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腮桃颊


   形容女子白里透红的秀丽的容颜。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xìng sāi táo jiá
成语注音 ㄒ一ㄥˋ ㄙㄞ ㄊㄠˊ ㄐ一ㄚˊ
成语简拼 xstj
感情色彩 中性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杏顋桃頰
成语英文 beautiful and charming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形容女子白里透红的秀丽的容颜。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第八卷:“柳眉星眼,杏腮桃颊,口儿小,脚儿弓,扮得蔚贴。”


成语典故

同“杏脸桃腮”。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八:“柳眉星眼,杏腮桃颊,口儿小,脚儿弓,扮得蔚贴。” 见“杏脸桃腮”。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8:“柳眉星眼,~,口儿小,脚儿弓,扮得蔚贴。”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落叶乔木,叶卵形,花白色或淡红色,果实称“杏儿”、“杏子”,酸甜,可食:~仁儿。~黄。

面颊的下半部,脸的两旁(亦称“腮帮子”):~颊。~腺(两耳下部的唾液腺)。

落叶小乔木,品种很多,果实略呈球形,表面有短绒毛,味甜,有大核,核仁可入药:~儿。~李(喻所教的学生)。~李不言,下自成蹊(喻实至名归,尚事实,不尚虚名)。世外~源(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形状像桃子的:棉~儿。 指核桃:~仁。~酥。 姓。

脸的两侧:脸~。双~。~上添毫(喻文章精心润色,描写生动)。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杏』

《唐韻》《正韻》何梗切《集韻》《韻會》下梗切,𠀤音荇。 《說文》果名。 《格物叢話》杏實,味香於梅,而酸不及,核與肉自相離。 《盧諶·祭法》夏祀用杏。 《管子·地員篇》五沃之土,其木宜杏。 《文獻通考》杏多實不蟲,來年秋禾善。  又《周禮·司爟註》夏取棗杏之火。  又《左思·吳都賦·李善註》平仲果,其實如銀。一名銀杏。  又北杏,地名。 《春秋·莊十三年》齊侯會於北杏。  又《神仙傳》廬山有杏林,董奉故里。

『腮』

《字彙》俗顋字。

『桃』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徒刀切,音陶。 《說文》果也。 《爾雅·釋木》旄,冬桃。榹,山桃。 《禮·月令》仲春桃始華。 《內則》桃曰膽之。 《疏》桃多毛,拭治令靑滑如膽。  又桃諸。 《王肅云》諸,菹也,今之藏桃也。  又《典術》桃,五木之精,仙木也。 《禮·檀弓》君臨臣喪,以巫祝桃茢執戈。 《左傳·昭四年》桃弧棘矢,以除其災。 《後漢·禮儀志》爲桃印,施門戸,以止惡氣。  又含桃,櫻桃也。 《爾雅》謂之楔。  又桃氏,攻金之工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桃氏爲刃。  又胡桃。 《名物志》謂之羌桃。  又銚芅曰羊桃。 《爾雅·釋草》萇楚,銚芅。  又桃枝,竹名。 《爾雅·釋草》桃枝四寸有節。  又《本草》豬苓名地烏桃。  又桃蟲,鷦也。一名巧婦。 《詩·周頌》肇允彼桃蟲,拚飛維鳥。  又桃林,地名,在華山東。 《書·武成》放牛桃林之野。  又老桃,宋地。 《左傳·隱十年》公會齊侯、鄭伯于老桃。  又水名。 《山海經》樂遊之山,桃水出焉。  又姓。 《姓苑》戰國桃應,晉桃豹。  又《集韻》他彫切,音祧。長枋,可以持物于器中者。  又《集韻》上與切,音墅。抒物器也。  又《集韻》直紹切,音趙。與㸠同。 《博雅》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