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古人所遇到的困难、危险担忧、发愁。比喻不必要的担心和忧愁。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二十回:“我不信,打谈的吊眼泪,替古人耽忧,这些都是虚,他若唱的我眼泪出来,我才算他好戏子。”
为古人所遭到的困难、危险担忧发愁。比喻不必要的担心和忧愁。《西游记》第七十八回:“他伤的是他的子民,与你何干!且来宽衣服睡觉,‘莫替古人耽(担)忧。’”《儿女英雄传》第六回:“妄替古人担忧的,听到这里先哭眼抹泪起来。”《啼笑因缘》第四回:“咳!傻孩子,你真是‘听评书掉泪,替古人担忧’了。” 见“替古人耽忧”。《官场现形记》18回:“事情又不是我的事情,你也不过做个当中人,这一个要得出,只要那一个答应的下,要你~做甚么呢?”
代,代理:代~。更(gēng )~。。~班。~身。~罪羊。 为,给:~他送行。~古人担忧。 衰废:兴(xīng )~。衰~。
时代久远的,过去的,与“今”相对:~代。~稀(人七十岁的代称,源于杜甫《曲江》“人生七十古来稀”)。~典。~风。~训。~道(a.指古代的道理;b.古朴;c.古老的道路)。 古体诗的简称:五~(五言古诗)。七~(七言古诗)。 姓。
由类人猿进化而成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并能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动物:~类。 别人,他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待~热诚。 人的品质、性情、名誉:丢~,文如其~。
同“掸”。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他計切,音剃。 《說文》作暜。廢一偏下也。 《註》徐鉉曰:今俗作替,非是。 《爾雅·釋言》替,廢也。 《疏》替謂廢己也。 《書·旅獒》無替厥服。 《傳》無廢其職。 《詩·小雅》子子孫孫,勿替引之。 《傳》替,廢也。 又《爾雅·釋詁》待也。 又止也。 又《爾雅·釋言》滅也。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他結切,音鐵。弛也。 《潘岳·西征賦》隨政隆替。 《註》替,音鐵。 又《韻補》叶才淫切。 《屈原·離騷》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余雖好修姱以羈鞿兮,謇朝誶而夕替。艱音勤。
『古』《唐韻》《集韻》公戸切《韻會》果五切《正韻》公土切,𠀤音鼓。 《爾雅·釋詁》古,故也。 《說文》从十,口。識前言者也。 《徐鉉曰》十口所傳,是前言也。 《玉篇》久也,始也。 《書·堯典》曰若稽古帝堯。 《詩·邶風》逝不古處。 《前漢·藝文志》世歷三古。 《孟康曰》伏羲上古,文王中古,孔子下古。 又《禮·祭義》以祀天地、山川、社稷、先古。 《註》先古,謂先祖也。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輪已庳,則於馬終古登阤也。 《註》終古,猶言常也。 又賁古,縣名。 《前漢·地理志》益州郡賁古縣。 又姓。 《廣韻》周太王從邠適岐,稱古公,其後氏焉。漢有古初,蜀志有廣漢功曹古牧,北魏有古弼。 又草名。 《爾雅·釋草》紅蘢古。 《註》俗呼紅草爲蘢鼓,語轉耳。 又《集韻》古暮切,音顧。亦作故,義同。 《劉向·九歎》興離騷之微文兮,兾靈修之壹悟。還余車于南郢兮,復姓軌于初古。 又《字彙補》溪姑切,音枯。古成氏,複姓。漢廣漢太守古成雲。後秦古成詵,以文章參樞密。
