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一捆;帛:丝织品;璧:玉。一捆丝织品,再加上美玉。古代最贵重的礼物。
束:一捆;帛:丝织品;璧:玉。一捆丝织品,再加上美玉。古代最贵重的礼物。
明·张居正《帝鉴图说》上篇:“上使使奉安车蒲轮、束帛加璧以迎之。”
西汉·司马迁《史记·儒林列传》:“于是天子使使束帛加璧,安车驷马迎申公。”
束帛:帛,丝织品。五匹帛。璧:平圆而正中有孔的玉器。古代五匹帛加上璧玉,是聘问馈赠的最贵重礼物。《礼记.礼器》:“束帛加璧,尊德也。”
捆住,系:~缚。~装(整理行装)。~发(fà)。~之高阁。~手无策。 量词,用于捆在一起的东西:~修(十条干肉,原指学生送给老师的礼物,后指给老师的报酬)。 聚集成一条的东西:光~。电子~。 控制,限制:~身。无拘无~。 事情的结末:收~。结~。 姓。
丝织品的总称:布~。~书。~画。化干戈为玉~(喻变争斗为友善)。竹~(指书籍)。简蠹~裂(书坏了)。
增多:增~。追~。~倍。~封。 把本来没有的添上去:~注解。~冕。 把几个数合起来的算法:~法。 施以某种动作:~以。不~考虑。 使程度增高:~工。~强。~剧。 超过:~人一等(形容学问才能超过常人)。 姓。
平圆形中间有孔的玉,古代在典礼时用作礼器,亦可作饰物。 美玉的通称:~人(即“玉人”,指容貌秀美的人)。~日(像璧玉一样圆而亮的太阳)。~月。
《唐韻》書玉切《集韻》《韻會》輸玉切《正韻》式竹切,𠀤音㑛。 《說文》縛也。徐曰:束薪也。 《詩·周南》白茅純束。 又五疋爲束。 《禮·雜記》納幣一束。 又五十矢爲束。 《詩·周頌》束矢其搜。 又脯十脡曰束。 《穀梁傳·隱元年》束脩之肉,不行境中。 又地名。 《前漢·地理志》束州,趙地。 又姓。 《統譜》望出南陽,漢疏廣後,避難改爲束。 又《韻會》春遇切《周禮·註疏》詩注切,𠀤音戍。約也。 《周禮·司約註》言語之約束。約音要。 《史記·漢高紀》待諸侯至,定要束耳。 又叶所律切,音率。 《蔡邕·筆賦》削文竹以爲管,如桼絲之纏束。形條搏以直端,染元黃以定色。 从木从口,與朿別。
『帛』《唐韻》旁陌切《集韻》《韻會》薄陌切,𠀤音白。 《說文》繒也。 《廣韻》幣帛。 《易·賁卦》賁于丘園,束帛戔戔。 《書·堯典》五玉三帛。 《傳》三帛,諸侯世子執纁,公之孤執元,附庸之君執黃。 《周禮·春官·典命註》帛,如今璧色繒也。 《左傳·閔二年》衞文公大帛之冠。 《註》大帛,厚繒。 《後漢·鄧后紀》必書功於竹帛。 《註》帛謂縑素。 又執帛,官名《前漢·曹參傳》乃封參爲執帛。 《註》張晏曰:執帛,孤卿也。或曰楚官名。 又草名。 《爾雅·釋草》帛似帛,華山有之。 《疏》華山有草,葉似帛者,因以名云。 又姓。 《神仙傳》吳有帛和。 《水經注》瀍水西有帛仲理墓。 又叶僕各切,音薄。 《禮·禮運》以烹以炙,以爲醴酪。治其絲麻,以爲布帛。 《又》疏布以羃,衣其澣帛。醴醆以獻,薦其燔炙。
『加』《唐韻》古牙切《集韻》《韻會》《正韻》居牙切,𠀤音家。 《說文》語相增加也。从力口。 《徐曰》會意。 《爾雅·釋詁》重也。 《註》重𤴁也。 《玉篇》益也。 《論語》又何加焉。 又《廣韻》上也,陵也。 《論語》吾亦欲無加諸人。 《註》陵也。 又《增韻》施也,著也。 《禮·冠義》醮於客位三加彌尊加有成也。 又《韻補》叶居何切,音哥。 《東方朔·七諫》蓬艾親入御于牀第兮,馬蘭踸踔而日加。棄捐葯芷與杜衡兮,余奈世之不知芳何。 又叶居之切,音姬。 《三略》柔有所設,剛有所施。弱有所用,彊有所加。
『璧』《唐韻》北激切《集韻》《韻會》必益切《正韻》必歷切,𠀤音辟。 《說文》瑞玉,圜器也。 《玉篇》瑞玉圜以象天也。 《白虎通》璧者,外圜象天,內方象地。 《詩·衞風》如圭如璧。 《爾雅·釋器》肉倍好謂之璧。 《註》肉,邊也。好,孔也。 又星名。 《詩·衞風·定之方中疏》璧居南則在室東,故因名東璧也。通作辟。 又《韻補》叶必洛切,音近博。 《江淹·擬曹植雜詩》君王禮英賢,不吝千金璧。從容冰井臺,淸池映華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