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被誉为伯夷,晚上被贬作盗跖。形容时论毁誉多变。
早晨被誉为伯夷,晚上被贬作盗跖。形容时论毁誉多变。
明 沈德符《野获编 工部 邵上葵工部》:“邵之两年昌言,其是非未可定,然一人之身,朝夷暮跖,亦可以观世变矣。”
夷:伯夷,商末孤竹君长子,反对武王灭商,耻食周粟,逃到首南山而饿死,封建时代被誉为高士。跖:春秋末期奴隶起义的领袖,被诬为强盗。早晨还是像伯夷一样有操行的人,晚上却变成盗跖一样的坏人。指人品变化极大。语本宋.陈亮《与应仲实》:“仁于我何常之有!朝可夷而暮可跖也;不仁于我亦何常之有!朝可跖而暮可夷也。” 并列 早晨被誉为伯夷,晚上被贬作盗跖。形容毁誉不定。明·沈德符《野获编·工部·邵上葵工部》:“邵之两年昌言,其是非未可定,然一人之身,~,亦可以观世变矣。”△贬义。多用于论人议事方面。
早晨:~阳。~晖。~暮。~霞。~气。~思暮想。~令夕改。~秦暮楚(喻反复无常)。 日,天:今~。明~。
向着,对着:~向。~前。~阳。坐北~南。 封建时代臣见君;亦指宗教徒的参拜:~见。~拜。~圣。~香。~仪。 封建时代帝王接见官吏,发号施令的地方,与“野”相对:~廷。上~。退~。~野。~政。~臣。~议。~房。 称一姓帝王世代相继的统治时代;亦称某一个皇帝统治的时期:~代。唐~。 〔~鲜族〕a.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吉林、黑龙江和辽宁等省;b.朝鲜和韩国的民族。 姓。
中国古代称东部的民族:东~。九~(古时称东夷有九种)。 中国旧时指外国或外国的:华~杂处(chǔ ㄔㄨˇ)。 平,平坦,平安:化险为~。 弄平:~为平地。 消灭:~灭。族~(诛杀犯罪者家族)。 等辈:“诸将皆陛下故等~”。 古代的锄类工具。 古同“怡”,喜悦。 古同“痍”,创伤。 姓。
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日~。~气。~色。日~途穷。~鼓晨钟。 晚,将尽:~春。~年。~节。~齿(晚年)。
同“蹠”。
《唐韻》《廣韻》《集韻》《類篇》《韻會》𠀤陟遙切,音昭。 《說文》旦也。从倝舟聲。 《爾雅·釋詁》朝,早也。 《詩·鄘風》崇朝其雨。 《傳》崇,終也。從旦至食時爲終朝。 又朝鮮,國名。 又姓。 《姓氏急就篇》朝氏,蔡大夫朝吳聲子之後。唐日本人朝衡。漢鼂錯,亦作朝。 又《廣韻》直遙切《集韻》《韻會》《正韻》馳遙切,𠀤音潮。 《爾雅·釋言》陪朝也。 《註》臣見君曰朝。 《書·舜典》羣后四朝。 《周禮·春官·大宗伯》春見曰朝。 《註》朝,猶早也。欲其來之早。 《禮·曲禮》天子當宁而立,諸公東面,諸侯西面,曰朝。 《疏》凡天子三朝:其一在路門內,謂之燕朝。其二是路門外之朝,謂之治朝。其三是臯門之內,庫門之外,謂之外朝。 又《王制》天子無事,與諸侯相見曰朝。 又同類往見亦曰朝。 《史記·司馬相如傳》臨邛令謬爲恭敬,日往朝相如。 又郡守聽事亦曰朝。 《後漢·劉寵傳》山谷鄙生,未嘗識郡朝。 又《集韻》追輸切,音株。朝那,縣名。 又《韻補》叶陳如切。 《急就章》向夷吾竺諫朝。 《易林》赤帝懸車,廢職不朝。叔帶之災,居於氾廬。 又叶蚩於切。 《王逸·九思》望舊邦兮路逶隨,憂心悄兮心勤渠。魂煢煢兮不遑寐,目眇眇兮寤終朝。 又叶張流切。 《韓愈·祭𥡆員外文》罔有疑忌,惟其嬉遊。草木之春,鳥鳴之朝。 又叶株遇切。 《前漢·敘傳》賈生矯矯,弱冠登朝。遭文叡聖,屢抗其疏。 又叶直照切。 《陸雲·夏府君誄》旣𥡆其績,英風彌邵。天子有命,曾是在朝。頻繁帷幄,祇承皇耀。 又叶直祐切。 《韋孟·在鄒詩》微微小子,旣耇且陋。豈不牽位,穢我王朝。
