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罪羊


   古代犹太教祭礼是替人承担罪过的羊。比喻代人受过。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tì zuì yáng
成语注音 ㄊ一ˋ ㄗㄨㄟˋ 一ㄤˊ
成语简拼 tzy
感情色彩 贬义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当代
成语繁体 替辠羊
成语英文 scapegoat(fall guy)
成语法文 bouc émissaire
成语俄文 козёл отпущения
成语日文 艖代(みか)わり
成语结构  偏正式
成语字数  3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古代犹太教祭礼是替人承担罪过的羊。比喻代人受过。


近义词



成语示例


熊召政《张居正》第二卷第32回:“申明这是你部堂王大人的意思,他只是奉命行事,如今怎好让他去当替罪羊。”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张平《抉择》:“你岂不是随时都会做替罪羊?”


成语典故

偏正 古代犹太教祭礼中替人承担罪过的羊。据《圣经·利未记》载:古代犹太教每年举行一次大祭礼,由祭司把手按在事先准备好的羊头上,表示全民族的罪过已由这头羊承担,然后把羊赶到旷野。这头羊为替罪羊。后用以比喻代人受过的人。沙汀《祖父的故事·巡官》:“乡长虽是傀儡,却是幺胡子的内侄,而且毕竟是个乡长,他也不能怪他,于是巡官就成了~了。”△多用于顶罪方面。 一般人都会知道: 代人受过的人被称为 “替罪羊”。为什么有此比喻说法呢? 这种说法源于犹太教与基督教的 《圣经》故事。 犹太人信奉犹太教,信奉耶和华为 “独一真神”,称本族人民为神的 “特选子民”。《圣经·利未记》记载说,古代犹太教每年要举行一次宗教仪式,在仪式上由大祭司代表全民族向神求福,他将手按住羊头,表示众人的罪过已由此羊承担下来,然后将羊赶至旷野。这只羊便是 “替罪羊”。后来基督教承袭此说,并将耶稣比作替世人负罪而被杀献祭的羔羊。 后世遂以 “替罪羊”比喻代为受过者。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代,代理:代~。更(gēng )~。。~班。~身。~罪羊。 为,给:~他送行。~古人担忧。 衰废:兴(xīng )~。衰~。

犯法的行为:犯~。~人。认~。有~。~恶。~名。~魁。~行。~证。~责。~孽(迷信的人认为应受到报应的罪恶)。~不容诛。 过失,把过失归到某人身上:功~。~愆。~尤(“尤”,过失,罪过)。归~于人。 刑罚:判~。畏~。待~。请~。 苦难,痛苦:受~。

哺乳动物,反刍类,一般头上有一对角,品种很多:绵~。黄~。羚~。~羔。~毫。~肠线。~肠小道。 姓。

古同“祥”,吉祥。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替』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他計切,音剃。 《說文》作暜。廢一偏下也。 《註》徐鉉曰:今俗作替,非是。 《爾雅·釋言》替,廢也。 《疏》替謂廢己也。 《書·旅獒》無替厥服。 《傳》無廢其職。 《詩·小雅》子子孫孫,勿替引之。 《傳》替,廢也。  又《爾雅·釋詁》待也。  又止也。  又《爾雅·釋言》滅也。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他結切,音鐵。弛也。 《潘岳·西征賦》隨政隆替。 《註》替,音鐵。  又《韻補》叶才淫切。 《屈原·離騷》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余雖好修姱以羈鞿兮,謇朝誶而夕替。艱音勤。

『罪』

《廣韻》徂賄切《集韻》粗賄切,𠀤音㠑。 《說文》捕魚竹罔。 《易·解卦》君子以赦過宥罪。 《書·大禹謨》罪疑惟輕。

『羊』

《廣韻》與章切《集韻》《韻會》余章切《正韻》移章切,𠀤音陽。 《說文》羊,祥也。从𦫳,象頭角尾之形。孔子曰:牛羊之字,以形舉也。 《玉篇》豕屬也。 《易·說卦》兌爲羊。 《註》其質好剛鹵。 《詩·召南》羔羊之皮。 《傳》小曰羔,大曰羊。 《禮·曲禮》羊曰柔毛。 《月令》食麥與羊。 《註》羊,火畜也。時尚寒,食之以安性也。  又麢羊。 《爾雅·釋獸》麢,大羊。 《註》似羊而大,角圓銳,好在山崖閒。  又鳥名。 《家語》齊有一足之鳥,飛集于公朝。齊侯使使問孔子,孔子曰:此鳥名商羊,水祥也。  又姓。 《左傳·閔二年》羊舌大夫。 《註》羊舌,氏也。 《公羊傳疏》子夏傳與公羊高。 《史記·梁孝王世家》齊人羊勝。  又官名。 《周禮·夏官·羊人註》羊屬南方火,司馬火官,故在此。  又白羊,匈奴國名。 《史記·匈奴傳》幷樓煩,白羊,河南。  又《前漢·禮樂志》雙飛常羊。 《註》猶逍遙也。 《屈原·離騷》聊逍遙以相羊。 《註》逍遙,相羊,皆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