『人』《唐韻》如鄰切《集韻》《韻會》《正韻》而鄰切,𠀤音仁。 《說文》天地之性最貴者也。 《釋名》人,仁也,仁生物也。 《禮·禮運》人者,天地之德,隂陽之交,鬼神之會,五行之秀氣也。 又一人,君也。 《書·呂𠛬》一人有慶,兆民賴之。 又予一人,天子自稱也。 《湯誥》嗟爾萬方有衆,明聽予一人誥。 又二人,父母也。 《詩·小雅》明發不寐,有懷二人。 又左人,中人,翟國二邑。 又官名。 《周禮》有庖人,亨人,漿人,凌人之類。 又楓人,老楓所化,見《朝野僉載》。 又蒲人,艾人,見《歲時記》。 又姓。明人傑。 又左人,聞人,俱複姓。 又《韻補》叶如延切,音然。 《劉向·列女頌》望色請罪,桓公嘉焉。厥後治內,立爲夫人。
『担』《唐韻》多旱切《集韻》黨旱切,𠀤音亶。與笡同。 《玉篇》拂也。 《博雅》擊也。 又《集韻》丘傑切,音朅。與揭通。舉也。 《楚辭·遠遊》意恣睢以担撟。 《朱子註》担撟,軒舉也。 《唐韻》《集韻》《韻會》都甘切《正韻》都藍切,𠀤膽平聲。與儋同。背曰負,肩曰擔。 《釋名》擔,任也,任力所勝也。 《易·繫辭負且乗疏》負者,擔負於物也。 《戰國策》蘇秦嬴縢履蹻,負書擔囊。 又左擔,地名。 《任豫益州記》隂平縣北有左擔道,於成都爲西,自北來者,擔在左肩,不得度右肩也。 又武擔,山名。在成都西北。 《蜀志·先主傳註》蜀王妻物故,發卒擔土於成都郭中葬,高七丈,號曰武擔也。 又去聲。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都濫切。謂所負也。 《左傳·莊二十二年》弛于負擔。 《註》丁暫反。 又《集韻》時豔切,音贍。假也。 《禮·喪服四制》杖者,何也,爵也。或曰擔主。 《儀禮·喪服》無爵而杖者何,擔主也。 《註》假之以杖,尊其爲主也。 又以贍切,音豔。義同。
『忧』《集韻》尤救切,音祐。 《玉篇》心動也。◎按《說文》集韻皆訓不動,惟玉篇訓心動。从心从尤。似應玉篇爲是。 《唐韻》《集韻》《韻會》於求切《正韻》於尤切。本作𢝊。今作憂。 《說文》愁也。 《爾雅·釋詁》思也。 《疏》憂者。愁思也。 《書·洪範》六極,三曰憂。 又疾也。 《禮·曲禮》某有負薪之憂。 《註》憂或爲疾。 又幽也。 《易·乾卦》憂則違之。 《註》謂時當幽隱也。 又辱也。 《易·繫辭》小人道憂也。 又居喪曰憂。 《書·說命》王宅憂。 又孕病曰憂。 《晉語》文王在母不憂。 又人憂則頭低垂。 《禮·曲禮》下于帶則憂。 《註》憂則低也。 又幽憂曰癙憂。 《詩·小雅》癙憂以痒。 《周禮·春官·大宗伯》以凶禮哀邦國之憂。 又姓。出《姓苑》。 又《韻會》烏侯切,音謳。義同。 《集韻》作㥑。 又《集韻》《韻會》𠀤於救切。 《集韻》慮也。詩序,百姓見憂。徐邈讀。 又叶於希切,音衣。 《易林》不見叔姫,使伯心憂。 又叶衣虛切,音於。 《易林》出入休居,安止無憂。 《黃庭經》三神之樂由隱居,倏忽遊遨無遺憂。 又叶伊姚切,音妖。 《三略》士可下而不可驕,將可樂而不可憂。 又叶一笑切,音要。 《詩·王風》我生之初,尚無造。我生之後,逢此百憂。 又《唐風》揚之水,白石皓皓。素衣朱繡,從子于鵠。旣見君子,云何其憂。鵠,居號切。 又叶於糾切,音黝。 《晉語》商之衰也,其銘有之,曰:嗛嗛之德,不足就也。不可以矜而,祇取憂也。嗛嗛之食,不足狃也。不能爲膏而,祇離咎也。 《集韻》本作𢝊,或作懮。 《說文》从心从頁。頁,首也。心憂則髮白。 又《字彙補》亦與𢖒同。《說文》憂和之行也。引《詩》布政憂憂。後人以𢝊愁之字从憂,遂以憂和之字从𢖒,浸失六書之原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