两脚离地全身向上或向前的动作:~跃。~水。~荡。~跶。~高。~远。~舞。弹(tán )~。暴~如雷。~梁小丑(指上蹿下跳,兴风作浪的微不足道的坏人)。 越过:~班。~棋。~槽。 一起一伏地动:心~。眼~。心惊肉~。

古同“逃”。

依照顺从:~愿。~意。~法炮制。 像,相似,同什么一样:~此。~是。~同。~故。~初。游人~织。 比得上,及:百闻不~一见。自叹弗~。 到,往:~厕。 假若,假设:~果。~若。假~。 奈,怎么:~何。不能正其身,~正人何? 与,和:“公~大夫入”。 或者:“方六七十,~五六十”。 用在形容词后,表示动作或事物的状态:突~其来。 表示举例:例~。 应当:“若知不能,则~无出”。 〔~月〕农历二月的别称。 姓。

由于下雨时带异性电的两块云相接,空中闪电发出的强大的声音:~电。~鸣。~动。~雨。~霆。~厉风行。 军事用的爆炸武器:地~。鱼~。布~。扫~。~管。 〔~池〕古水名,在今中国安徽省望江县。现用于成语“不敢越~~一步”,喻不敢越出一定的范围。 姓。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暴』

《唐韻》《集韻》《韻會》薄報切《正韻》蒲報切,𠀤音菢。 《說文》晞也。 《書·泰誓》敢行暴虐。 《傳》敢行酷暴,虐殺無辜。  又《禮·王制》田不以禮,曰暴天物。 《疏》是暴害天之所生之物。  又《周禮·秋官·禁暴氏疏》禁民不得相陵暴。  又《詩·邶風》終風且暴。 《傳》暴,疾也。 《疏》大風暴起也。  又《詩·鄭風》䄠裼暴虎。 《傳》空手以搏之。  又《荀子·富國篇》暴暴如丘山。 《註》暴暴,卒起之貌。  又《史記·項羽紀》何興之暴也。 《博雅》暴,猝也。  又《管子·乗馬篇》方六里命之曰暴,五暴命之曰部。 《又》十家而連,五連而暴。  又地名。 《左傳·文八年》公子遂會雒戎,盟于暴。 《註》暴,鄭地。  又姓。 《前漢·雋不疑傳》暴勝之爲直指使者。  又《廣韻》蒲木切《集韻》《韻會》《正韻》步木切,𠀤音僕。日乾也。俗作曝。 《小爾雅》暴,曬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㡛氏》晝暴諸日。 《孟子》一日暴之。 《荀子·富國篇》聲名足以暴炙之。  又《孟子》暴之於民,而民受之。 《朱註》暴,顯也。  又《後漢·竇融傳》皆近事暴著。 《註》暴,露也。  又《集韻》北角切,音剝。 《爾雅·釋詁》毗劉,暴樂也。 《疏》木枝葉稀疎不均爲暴樂。  又白各切,音泊。  又備沃切,音雹。義𠀤同。  又弼角切,音雹。藃暴,乾橈也。  又㿺或作暴,墳起也。  又《韻補》叶蒲故切。 《易林》仁政不暴,鳳皇來戊。四時順節,民安其處。藃字原从蒿从攵作。

『跳』

《廣韻》徒聊切《集韻》《韻會》《正韻》田聊切,𠀤音迢。 《說文》蹶也。一曰躍也。 《博雅》上也。 《釋名》條也,如草木枝條務上行也。 《莊子·逍遙遊》東西跳梁。 《史記·司馬相如傳》馳波跳沫。 《王褒·洞簫賦》跳然復出。 《類篇》或作𨃜。  又《集韻》徒刀切,音陶。與逃通。 《前漢·高帝紀》漢王跳。 《註》如淳曰:音逃。謂走也。  又徒了切,音窕。 《類篇》挑戰。  又徒弔切,音調。行貌。

