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杏花。指按时令劝勉耕种。
《隋书·音乐志下》:“瞻榆束来,望杏开田。”
见“望杏瞻蒲”。
看,往远处看:~见。眺~。张~。~尘莫及(喻远远落后)。~风捕影。 拜访:看~。拜~。探~。 希图,盼:期~。欲~。喜出~外。 人所敬仰的,有名的:~族。名~。声~。威~。 向,朝着:~东走。 月圆,农历每月十五日前后:~日。 埋怨,责备:怨~。 姓。
落叶乔木,叶卵形,花白色或淡红色,果实称“杏儿”、“杏子”,酸甜,可食:~仁儿。~黄。
往上或往前看:~仰。~望。~拜。~谒。~念。~前顾后。
落叶乔木,实扁圆,木材坚实,可制器具或供建筑用:~荚。~钱儿(即“榆荚”,像小铜钱)。~面(以榆皮磨制成粉,用为黏剂)。~塞(古称边塞植榆,故称边塞为“榆塞”)。桑~暮景。 姓。
《唐韻》《正韻》巫放切《集韻》《韻會》無放切,𠀤音𧧄。 《說文》出亡在外,望其還也。从亡,朢省聲。 《釋名》望,惘也,視遠惘惘也。 《詩·邶風》瞻望弗及。 又《詩·大雅》令聞令望。 《疏》爲人所觀望。 又《孟子》望望然去之。 《趙岐註》慚愧之貌也。 《朱傳》去而不顧之貌。 又《博雅》覗也。 《韻會》爲人所仰曰望。 又責望。 又怨望。 又祭名。 《書·舜典》望于山川。 《傳》皆一時望祭之。 《公羊傳·僖三十一年》望者何,望祭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武方切《正韻》無方切,𠀤音亡。義同。 《詩·小雅》萬夫所望。 《釋文》協韻音亡。 又《釋名》月滿之名也。月大十六日,小十五日。日在東,月在西,遙在望也。 《易·小畜》月幾望。 《左傳·桓三年疏》月體無光,待日照而光生,半照卽爲弦,全照乃成望。 《韻會》从壬,譌从王。 《說文》日月之望作朢,瞻望之望作望。今通作望,而古文制字之義遂亡。
『杏』《唐韻》《正韻》何梗切《集韻》《韻會》下梗切,𠀤音荇。 《說文》果名。 《格物叢話》杏實,味香於梅,而酸不及,核與肉自相離。 《盧諶·祭法》夏祀用杏。 《管子·地員篇》五沃之土,其木宜杏。 《文獻通考》杏多實不蟲,來年秋禾善。 又《周禮·司爟註》夏取棗杏之火。 又《左思·吳都賦·李善註》平仲果,其實如銀。一名銀杏。 又北杏,地名。 《春秋·莊十三年》齊侯會於北杏。 又《神仙傳》廬山有杏林,董奉故里。
『瞻』《唐韻》職廉切《集韻》《韻會》《正韻》之廉切,𠀤音詹。 《說文》臨視也。 《韻會》仰視曰瞻。 《詩·邶風》瞻彼日月。 《禮·曲禮》視瞻無回。 又官名。 《魏書·官氏志》有瞻人郞。 又國名。 《唐書·南蠻傳》瞻博,或曰瞻婆,北距兢伽河。 又山水名。 《山海經》有瞻諸山。 又瞻水,出婁涿山,東流注於洛。 又姓。 《正字通》元有瞻思,通經學。 又通作詹。 《史記·周本紀》顧詹有河。 又《集韻》章豔切,詹去聲。視也。 又叶側姜切,音章。 《詩·大雅》維此惠君,民入所瞻。秉心宣猶,考愼其相。相平聲。 又叶側銜切,斬平聲。 《詩·小雅》節彼南山,維石巖巖。赫赫師尹,民具爾瞻。
『榆』〔《禮·內則》菫荁枌楡,兔薧滫𤅵以滑之。〕 謹照原文兔改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