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其项背


   见“望其肩项”。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wàng qí xiàng bèi
成语注音 ㄨㄤˋ ㄑ一ˊ ㄒ一ㄤˋ ㄅㄟˋ
成语简拼 wqxb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近代
成语繁体 朢其項背
成语英文 get within a little distance of somebody
成语结构  动宾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见“望其肩项”。


近义词



成语示例


他已窥破喜奎和小雀儿的深情密爱,万万不是本人所能望其项背。蔡东藩、许厪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一百二十七回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清·汪琬《与周处士书》:“言论之超卓雄伟,真有与诗书六艺相表里者,非后世能文章家所得望其肩项也。”


成语典故

项背:颈项和背膀。望见对方的背影。意谓赶得上对方达到的成就或境界。明.孟称舜《三度小桃红.楔子》评点:“气味浑厚,音调复谐,毕竟是本朝第一能手。近时作者虽多,终难望其项背耳。”蔡东藩等《民国通俗演义》一二七回:“好个陆锦……他已窥破喜奎和小崔儿的深情密爱,万万不是本人所能望其项背。”亦作“望其肩项”。清.汪琬《与周处士书》:“议论之超卓雄伟,真有与诗书六艺相表里者,非后世能文章家所得望其肩项也。”亦作“望其肩背”。清.吕留良《与吴孟举书》:“德器必能脱去凡近,所造日高,非弟所能望其肩背也。” 见“望其肩项”。 【旧义】 看得见他的后颈与后背。意指可以赶得上或可以相比。旧时多用于否定式。 【新义】 近来多有以肯定的句式来表示否定意思的。 【例】 ① 细想想,倪萍和东方不败在各自的工作领域都属于腕。倪萍的煽情本领傲视群雄,任凭曹颖等江湖小辈怎样克隆,也只能望其项背。(长江日报2001.4.9) ② 这两位老将在本届冬运会都获得了6枚金牌,令其他短道速滑选手只能望其项背。(人民日报2003.1.16) ③ 北京的中关村经过20年的发展壮大,“中国硅谷”的形象正在日益丰满,而且中关村有一个现成的技术市场,目前交易额几乎占全国的1/5,这一点,上海和广州只能望其项背。(新快报2004.8.20) ④ 而今妙龄的伊辛巴耶娃,又是一个我们只能望其项背的奇女子。(新民晚报2004.8.27) ⑤ 威廉姆斯姐妹让女网倒退五年,其他人只能望其项背。(体坛周报2008.7.7) ⑥ 0883独享垄断优势的低碳三电,投资机会凸显,其他企业只能望其项背。(金融界2010.3.5) ⑦ 最佳新秀埃文斯无懈可击,库里詹宁斯只能望其项背。(体坛周报2010.3.22) 【辨说】 “望其项背”近来新出现了一个肯定句式“只能望其项背”,多被批为误用,但就其语义看,略等同于否定句式的“不能望其项背”和“难以望其项背”,这是语言运用中肯定否定的同义现象,有人称之为肯定否定的不对称现象。从字面上说,肯定式与前者的距离较否定式为近,因为他还能看到前者的项背,否定式则连项背都看不到;但就其语义说,都含有无法赶上和超越的意思,所以肯定式所表示的其实也是“赶不上”的否定之意。至于这种用肯定句式来表示否定语义的语法,能否最终约定俗成为大家认可接受,恐怕还需要相当的时间。 但“望其项背”目前的语用实际很混乱,常见有单用“望其项背”来表示“赶得上”或“赶不上”的,如“缩短了我们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完成了从‘望尘莫及’到‘望其项背’的跨越”(钱江晚报2007.1.15)和“中国反导成功世界第二,令俄望其项背”(中华网论坛2010.1.12),前者指“赶得上”,后者却是“赶不上”的意思,这不同的意思完全需要通过句意才能明确,离开了句意就成了一种反训成语。说“赶得上”是因为已经看到前面那人的后颈与后背了,强调距离很近,所以赶得上;说“赶不上”,则是强调还是处在落后的位置,犹言“只能望其项背”,所以赶不上。这些用法应该都是不规范的,是明显的误用。 【结构分析】 动词性述宾结构,语义结构为一三切分。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看,往远处看:~见。眺~。张~。~尘莫及(喻远远落后)。~风捕影。 拜访:看~。拜~。探~。 希图,盼:期~。欲~。喜出~外。 人所敬仰的,有名的:~族。名~。声~。威~。 向,朝着:~东走。 月圆,农历每月十五日前后:~日。 埋怨,责备:怨~。 姓。

第三人物代词,相当于“他(她)”、“他们(她们)”、“它(它们)”;“他(她)的”、“他们(她们)的”、“它(们)的”:各得~所。莫名~妙。三缄~口。独行~是。自食~果。 指示代词,相当于“那”、“那个”、“那些”:~他。~余。~次。文如~人。名副~实。言过~实。 那里面的:~中。只知~一,不知~二。 连词,相当于“如果”、“假使”:“~如是,熟能御之?” 助词,表示揣测、反诘、命令、劝勉:“~如土石何?” 词尾,在副词后:极~快乐。大概~。

