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朱泣岐


   《荀子·王霸》:“杨朱哭衢途曰:‘此夫过举蹞步而觉跌千里者夫!’哀哭之。”谓在十字路口错走半步,到觉悟后就已经差之千里了,杨朱为此而哭泣。后常引作典故,用来表达对世道崎岖,担心误入歧途的感伤忧虑,或在歧路的离情别绪。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yáng zhū qì qí
成语注音 一ㄤˊ ㄓㄨ ㄑ一ˋ ㄑ一ˊ
成语简拼 yzqq
常用程度 一般
成语繁体 楊朱泣岐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荀子·王霸》:“杨朱哭衢途曰:‘此夫过举蹞步而觉跌千里者夫!’哀哭之。”谓在十字路口错走半步,到觉悟后就已经差之千里了,杨朱为此而哭泣。后常引作典故,用来表达对世道崎岖,担心误入歧途的感伤忧虑,或在歧路的离情别绪。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荀子·王霸》:“杨朱哭衢途曰:‘此夫过举蹞步而觉跌千里者夫!’哀哭之。”谓在十字路口错走半步,到觉悟后就已经差之千里了,杨朱为此而哭泣。


成语典故

同“杨朱泣歧路”。岐,通“歧”。唐 李瀚《蒙求》:“墨子悲丝,杨朱泣岐。”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落叶乔木,叶互生,卵形或卵状披针形,柔荑花序,种类很多,有白杨,大叶杨,小叶杨等多种,木材可做器物:~柳。 姓。

红色:~红。~批。~笔。~文(印章上的阳文)。~门(红漆大门,旧时指豪富人家)。 矿物名:~砂(无机化合物,中医用于镇静剂。亦称“辰砂”、“丹砂”)。~墨。 姓。

〔~提(shí)〕古地名。 汉武帝 时置县,治所在今 云南省  昭通县 境。后立为郡。

小声哭:~诉(哭着控诉)。抽~。哭~。涕~。 眼泪:饮~。~下如雨。~血(a.流眼泪没有声,像出血那样;b.指在丧事期)。

〔~山〕山名,在中国陕西省。 〔~黄之术〕指中医的医术。“岐”,岐伯;“黄”,黄帝,相传他们都是中华民族医家之祖。 同“歧”。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朱』

《唐韻》章俱切《集韻》《韻會》鐘輸切《正韻》專於切,𠀤音珠。 《說文》赤心木,松柏之屬。从木,一在其中。一者記其心。徐曰:木之爲物,含陽於內,南方之火所自藏也。  又《山海·西荒經》蓋山之國有樹,赤皮,名朱木。  又朱赤,深纁也。 《詩·豳風》我朱孔陽。 《註》謂朱色光明也,寄位於南方。  又朱儒,短小之稱。 《左傳·襄四年》臧武仲敗於邾。國人誦之曰:朱儒,朱儒,使我敗於邾。或作侏儒。  又姓。 《統譜》顓頊之後封邾,後爲楚滅,子孫去邑爲朱。  又望出吳郡。  又《集韻》慵朱切,音殊。朱提,縣名。 《前漢·地理志》屬犍爲郡。

『泣』

《廣韻》去急切《集韻》《韻會》《正韻》乞及切,𠀤音湇。 《說文》無聲出涕也。 《徐鉉曰》泣,哭之細也。 《禮·檀弓》泣血三年。  又《集韻》力入切,音立。猋泣,疾貌。  又與澀通。血凝不消也。 《素問》寒氣容于背兪之脈,則血脈泣。

『岐』

《廣韻》巨支切《集韻》《韻會》翹移切《正韻》渠宜切,𠀤音跂。 《說文》山名。后稷十三世孫古公亶父始居此。 《詩·大雅》率西水滸,至于岐下。 《一統志》山有兩岐,故名。 《六書故》一在今鳳翔府岐山縣,禹貢導岍及岐,是也。  又山海經,岐山,狐岐之山,在今汾州介休縣,勝水出焉,東北會於汾,禹貢治梁及岐,是也。  又州名。本雍州地,後爲秦都,漢爲扶風郡,元魏置岐州,唐改鳳翔府,號西京。  又路岐也。 《釋名》物兩爲岐,在邊爲旁。 《爾雅·釋宮》二達謂之岐旁。 《註》道旁出也。 《列子·說符篇》亡羊者曰:岐之中又有岐,不知所之,所以返也。  又峻也。 《詩·大雅》克岐克嶷。 《朱傳》岐嶷,峻茂之貌。  又姓。 《正字通》黃帝臣岐伯,唐岐靈岳。◎按《集韻》翹移切,音祁。周文王所封地。  又常支切,音坻。山名。  又渠羈切,音奇。地名。  又章移切,音支。分也。與諸家音切相齟齬。今不从。 《集韻》本作𨙸。 《韻會》或作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