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称砣。衡:称杆。权衡:比较,衡量。比较一下哪一个有利哪一个有害。
邓小平《贵州新区工作的策略》:“在处理杂色武装问题时,要依据不同对象,权衡利弊,审慎处理。”
邓小平《贵州新区工作的策略》:“在处理杂色武装问题时,要依据不同对象,权衡利弊,审慎处理。”
秤杆,泛指秤:~器。~镜(借指辨别是非善恶的标准)。~鉴(衡镜)。 称量:~钧(借指执掌国政之权)。 反复思索做出决定,比较评定:权~。~情度理。 平,对等:平~。均~。 指北斗星:~汉(北斗星和银河)。 古同“横”,纵横。
好处,与“害”“弊”相对:~弊。~害。~益。~令智昏。兴~除弊。 使顺利、得到好处:~己。~用厚生(充分发挥物的作用,使民众生活优厚富裕起来)。 与愿望相符合:吉~。顺~。 刀口快,针尖锐,与“钝”相对:~刃。~刀。~剑。~落。~口巧辩。 从事生产、交易、货款、储蓄所得超过本钱的收获:~息。~率(lǜ)。一本万~。 姓。
欺蒙人的坏事:作~。营私舞~。 害处,与“利”相对:~病。~端。~害。~政。利~。兴利除~。 败,疲困。 古同“蔽”,隐蔽。
《唐韻》戸庚切《集韻》《韻會》何庚切,𠀤音行。 《書·舜典》同律度量衡。 《前漢·律歷志》衡,平也。所以任權而均物,平輕重也。 《荀子·禮論》衡誠懸矣,則不可欺以輕重。 又《書·舜典》在璿璣玉衡,以齊七政。 《傳》璣衡,王者正天文之器,可運轉者。 《漢書註》衡謂渾天儀也。 又樓殿邊欄楯也。 《前漢·袁盎傳》百金之子不騎衡。 又勺柄,龍頭也。 《周禮·冬官·玉人》大璋、中璋九寸,邊璋七寸,衡四寸。 又眉目之閒也。 《蔡邕·釋誨》揚衡含笑。 《左思·魏都賦》盱衡而誥。 又斗之中央也。 《前漢·天文志》衡殷南斗。 又橫也。 《前漢·𠛬法志》合縱連衡。 《師古曰》戰國時,齊楚韓魏燕趙爲縱,秦國爲衡。秦地形東西橫長,故爲衡也。 又楅衡,所以楅持牛,使不得抵觸也。 《周禮·地官》凡祭祀,飾其牛牲,設其楅衡。 又《小爾雅》斤十謂之衡,衡有半謂之秤。 又維持冠者曰衡。 《左傳·桓二年》衡紞紘綖。 又掌山林者謂之衡。 《周禮·天官·太宰》虞衡作山澤之材。 又阿衡,官名。 《書·太甲》惟嗣王不惠于阿衡。 又地名。 《周語》以諸侯朝于衡雝。 《註》衡雝,鄭地,在今河內。 又山名。 《爾雅·釋山》江南衡。 《註》南岳衡山也。 又水名。 《水經注》衡水東經阜城縣故城。 又姓。 《通志·氏族略》伊尹爲湯阿衡,子孫因以爲氏。一云魯公子衡之後,以王父字爲氏。漢有衡威、衡驃卿。 又與蘅通,杜衡也。 《司馬相如·子虛賦》其東則有蕙圃、衡蘭。 又《集韻》胡盲切。與橫通。 《詩·齊風》衡從其畝。 《疏》衡,古通橫。 又《詩·陳風》衡門之下,可以棲遲。 《註》衡木爲門也。 又《毛詩古音攷》音杭。《小雅》:約軧錯衡,八鸞瑲瑲。《史記·自序》:維契作商,爰及成湯,太甲居桐,德盛阿衡。𠀤叶音杭。 《說文》从角、大,从行。 《韻會》俗作𢖍,非。
『利』《唐韻》《集韻》《韻會》力至切《正韻》力地切,𠀤音詈。 《說文》銛也。从刀和,然後利,从和省。易利者,義之和也。 《前漢·鼂錯傳》兵不完利,與空手同。 又《廣韻》吉也,宜也。 《易·賁卦》利有攸往。 又私利也。 《莊子·騈拇篇》小人以身殉利。 又《禮·坊記》先財而後禮,則民利。 《註》利猶貪也。 又《前漢·高帝紀》徙齊楚大族五姓關中,與利田宅。 《註》師古曰:利謂便好也。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軸有三理,三者以爲利也。 《註》利,滑密也。 又州名。 《韻會》巴蜀地。晉西益州,梁改利州。 又姓。 《韻會》漢有利乾,爲中山相。 又《韻補》叶音棃。 《古樂府》雨雪霏霏雀勞利,長觜飽滿短觜饑。
『弊』《廣韻》《集韻》《韻會》𠀤毗祭切,音幣。與𡚁同。 《廣韻》惡也。 《前漢·元帝紀》重以周秦之弊。 又《廣韻》困也。 《後漢·耿弇傳》軍士疲弊。 又《玉篇》壞也,敗也。 《史記·倉公傳》脈法曰:不平不鼓形弊。 《揚雄·逐貧賦》禮薄義弊。 又《玉篇》頓仆也。 《周禮·天官·獸人》及弊田,令禽註于虞中。 《註》弊,仆也。 又弊弊,經營貌。 《莊子·逍遙遊》弊弊然以天下爲事。 又《集韻》《韻會》𠀤必袂切,音𡚁。 《集韻》斷也。 《周禮·天官·大宰》以八灋治官府。八曰官計,以弊邦治。 《註》弊,斷也,所以斷羣吏之治。 又《韻補》筆別切,音鼈。 《淮南子·俶眞訓》不與物相弊摋。 《註》弊摋,猶雜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