『如』

《唐韻》人諸切《集韻》《韻會》《正韻》人余切,𠀤音鴽。 《說文》从隨也。一曰若也,同也。 《書·舜典》如五器,如岱禮,如初,又然也。 《易·離卦》突如其來如。 《前漢·揚雄傳》雄家產不過十金,晏如也。  又往也,至也。公如棠,如齊。見《左傳》。 《劉伶·酒德頌》幕天席地,縱意所如。  又月名。 《爾雅·釋歲》二月爲如。  又語助辭。 《論語》恂恂如也。 《孟子》驩虞如也,皥皥如也。  又凉如。縣名。 《前漢·郊祀志》上遂北巡朔方,還釋兵凉如。  又肥如,古國名,在遼西郡。 《應劭曰》肥子奔燕,燕封于此。  又姓。如羅氏,攺爲如氏,見《統譜》。  又本覺爲如,今覺爲來,見《道院集》。  又眞如,有變易性相,如如常住不遷,𠀤見《禪燈錄》。  又𤣎如,獸名。瞿如,鳥名。𠀤見《山海經》。  又通作而。 《前漢·五行志》引左傳,星隕如雨。 《註》如,而也,星隕而且雨。  又《廣韻》人恕切《集韻》《韻會》如倨切,𠀤音茹。 《東方朔·七諫》忽容容其安之兮,超荒忽其焉如。苦衆人之難信兮,願離情而遠舉。 《註》舉去聲。  又《集韻》《類篇》𠀤乃箇切,音那。亦若也。

『雷』

《唐韻》魯回切《集韻》《韻會》《正韻》盧回切,𠀤音罍。 《說文》本作靁。隂陽薄動靁雨生物者也。从雨畾聲。象回轉形。 《易·說卦》震爲雷。 《禮·月令》仲春,雷乃發聲。  又《禮·曲禮》毋雷同。 《註》雷之發聲,物無不同時應者。人之言當各由已,不當然也。  又《司馬相如·大人賦》左𤣥冥而右黔雷。 《註》黔雷,黔嬴也。天上造化神名。  又《周禮·地官·鼓人》以雷鼓鼓神祀。 《註》雷鼓,八面鼓也。  又《韻會》雷門,會稽城門,有大鼓,聲聞百里。 《前漢·王尊傳》毋持布鼓過雷門。  又《南部新書》胡琴,大曰大忽雷,小曰小忽雷。  又山名。 《書·禹貢》壷口雷首。 《疏》雷首,在河東蒲坂縣南。  又澤名。 《書·禹貢》雷夏旣澤。 《傳》雷夏,澤名。  又漢侯國名。在東海。見《史記·建元以來王子侯者年表》。  又外國名。 《前漢·西域傳》無雷國王冶盧城。  又州名。 《韻會》在廣西,其山爲雷所震,水流爲江。唐置雷州。  又姓也。 《前漢·淮南王安傳》郞中雷被。  又音纍。 《楚辭·九歌》駕龍輈兮乗雷,載雲旗兮委蛇。 《晉語》靑陽。方雷氏之甥也。 《註》方雷,西陵氏之姓。黃帝娶於西陵氏之子,曰纍祖,實生靑陽。雷纍同。○按晉語註,雷有纍音,非止叶音也。  又《集韻》魯水切,音壘。推石下也。  又《集韻》盧對切,音類。本作礧。或作壘礌檑。 《埤蒼》推石自高而下也。 《周禮·秋官·職金註》槍雷,椎椁之屬。 《釋文》劉音誄。沈云:當爲礌,郞對反。 《前漢·鼂錯傳·具藺石註》如淳曰:藺石,城上雷石。師古曰:雷,來內反。  又《正字通》擊鼓曰雷。 《古樂府》官家出遊雷大鼓。 《唐韻》阻立切《集韻》側立切,𠀤音戢。 《說文》衆口也,从四口,讀若戢。  又《集韻》測入切,音㞚。  又訖立切,音伋。  又北及切,音鵖。義𠀤同。  又《字彙補》古文雷字。見七修類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