『夷』《唐韻》《廣韻》以脂切《集韻》《韻會》《正韻》延知切,𠀤音姨。平也,易也。 《詩·周頌》彼徂矣,岐有夷之行。 又大也。 《詩·周頌》降福孔夷。 又安也,悅也。 《詩·鄭風》旣見君子,云胡不夷。 又等也,儕也。 《禮·曲禮》在醜夷不爭。 《史記·張良傳》諸將陛下等夷。 又𨻰也。 《禮·喪大記》男女奉尸夷於堂。 《周禮·天官·凌人》大喪共夷槃冰,牀曰夷牀,衾曰夷衾,皆依尸爲言。 又夷俟,展足箕坐也。 《論語》原壤夷俟。 又誅滅也。 《前漢·𠛬法志》戰國時,秦用商鞅連相坐之法,造參夷之誅。 又傷也。 《易·序卦》故受之以明夷 。 又芟也。 《周禮·秋官》薙氏掌殺草,夏日至而夷之。 又陵夷,言凡事始盛終衰,其頺替如丘陵漸平也。 《前漢·成帝紀》帝王之道,曰以陵夷。 又地名。 《左傳·隱元年》紀人伐夷。 《註》國在城陽莊武縣。 《莊十六年》晉武公伐夷。 《註》采地。 《僖二十三年》楚伐𨻰,遂取焦夷。 《註》焦,譙縣,夷,城父,𠀤𨻰地。 又要服。 《書·禹貢》五百里要服,三百里夷。 又嵎夷,東表之地,在今登州。 《書·堯典》宅嵎夷。 又馮夷,河伯也。 《莊子·大宗師》馮夷,得之,以遊大川。 《郭璞·江賦》冰夷倚浪。 《𥠇天子傳》河伯無夷之所都居。 《註》冰夷,無夷,𠀤卽馮夷。 又《淮南子·原道訓》馮夷,泰丙之御也。 《註》二人名,古之能御隂陽者。 《容齊隨筆》此別是一馮夷。 又女夷,風神名。 《淮南子·天文訓》女夷鼓吹,以司天和。 又山名。武夷,在今崇安,有十二峰九曲之勝。相傳籛鏗之子,長曰武,次曰夷,隱此得道,故名。 又水名。夷水,出襄陽及康狼二山之閒。 《水經》漢水過宜城,夷水注之。 又鴟夷,酒器。 《揚雄·酒箴》鴟夷滑稽,腹大如壷。 《吳越春秋》吳王取子胥尸,盛以鴟夷,而投之江。 《史記·貨殖傳》范蠡變名易姓,爲鴟夷子皮。 又辛夷,花名。 《楚辭·九歌》辛夷楣兮葯房。 又留夷,香草。 《屈原·離騷》畦留夷與揭車。 又《諡法》克毅秉政,安心好靜,𠀤曰夷。 又姓。周齊大夫夷仲年之後,見《統譜》。 又人名。伯夷,舜秩宗之官。 又孤竹君之長子曰伯夷。 又優婆夷。 《梵書·翻譯名義》男曰優婆塞,女曰優婆夷,所云淸淨男女也。 又與彝同。 《孟子》詩云:民之秉夷。詩本作彝。 又叶羊吏切,音異。 《馮衍·顯志賦》攢射干雜蘼蕪兮,結木英與新夷。光扈扈而揚耀兮,紛郁郁而暢美。美音媚。新夷卽辛夷。 本作𢓡。一曰古遲夷通。
『暮』《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莫故切,音慕。本作莫。 《說文》莫,日且冥也。从日,在茻中。 《註》平野中望日將落,如在草茻中也。 《史記·伍子胥傳》吾日暮塗遠。 《屈原·離騷》恐美人之遲暮。○按經典本皆作莫。今或相承用暮字。
『跖』《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之石切,音隻。 《說文》足下。 《淮南子·說山訓》善學者若齊王之食雞,必食其跖。 又《韻補》叶職略切。 《張載·七命》圜案星亂,方文華錯。封熊之蹯,翰音之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