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门塞窦


   窦:孔、洞。关上门,堵塞漏洞。指断绝一切通道。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dù mén sāi dòu
成语简拼 dmsd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窦:孔、洞。关上门,堵塞漏洞。指断绝一切通道。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荷花三娘子》:“入夜,杜门塞窦,唯恐其亡。”


成语典故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荷花三娘子》:“入夜,杜门塞窦,唯恐其亡。”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落叶乔木,果实圆而小,味涩可食,俗称“杜梨”,亦称“甘棠”、“棠梨”。木材可做扁担或刻图章。 阻塞(sè),堵塞(sè):~绝。~塞(sè)。~门谢客,防微~渐。 〔~撰〕凭自己的意思没有根据地编造。 姓:~康(相传最早发明酿酒的人,文学作品中借指酒)。

建筑物的出入口,又指安装在出入口能开关的装置:~儿。~口。开~见山。 形状或作用像门的东西:电~。 途径,诀窍:~径。~道儿。 旧时指封建家族或家族的一支,现亦指一般的家庭:~第。~风。~婿。长(zhǎng )~长子。 事物的分类:分~别类。 宗教的教派或学术思想的派别:教~。~徒。 量词:一~大炮。 姓。

堵,填满空隙:堵~漏洞。~尺。~规。 堵住器物口的东西:活~。~子。

边界上险要地方:要~。关~。~外。边~。~翁失马。

义同(一),用于若干书面语词:闭~。阻~。搪~。~责。顿开茅~。

孔、洞:狗~。 人体某些器官或组织的内部凹入的部分:鼻~。~房结。 端倪:疑~。弊~。 姓。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杜』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動五切,音𢾖。 《說文》甘棠也。牡曰棠,牝曰杜。樊光曰:赤者爲杜,白者爲棠。 《陸璣·草木疏》赤棠,子澀而酢,無味。木理韌,可作弓幹。與《說文》不同。  又塞也。 《書·費誓》杜乃擭。 《周禮·夏官·大司馬》犯令凌政則杜之。  又《爾雅·釋草》杜榮。 《註》似茅,皮可爲索。  又香草名。 《屈原·九歌》采芳洲兮杜若。  又繚之兮杜蘅。  又《方言》東齊謂根爲杜。  又澀也。  又《本草》杜仲,藥名。  又《博雅·釋蟲》杜伯,蠍也。  又姓。 《廣韻》本帝堯劉累之後。出京兆、濮陽、襄陽三望。  又《集韻》董五切,音睹。姓也。楚有杜敖。  又《類篇》同都切,音徒。亦姓也。晉有杜蒯。

『塞』

《廣韻》蘇則切《集韻》《韻會》《正韻》悉則切,𠀤音㥶。塡也,隔也。 《禮·月令》孟冬,天地不通,閉塞成冬。 《又》謹關梁,塞徯徑,季春開通道路,無有障塞。  又充也,滿也。 《書·舜典》溫恭允塞。 《詩·鄘風》秉心塞淵。  又國之阨險曰塞。 《史記·蘇秦傳》秦四塞之國,披山帶渭。 《後漢·杜篤傳》城池百尺,扼塞要害。  又月在辛曰塞,見《爾雅·釋天》。  又塞塞,不安貌,見《博雅》。  又伊蒲塞,卽優婆塞。 《後漢·楚王英傳》以助伊蒲塞桑門之饌。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先代切,音賽。邊界也。 《禮·月令》孟冬備邊境,完要塞。  又九塞。 《淮南子·地形訓》九塞,太汾,澠阨荆阮方城,殽阪,井陘,令疵,句注,居庸。 《註》太汾在晉,澠阨殽阪皆在弘農郡,荆阮方城皆在楚,井陘在常山,令疵在遼西,句注在鴈門隂館,居庸在上谷阻陽之東。  又紫塞。 《古今注》秦築長城,土色皆紫,因名。  又博塞,戲具也。 《莊子·騈拇篇》問穀何事,則博塞以遊。  又姓。  又與賽同。 《前漢·郊祀志》冬塞禱祈。 本作𡫟。亦作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