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党:指同类人结成的团体。指为自私目的而结合起来的集团间的争斗。
朋党:指同类人结成的团体。指为自私目的而结合起来的集团间的争斗。
总兵自从边关退役回京养老,就参与朝廷的~,东林与复社是朝中两个水火不相容的派别。 三月夫《吴三贵》七
西汉·刘向《战国策·赵策》:“屏流言之迹,塞朋党之门。”
偏正 利益集团之间的争斗。霍松林《说李商隐》:“在这种情况下,李商隐身不由己地卷入了~。”△贬义。多用于表现集团斗争方面。→党同伐异
彼此友好的人:~友。~辈。~侪。~俦。宾~。至爱亲~。 结党:~党(为私利而互相勾结、排斥异己的一帮人)。 成群:群居~飞。 古代以贝壳为货币,五贝为一串,两串为一朋。 比:硬大无~。 姓。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 往,到:“吾欲~南海”。
力求获得,互不相让:~夺。竞~。~长论短。 力求实现:~取。~气。~胜。 方言,差,欠:总数还~多少? 怎么,如何(多见于诗、词、曲):~不。~知。~奈。
《唐韻》步崩切《集韻》《韻會》蒲登切,𠀤音鵬。 《易·坤卦》西南得朋。 《註》與坤同道者也。 《疏》凡言朋者,非惟人爲其黨,性行相同,亦爲其黨。 《書·洛誥》孺子其朋。 《傳》少子愼其朋黨。 又《易·兌卦》君子以朋友講習。 《疏》同門曰朋。 《周禮·地官·大司徒》聮朋友。 《註》同師曰朋。 又《書·益稷》朋淫于家。 《傳》朋,羣也。 又《易·損卦》或益之十朋之龜。 《詩·小雅》錫我百朋。 《傳》五貝爲朋。 《前漢·食貨志》元龜岠冉,長尺二寸,直二千一百六十,爲大貝十朋。 《註》蘇林曰:兩貝爲朋,朋直二百一十六,元龜十朋,故二千一百六十也。 又兩尊曰朋。 《詩·豳風》朋酒斯饗。 又姓。 《奇姓通》宋有朋水、朋山。 又《韻補》叶蒲蒙切。 《劉楨·魯都賦》時謝節移,和族綏宗。招歡合好,肅戒友朋。 又叶蒲光切。 《陳琳·大荒賦》王父皤焉白首兮,坐淸零之爽堂。塊獨處而無疇兮,願揖子以爲朋。○按《說文》古鳳字,註:𢐴,古文鳳。象形。鳳飛,羣鳥从以萬數,故以爲朋黨字。
『党』《集韻》《韻會》𠀤底朗切,音黨。 《韻府羣玉》夏后氏之後。秦有將軍党耐虎。唐有党芬,党進。 《唐韻》多朗切《集韻》底朗切《正韻》多曩切,𠀤音讜。 《說文》不鮮也。 又《周禮·地官·大司徒》五家爲比,五比爲閭,四爲族,五族爲黨。 《釋名》五百家爲黨。黨,長也。一聚之所尊長也。 又朋也,輩也。 《荀子·强國篇》不比周,不朋黨。 又助也。相助匿非曰黨。 《論語》君子不黨。 又偏也。 《書·洪範》無偏無黨,王道蕩蕩。 又比也。 《荀子·非相篇》順禮義,黨學者。 《註》黨,親比也。 又頻也。 《荀子·天論篇》怪星之黨見。 又知也。 《揚子·方言》黨,皢,哲,知也。楚謂之黨,或曰皢,齊宋之閒謂之哲。 《郭註》黨,朗也。解悟貌。 又《廣韻》美也。 《廣雅》黨,善也。 又所也,時也。 《公羊傳·文十三年》往黨。 《註》黨,所也。所猶時,齊人語也。 《左傳·哀五年》萊人之歌曰:師乎,師乎,何黨之乎。 《註》黨,所也。 又《玉篇》接也。 又《廣韻》累也。 又地名。 《前漢·地理志》秦置上黨郡,屬幷州,古上黨關。 又《集韻》止兩切,音掌。姓也。 《左傳·莊三十二年》公築臺,臨黨氏。 《註》黨氏,魯大夫。 《釋文》黨,音掌。 又《哀十一年》季孫使從於朝,俟於黨氏之溝。 《註》黨氏溝,朝中地名。 又《集韻》坦朗切《正韻》他曩切。𠀤與儻同。兾也。 《前漢·董仲舒傳》黨可得見乎。 又《五被傳》黨可以徼幸。 《師古註》黨,讀曰儻。 又與讜同。 《荀子·非相篇》博而黨正。 《註》謂直言也。 亦作䣣䣊。
『之』《唐韻》《正韻》止而切《集韻》《韻會》眞而切,𠀤音枝。 《說文》出也,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玉篇》是也,適也,往也。 《禮·檀弓》延陵季子曰:若䰟氣,則無不之也。 又於也。 《禮·大學》之其所親愛而辟焉。 《註》之,適也。 《朱傳》猶於也。 又語助辭。 《書·金縢》禮亦宜之。 《禮·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 《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語尾,或層出。如毛詩我之懷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雞鳴章知子之來之,六句九之字,常華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 又此也。 《詩·周南》之子于歸。 《註》之子,是子也。 又變也。 《易傳》辭也者,各指其所之。 《孫奕示兒編》之字訓變,左傳,遇觀之否。言觀變爲否也。 又至也。 《詩·鄘風》之死矢靡他。 又遺也。 《揚子·法言》或問孔子,知其道之不用也。則載而惡乎之。曰:之後世君子。 《註》言行道者貴乎及身,乃載以遺後世。 又姓。出《姓苑》。 又《郝敬讀書通》凡言之者,物有所指,事有所屬,地有所往,連屬之辭也。通作旃。 《詩·唐風》舍旃舍旃。 又《魏風》上愼旃哉。𠀤與之同。通作至。往彼曰之,到此曰至,音義互通。 又《韻補》叶職流切,音周。 《楚辭·九章》呂望屠於朝歌兮,甯戚歌而飯牛。不逢堯舜與桓繆兮,世孰云而知之。叶上牛下求。 《周伯琦曰》古人因物制字。如之本芝草,乎本吁氣,焉本鳶,後人借爲助語,助語之用旣多,反爲所奪,又制字以別之,乃有芝字吁字鳶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