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戈汗马


   枕着武器,疾驰战马。形容时刻准备杀敌立功。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zhěn gē hàn mǎ
成语注音 ㄓㄣˇ ㄍㄜ ㄏㄢˋ ㄇㄚˇ
成语简拼 zghm
感情色彩 中性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枕戈汗馬
成语结构  紧缩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枕着武器,疾驰战马。形容时刻准备杀敌立功。


成语示例


臣非不知兵凶战危,而枕戈汗马,切齿痛心有日矣。《明史·曾铣传》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明·屠隆《昙花记·公子受封》:“念亲恩主德总来难报,须教,枕戈汗马,努力塞云边草,儿时得功成大漠,鹤归华表。”


成语典故

枕戈:头枕武器。汗马:战马因快速奔跑而出汗。形容时刻准备杀敌立功。明.屠隆《昙花记.公子受封》:“念亲恩主德总来难报,须教,枕戈汗马,努力塞云边草,几时得功成大漠,鹤归华表。”《明史.曾铣传》:“臣非不知兵凶战危,而枕戈汗马,切齿痛心有日矣。” 并列 汗马,令马出汗,驱马快跑的意思。休息时头枕兵器,作战时催马向前。形容高度警惕,准备随时英勇杀敌。语出明·屠隆《昙花记·公子受封》:“念亲恩主德总来难报,须教枕戈汗马,努力塞云边草,几时得功成大漠,鹤归华表。”《明史·曾铣传》:“臣非不知兵凶战危,而~,却齿痛心有力矣。”△褒义。多用于描述战斗情状。→枕戈待敌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躺着时垫在头下的东西:~头。落(lào )~。~席。 躺着的时候,把头放在枕头上或器物上:~戈待旦。~藉(纵横相枕而卧)。 垫着:~木(铁路上承受铁轨的横木)。~腕(写字运笔的一种方法,右手垫在左手上写)。

古代的一种兵器,横刃,用青铜或铁制成,装有长柄:干(gān)~。倒(dǎo )~。枕~待旦。 姓。

由身体的毛孔排泄出来的液体:~水。~流浃背。 出汗,使出汗:~颜(因羞惭而出汗;泛指惭愧)。~马功劳。~牛充栋。

〔可(kè)~〕见“可2”。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枕』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章荏切,斟上聲。 《說文》臥薦首者。 《釋名》枕,檢也,所以檢項也。 《詩·唐風》角枕粲兮。 《禮·內則》斂枕簟。  又《唐韻》之賃切《集韻》《韻會》《正韻》職任切。義同。  又車後橫木也。 《小爾雅》軫謂之枕。  又魚腦中骨曰枕。 《爾雅·釋蟲》魚枕謂之丁。  又姓。 《姓苑》出下邳。  又《廣韻》直深切《集韻》持林切,𠀤音沈。繫牛杙也。  又木名。 《釋名》烏梓一名枕,一名豫。  又《本草綱目》枕木卽釣樟。  又叶知險切,音展。 《詩·陳風》有美一人,碩大且儼。寤寐無爲,輾轉伏枕。

『戈』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古禾切,音鍋。 《說文》平頭戟也。 《徐鍇曰》戟小支上向則爲戟,平之則爲戈。一曰戟偏距爲戈。 《禮·曲禮》進戈者前其𨱔,後其刃。 《正義曰》戈,鉤孑戟也。如戟而橫安刃,但頭不向上,爲鉤也。直刃長八寸,橫刃長六寸,刃下接柄處長四寸,𠀤廣二寸,用以鉤害人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戈柲六尺有六寸。 《又》戈廣二寸,內倍之,胡三之,援四之。 《註》內謂胡以內接柲者也,胡,其孑也,援,直刃也。 《釋名》戈,過也。所刺擣則決,所鉤引則制之,弗得過也。 《書·牧誓》稱爾戈。 《註》戈,短兵也。人執以舉之,故言稱也。  又《典略》周有孤父之戈。  又國名。在宋鄭之閒,寒浞子豷封于戈,少康滅之。  又姓。 《史記》夏後有戈氏,宋戈彥,明戈鎬。  又司戈,武職,從八品,唐天授年閒置。 从弋,一橫之。象形。

『汗』

《廣韻》《集韻》《韻會》侯旰切《正韻》侯幹切,𠀤音翰。 《說文》人液也。 《關尹子·八籌篇》心悲物淚出,心愧物汗出。 《本草》李時珍曰:汗出於心,在內爲血,在外爲汗。故曰奪汗者無血,奪血者無汗。 《易·渙卦》渙汗其大號。 《史記·蘇秦傳》揮汗成雨。 《前漢·劉向傳》出令如出汗。汗,出而不反者也。出而反之,是反汗也。 《文心雕龍》其出如綍,不反若汗。  又泮汗,水無涯貌。 《左思·吳都賦》潰渱泮汗。  又澔汗,符采映耀貌。 《司馬相如·上林賦》采色澔汗。  又瀾汗,長貌。 《木華·海賦》洪濤瀾汗。  又汗汗,水廣大無際貌。 《郭璞·江賦》汗汗沺沺。  又質汗,藥名。  又《唐韻》胡安切《集韻》《韻會》《正韻》河干切,𠀤音寒。可汗,酋長之稱。讀若克韓。  又番汗,漢縣名。音盤寒,屬遼東郡。  又《唐韻》古寒切《集韻》居寒切,𠀤音干。餘汗,縣名。 《前漢·地理志》屬豫章郡。 《應劭註》汗音干。  又《韻補》叶彤甸切,音莧。 《蘇轍·夏夜詩》老人氣如縷,枕簟亦流汗。褰帷竟不寐,夜氣淨如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