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治理而尚未成器之材。
加工治理而尚未成器之材。
晋·葛洪《抱朴子·博喻》:“肤表或不可以论中,望貌或不可以核能,仲尼似丧家之狗,公旦类朴斫之材。”
加工治理而尚未成器之材。晋 葛洪《抱朴子.博喻》:“肤表或不可以论中,望貌或不可以核能,仲尼似丧家之狗,公旦类朴斫之材。” 偏正 斫,砍削。稍加砍削修整而尚未成形状之材。语出晋·葛洪《抱朴子·博喻》:“仲尼似丧家之狗,公旦类朴斫之材。”李亚芬《人才琐记》:“古人所谓的~,实际上也就是谈到了人才的可塑性问题。△褒义。多用于事态取法方面。→可塑之材 ?朽木难雕
没有细加工的木料,喻不加修饰:~素。~实。~厚。~质。
落叶乔木,叶椭圆形,上部边缘有锯齿,花细小,色淡黄,果实球形,黑色,味甜可食。木材可制器具。
〔~刀〕古代的一种武器,窄长有短把的刀,双手使用。
姓。
大锄;引申为用刀、斧等砍:~伐。~丧(sàng )(喻摧残、伤害,特指因沉溺酒色而伤害身体)。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 往,到:“吾欲~南海”。
木料,泛指一切原料或资料:~料。教(jiào )~。素~。题~。就地取~。 能力,资质:~干(gàn )。大~小用。因~施教(jiào)。 棺木:寿~。
《唐韻》《集韻》《韻會》𠀤匹角切,音璞。 《說文》木皮也。 《徐曰》藥有厚朴,一名厚皮,木皮也。 《本草別錄》其樹名榛,其子名逐折。 又與樸同。 《史記·文帝紀》示敦朴爲天下先。 又《戰國策》范雎曰:鄭人謂玉未理者樸,周人謂䑕未腊者朴。 又《博雅》朴,大也,猝也,離也。 又《正韻》匹各切。 又《集韻》匹𠋫切,音踣。義𠀤同。 又《玉篇》普木切,音扑。本也。 又《集韻》披尤切,音䬌。夷姓。 《魏志》建安二十年,巴夷王朴胡舉巴夷來附。 又叶蒲沃切,音僕。 《陳琳·瑪瑙勒賦》太上去華尚素朴兮,所貴在人匪金玉兮。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匹角切,音璞。 《說文》作檏。木素也。 《徐曰》土曰坏,木曰檏。 《書·梓材》旣勤樸斲,惟其塗丹臒。 又凡器未成者,皆謂之樸。 《爾雅·釋器》木謂之剫,玉謂之雕。 《郭註》皆治樸之名。 又質也。 《禮·郊特牲》素車之乘,尊其樸也。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博木切,音卜。 《詩·大雅》芃芃棫樸。 《傳》樸,枹木。 《箋》白桵相樸屬而生者。 《周禮·冬官考工記》察車之道,欲其樸屬而微至。 《註》樸屬,猶附著堅固也。 又《集韻》普木切,音扑。 《張衡·東京賦》遵節儉,尚素樸。思仲尼之克己,履老氏之常足。 又堅木也。 又《集韻》步木切,音僕。木密也。 又《廣韻》薄胡切,音蒲。樸𠟼,縣名。 《前漢·地理志》屬武威郡。 又《唐韻》普故切,音舖。 《淮南子·精神訓》明白太素,無爲復樸。
『斫』《唐韻》之若切《集韻》《韻會》職略切,𠀤音灼。 《說文》擊也。 《玉篇》刀斫。 《後漢·呂布傳》拔戟斫機。 《枚乗·七發》使琴摯斫斬以爲琴。 又《揚子·方言》揚越之郊,凡人相侮以爲無知,謂之聑,或謂之斫。 《註》斫,郗斫頑直之貌,今關西語亦皆然。 又姓。 《廣韻》漢複姓有斫胥氏,何氏姓苑云:今平陽人。 又《集韻》尺約切,音婥。硸斫,不解悟貌。
『之』《唐韻》《正韻》止而切《集韻》《韻會》眞而切,𠀤音枝。 《說文》出也,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玉篇》是也,適也,往也。 《禮·檀弓》延陵季子曰:若䰟氣,則無不之也。 又於也。 《禮·大學》之其所親愛而辟焉。 《註》之,適也。 《朱傳》猶於也。 又語助辭。 《書·金縢》禮亦宜之。 《禮·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 《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語尾,或層出。如毛詩我之懷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雞鳴章知子之來之,六句九之字,常華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 又此也。 《詩·周南》之子于歸。 《註》之子,是子也。 又變也。 《易傳》辭也者,各指其所之。 《孫奕示兒編》之字訓變,左傳,遇觀之否。言觀變爲否也。 又至也。 《詩·鄘風》之死矢靡他。 又遺也。 《揚子·法言》或問孔子,知其道之不用也。則載而惡乎之。曰:之後世君子。 《註》言行道者貴乎及身,乃載以遺後世。 又姓。出《姓苑》。 又《郝敬讀書通》凡言之者,物有所指,事有所屬,地有所往,連屬之辭也。通作旃。 《詩·唐風》舍旃舍旃。 又《魏風》上愼旃哉。𠀤與之同。通作至。往彼曰之,到此曰至,音義互通。 又《韻補》叶職流切,音周。 《楚辭·九章》呂望屠於朝歌兮,甯戚歌而飯牛。不逢堯舜與桓繆兮,世孰云而知之。叶上牛下求。 《周伯琦曰》古人因物制字。如之本芝草,乎本吁氣,焉本鳶,後人借爲助語,助語之用旣多,反爲所奪,又制字以別之,乃有芝字吁字鳶字。
『材』《唐韻》昨哉切《集韻》《韻會》《正韻》牆來切,𠀤音才。 《說文》木梃也。徐曰:木勁直堪入於用者。 《孟子》材木不可勝用。 又《周禮·地官》委人掌斂疏材。 《疏》材是木實,榛栗之屬。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五材:金、木、水、火、土也。 又六材:木工、金工、皮工、設色之工、刮磨之工、搏埴之工也。 又《太宰之職》百工飭化八材:珠、象、玉、石、土、金、革、羽也。 又與才同。 《書·咸有一德》任官惟賢材。 又與財通。 《孟子》有達財者。 又質性也。 《中庸》必因其材而篤焉。 又《集韻》昨代切,音在。材具也。 又叶前西切,音齊。 《劉向·列女傳》妻往說公,陳其幹材,列言勞苦。公遂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