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官校尉


   主工匠、土木之事的校尉。《晋书·职官志》:“少府,统材官校尉、中左右三尚方、中黄左右藏、左校、甄官、平準、奚官等令,左校坊、 鄴 中黄左右藏、油官等丞。”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cái guān xiào wèi
成语简拼 cgxw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主工匠、土木之事的校尉。《晋书·职官志》:“少府,统材官校尉、中左右三尚方、中黄左右藏、左校、甄官、平準、奚官等令,左校坊、 鄴 中黄左右藏、油官等丞。”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木料,泛指一切原料或资料:~料。教(jiào )~。素~。题~。就地取~。 能力,资质:~干(gàn )。大~小用。因~施教(jiào)。 棺木:寿~。

在政府担任职务的人:~吏。~僚。~邸。~腔。~署。~厅。~爵。 属于国家的或公家的:~办。~费。~方。~府。 生物体上有特定机能的部分:感~。器~。五~。~能。 姓。

学堂,专门进行教育的机构:~园。~长。 军衔的一级,在“将”之下,“尉”之上。 古代军队编制单位:~尉(统带一校的军官)。

比较:~场。 查对、订正:~勘。~订。~对。

古代官名,一般是武官:县~。都~。卫~。太~。 军衔的一级,在校以下:~官。少~。上~。 〔~氏〕地名,在中国河南省。 姓。

〔~迟〕复姓。 〔~犁〕地名,在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材』

《唐韻》昨哉切《集韻》《韻會》《正韻》牆來切,𠀤音才。 《說文》木梃也。徐曰:木勁直堪入於用者。 《孟子》材木不可勝用。  又《周禮·地官》委人掌斂疏材。 《疏》材是木實,榛栗之屬。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五材:金、木、水、火、土也。  又六材:木工、金工、皮工、設色之工、刮磨之工、搏埴之工也。  又《太宰之職》百工飭化八材:珠、象、玉、石、土、金、革、羽也。  又與才同。 《書·咸有一德》任官惟賢材。  又與財通。 《孟子》有達財者。  又質性也。 《中庸》必因其材而篤焉。  又《集韻》昨代切,音在。材具也。  又叶前西切,音齊。 《劉向·列女傳》妻往說公,陳其幹材,列言勞苦。公遂釋之。

『官』

《唐韻》古丸切《集韻》《韻會》《正韻》沽歡切,𠀤音觀。 《說文》吏事君也。 《玉篇》宦也。 《論語·撰考》黃帝受地形,象天文,以制官。 《周禮·天官疏》上古以雲鳥紀官,六官之號見於唐虞,堯育重黎之後,羲氏和氏之子,使掌舊職天地之官。其時官名,蓋曰稷曰司徒,是天官稷也,地官司徒也。  又分命仲叔,使掌四時之官,春爲秩宗,夏爲司馬,秋爲士,冬爲共工。共工,冬官也。合稷與司徒,是六官之名見也。夏之官百有二十,公卿大夫元士,具列其數,殷之官二百四十,至周三百六十而大備,故曰設官分職,以爲民極。  又《增韻》職也,使也,公也。 《書·咸有一德》任官惟賢材。 《禮·王制》論定然後官之。  又《周禮·春官·大宗伯》六命賜官。 《註》謂自置其臣屬,治家邑也。  又朝廷治事處曰官。 《禮·玉藻》在官不俟屨。 《註》趨君命也。 《前漢·賈誼傳》學者所學之官也。  又事也。 《禮·樂記》禮樂明備,天地官矣。 《疏》官猶事也,謂各得其事也。  又身有五官。 《孟子》耳目之官,不思而蔽於物。 《又》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  又姓。  又複姓。三氏,晉王官氏,魯亓官氏,楚上官氏。  又與管通,宋元邊徼所司曰掌管,今爲土司長官。  又叶古元切,音涓。 《崔駰·大理箴》嗟兹大理,愼於爾官。賞不可不思,斷不可不虔。 《說文》从宀从㠯。㠯猶衆也,與師同意。

『校』

《唐韻》《正韻》古孝切《集韻》《韻會》居效切,𠀤音敎。 《說文》木囚也。 《徐曰》校者,連木也。 《易·噬嗑》屨校滅趾。 《疏》謂梏其行,卽械也。  又角也,報也。 《論語》犯而不校。  又考校。 《禮·學記》比年入學,中年考校。  又比校。 《周禮·天官》小宰比官府之具。 《註》比校次之。 《疏》使知善惡足否也。  又檢校。 《前漢·食貨志》貫朽而不可校。  又遮木以闌禽獸曰校。 《漢成帝紀》大校獵。  又訂書曰校。 《前漢·劉向傳》詔向校中五經秘書。  又《小爾雅》戰交曰校。  又《唐韻》《韻會》胡敎切《集韻》後敎切《正韻》胡孝切,𠀤音效。學宮名。夏曰校。校者,敎也,鄕學爲校。 《左傳·襄三十一年》鄭人游于鄕校,以論執政。 《前漢·平帝紀》郡國曰學,侯國曰校。  又支木爲欄格以養馬曰校。 《周禮·夏官·校人之職》六廏成校,校有左右,爲十二閑。  又軍部有闌格者亦曰校。 《前漢·百官表》司隷校尉,城門校尉。 《𠛬法志》內增七校。 《釋名》校,號也。將帥號令之所在也。  又姓。 《統譜》唐校傑,天寶中士曹。  又《集韻》吉巧切《韻會》《正韻》古巧切,𠀤音絞。疾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引之則縱,釋之則不校。  又《集韻》《類篇》𠀤何交切,音肴。枋也。豆中央直者爲校。 《禮·祭統》夫人薦豆執校。  又《集韻》下巧切,音骹。几足也。俎几之下橫木爲足者。 《禮·士昏禮》主人拂几授校。 《註》胡飽切。  又《集韻》丘交切,音敲。義同。

『尉』

《廣韻》於胃切《集韻》《韻會》《正韻》紆胃切,𠀤音畏。 《說文》从上按其下也。从𡰥从火,从又持火,所以㷉繒也。隸作尉。 《廣韻》𠋫也,安也。  又官名。 《黃震曰》尉,古司𡨥官,至秦漢改今名。義取除姦,安良民也。 《後漢·光武紀》廷尉,秦官,聽獄必質於朝廷,故曰廷尉。尉,平也。 《史記·張釋之傳》今旣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  又《百官志》太尉,秦官,掌軍事。 《應劭曰》自上按下曰尉,武官悉以爲稱。  又縣尉。 《漢官儀》大縣兩尉,長安四尉,分左右部。五代時,尉皆軍校爲之,建隆閒詔諸縣,置尉一員,在主簿下。  又姓。鄭大夫尉止。  又尉遲,複姓。  又《集韻》於勿切,音鬱。 《風俗通》火斗曰㷉。 《韻會》說文,持火所以申繒,音畏。今俗又加火作熨,音鬱。 《正字通》尉本作𤈫,或書作㷉。俗从小作尉。慰安之慰亦借㷉。申繒用火,从小者,从火之譌。㷉斗作熨,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