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疑义,纠正谬误。
解释疑义,纠正谬误。
清·王琦《李太白全集序》:“惜李集无有斐然继起者,爰合三家之注订之,芟柞繁芜,补增阙略,析疑匡谬,频有更定。”
解析疑义,纠正谬误。清.王琦《李太白全集序》:“惜李集无有斐然继起者,爰合三家之注订之,芟柞繁芜,补增阙略,析疑匡谬,频有更定。” 并列 解析疑义,纠正谬误。清·王琦《李太白全集序》:“惜李集无有斐然继起者,爰合三家之注订之,芟柞繁芜,补增阙略,~,频有更定。”△多用于纠误方面。
分开:条分缕~。分崩离~。 解释:分~。剖~。~疑。赏~。~出(a.分析出来;b.固体从液体或气体中分离出来)。辨~。
不信,猜度(duó):~惑。~问。~心。~团。~虑。~窦。~点。~端。猜~。怀~。半信半~。 不能解决的,不能断定的:~案。~难。~义。存~。
安定,止息。 古同“拟”,比拟。
纠正;~正。~谬。 救:~救。~复。~时济世。 辅助,帮助:~助。~扶。~我不逮(帮助我所做不到的)。 粗略计算,估计,预料:~算。~计。 古同“筐”。 姓。
错误的,不合情理的:荒~。~论。~传(chuán )。~误。 差错:失之毫厘,~以千里。
《唐韻》先擊切《集韻》《韻會》先的切《正韻》思積切,𠀤音錫。 《說文》破木也。 《詩·齊風》析薪如之何,非斧不克。一曰折也。 又分也。 《書·堯典》厥民析。 《孔安國傳》丁壯就功,老弱分析也。 又剖析。 《晉·陶潛·移居詩》疑義相與析。 又《史記·律書》寅曰析木。 又國名。 《書·禹貢》崐崘析支渠搜。 又地名。析城,屬冀州。 又邑名。 《左傳·僖二十五年》秦取析矣。 又《尸子》虹蜺爲析翳。 又《類篇》相支切,音斯。 《周禮·天官·醢人》饋食之豆𦜉析。 又草名。張揖曰:析似燕麥。 又平聲。 《唐韻》息黎切。 《史記·五帝紀》析支、渠廀。 《索隱》作鮮支、渠搜。鮮析音相近,古讀鮮爲斯。 又息例切,音近賜。 《後漢·西羌傳》濵于賜支。 《註》賜支者,禹貢所謂析支者也。
『疑』《唐韻》語其切《集韻》魚其切《韻會》凝其切,𠀤音宜。惑也。 《廣韻》不定也。 《易·乾卦》或之者,疑之也。 《禮·坊記》夫禮者所以章疑別微。以爲民坊者也。 《疏》疑謂是非不決,當用禮以章明之。 又度也。 《儀禮·士相見禮》凡燕見于君,必辨君之南面,若不得,則正方不疑君。 《註》疑,度也,不可預度君之面位,邪立嚮之。 又《廣韻》恐也。 又《增韻》似也,嫌也。 又《爾雅·釋言》戾也。 又山名。 《淮南子·原道訓》九疑之南,陸事寡而水事衆。 《註》九疑,山名也。在蒼梧。 又神名。 《山海經》符惕之山,其上多椶柟,下多金玉,神江疑居之。 又官名。 《禮·文王世子》虞夏商周有師保,有疑丞。 《疏》古者天子必有四鄰,前曰疑,後曰丞,左曰輔,右曰弼。 又《韻會》疑陵切《正韻》魚陵切,𠀤音凝,定也。 《詩·大雅》靡所止疑,云徂何往。 《傳》疑,定也。 《疏》正義曰:疑,音凝。疑者,安靜之義,故爲定也。 《莊子·達生篇》用志不分,乃疑于神。 又《集韻》魚乙切《韻會》《正韻》魚乞切,𠀤銀入聲。 《儀禮·鄕射禮》賓升西階,上疑立。 《註》疑,止也。有矜莊之色。 《釋文》疑,魚乙切。 又《士昏禮》婦疑立于席西。 《註》疑,正立自定之貌。 又《集韻》《韻會》𠀤偶起切,同擬。 《易·文言》隂疑于陽。 《禮·射義》不以公卿爲賓,而以大夫爲賓,爲疑也。 《註》疑,自下上至之辭也。 《疏》疑,擬也。是在下比擬於上,故云自下上至之辭也。 又《韻補》叶魚記切,音義。 《易·升卦》升虛邑無所疑也。 又叶魚求切,音牛。 《賈誼·鵩賦》德人無累,知命不憂。細故芥蔕,何足以疑。
『匡』《唐韻》去王切《集韻》《韻會》《正韻》曲王切,𠀤音劻。 《說文》飯器也,筥也。一曰正也。 《論語》一匡天下。 《前漢·揚雄傳》匡雅頌。 又《玉篇》方正也。 《爾雅·釋詁》匡,方也。 《詩·小雅》旣匡旣敕。 又救也。 《書·盤庚》不能胥匡以生。 《孝經·事君章》匡救其惡。 又斜枉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輪雖敝,不匡。 又《廣韻》輔助也。 《前漢·宣帝紀》以匡朕之不逮。 又地名。 《韻會》𨻰留有匡城。 又姓。 《風俗通》匡,魯邑也。句須爲之宰,其後氏焉。漢有匡衡。 又與恇同。恐也。 《禮·禮器》年雖大,殺衆不匡懼。 又與眶同。目匡也。 《史記·淮南王安傳》涕滿匡而橫流。 又烏光切,音汪。與尩通。廢疾也。 《荀子·正論篇》傴巫跂匡大。跂原字从攴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