〔郦食(yì)~〕中国汉代人

人体后面从肩到腰的部分:~脊。~包。~影。 物体的后面或反面:~面。刀~。~后。~景。 用背部对着,与“向”相对:~光。人心向~。 向相反的方向:~地性(植物向上生长的性质)。~道而驰。 避开,离开:~地。~井离乡。 凭记忆读出:~书。~诵。~台词。 违反:违~。~离。~信弃义。 不顺:~运。~兴(xìng )。 偏僻:~静。 听觉不灵:耳~。

人用背驮(tuó)东西,引申为负担:~负。~包。~黑锅(喻受冤枉代人受过)。~包袱(喻有沉重的思想负担或经济负担)。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望』

《唐韻》《正韻》巫放切《集韻》《韻會》無放切,𠀤音𧧄。 《說文》出亡在外,望其還也。从亡,朢省聲。 《釋名》望,惘也,視遠惘惘也。 《詩·邶風》瞻望弗及。  又《詩·大雅》令聞令望。 《疏》爲人所觀望。  又《孟子》望望然去之。 《趙岐註》慚愧之貌也。 《朱傳》去而不顧之貌。  又《博雅》覗也。 《韻會》爲人所仰曰望。  又責望。  又怨望。  又祭名。 《書·舜典》望于山川。 《傳》皆一時望祭之。 《公羊傳·僖三十一年》望者何,望祭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武方切《正韻》無方切,𠀤音亡。義同。 《詩·小雅》萬夫所望。 《釋文》協韻音亡。  又《釋名》月滿之名也。月大十六日,小十五日。日在東,月在西,遙在望也。 《易·小畜》月幾望。 《左傳·桓三年疏》月體無光,待日照而光生,半照卽爲弦,全照乃成望。 《韻會》从壬,譌从王。 《說文》日月之望作朢,瞻望之望作望。今通作望,而古文制字之義遂亡。

『其』

《唐韻》《集韻》《韻會》渠之切《正韻》渠宜切,𠀤音碁。 《韻會》指物之辭。 《易·繫辭》其旨遠,其辭文。 《詩·大雅》其在于今。  又助語辭。 《書·西伯戡黎》今王其如台。 《詩·周南》灼灼其華。 《玉篇》辭也。  又姓。 《韻會》漢陽阿侯其石。  又《唐韻》《集韻》《韻會》𠀤居之切,音姬。 《韻會》語辭。 《書·微子》若之何其。 《詩·小雅》夜如何其。  又人名。 《史記·酈生傳》酈生食其者,𨻰留高陽人也。 《註》正義曰:酈食其,三字三音,讀曆異幾。 《前漢·楚元王傳》高祖使審食其留侍太上皇。 《註》師古曰:食音異,其音基。  又山名。 《前漢·武帝紀》四月,幸不其。 《註》其音基,山名。 《廣韻》在琅邪。  又地名。 《韻會》祝其,卽夾谷也。  又《集韻》《韻會》居吏切。 《正韻》吉器切,𠀤音寄。 《韻會》語已辭。 《詩·檜風》彼其之子。通作記。 《禮·表記》引《詩》彼記之子。  又通已。 《左傳·襄二十七年》引《詩》彼己之子。  又《韻會》或作忌。 《詩·鄭風》叔善射忌。

『背』

《唐韻》《韻會》補妹切《正韻》邦昧切,𠀤音輩。 《說文》𦟝也。从肉北聲。 《韻會》身北曰背。 《玉篇》背脊。 《正字通》身之隂也。 《釋名》背,倍也,在後稱也。 《易·艮卦》艮其背。 《註》背者,無見之物也。  又手背。 《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合灂若背手文。  又壽也。 《爾雅·釋詁》背,壽也。 《詩·大雅》黃耉台背。  又《魯頌》黃髮台背。 《傳》台背,皆壽徵也。  又日旁氣也。 《前漢·天文志》暈適背穴。 《註》孟康曰:皆日旁氣也。背形如背字也。如淳曰:凡氣向日爲抱,向外爲背。  又《玉篇》堂北曰背。 《詩·衞風》焉得諼草,言樹之背。 《傳》背,北堂也,又人名。 《穀梁傳·成十年》衞侯之弟黑背,帥師侵鄭。  又《廣韻》《集韻》蒲昧切《正韻》步昧切,𠀤音旆。 《廣韻》弃背。 《集韻》違也。 《正韻》棄也,孤負也,反面也。 《詩·小雅》噂沓背憎。 《書·太甲》旣往背師保之訓。 《前漢·高帝紀》君爲秦吏,今欲背之。  又《五音集韻》奴對切,音內。義同。  又《韻補》叶音必。 《詩·大雅》民之罔極,職涼善背。叶下克力。 《正韻》亦作偝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