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枕石漱流”。
明·唐顺之《送彭通判致仕序》:“故曰去就有二途而仕隐无两道,苟徒枕石嗽流,嘲弄烟月以为旷达,而曰世与我既相违矣,则余又何敢以此望君,且非君所以自待也。”
同“枕石漱流”。明 唐顺之《送彭通判致仕序》:“故曰去就有二途而仕隐无两道,苟徒枕石嗽流,嘲弄烟月以为旷达,而曰世与我既相违矣,则余又何敢以此望君,且非君所以自待也。” 见“枕石漱流”。
躺着时垫在头下的东西:~头。落(lào )~。~席。 躺着的时候,把头放在枕头上或器物上:~戈待旦。~藉(纵横相枕而卧)。 垫着:~木(铁路上承受铁轨的横木)。~腕(写字运笔的一种方法,右手垫在左手上写)。
构成地壳的矿物质硬块:~破天惊(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指石刻:金~。 指古代用来治病的针:药~。药~之言(喻规劝别人的话)。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 姓。
中国市制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咳(ké ㄎㄜˊ)~〕见“咳”1。
液体移动:~水。~汗。~血。~泪。~程。~泻。~质。~水不腐。汗~浃背。随波逐~(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喻没有主见,随着潮流走)。 像水那样流动不定:~转(zhuǎn )。~通。~寇。~浪。~离。~散。~失。~沙。~露。~萤。 传播:~言。~传。~芳。~弊。~毒。~行(xíng )。 指江河的流水:河~。江~。溪~。激~。奔~。 像水流的东西:气~。暖~。电~。 向坏的方面转变:~于形式。 旧时的刑罚,把犯人送到荒远的地方去:~放。~配。 品类,等级:~辈。~派。 指不正派:二~子。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章荏切,斟上聲。 《說文》臥薦首者。 《釋名》枕,檢也,所以檢項也。 《詩·唐風》角枕粲兮。 《禮·內則》斂枕簟。 又《唐韻》之賃切《集韻》《韻會》《正韻》職任切。義同。 又車後橫木也。 《小爾雅》軫謂之枕。 又魚腦中骨曰枕。 《爾雅·釋蟲》魚枕謂之丁。 又姓。 《姓苑》出下邳。 又《廣韻》直深切《集韻》持林切,𠀤音沈。繫牛杙也。 又木名。 《釋名》烏梓一名枕,一名豫。 又《本草綱目》枕木卽釣樟。 又叶知險切,音展。 《詩·陳風》有美一人,碩大且儼。寤寐無爲,輾轉伏枕。
『石』《唐韻》《集韻》《正韻》常隻切《韻會》常亦切,𠀤音碩。 《增韻》山骨也。 《釋名》山體曰石。 《易·說卦傳》艮爲山,爲小石。 《楊泉物理論》土精爲石,石氣之核也。氣之生石,猶人筋絡之生爪牙也。 《春秋·說題詞》石,隂中之陽,陽中之隂,隂精補陽,故山含石。 又樂器,八音之一。 《書·益稷》擊石拊石。 《註》石,磬也。 又樂聲不發揚亦曰石。 《周禮·春官·典同》厚聲石。 《註》鐘太厚則如石,叩之無聲。 又堅也。 《前漢·揚雄傳》石畫之臣。 《師古註》言堅固如石。亦作碩。 又星亦稱石。 《左傳·僖十六年》隕石于宋五,隕星也。 又量名。十斗曰石。 《前漢·食貨志》夫治田百畮,歲收畮一石半,爲粟百五十石。 又官祿秩數稱石。 《師古曰》漢制,三公號稱萬石,以下遞減至百石。 又粗布皮革之數亦稱爲石。 《唐書·張弘靖傳》汝輩挽兩石弓,不如識一丁字。 又水亦稱石。 《水經注》河水濁,淸澄一石水六斗泥。 又酒亦稱石。 《史記·滑稽傳》臣飲一斗亦醉,一石亦醉。 又衡名。百二十斤爲石。 《書·五子之歌》關石和鈞。 《註》三十斤爲鈞,四鈞爲石。 《禮·月令》仲春鈞衡石。 《前漢·律歷志》石者,大也,權之大者。 又州名。 《廣韻》秦伐趙取離石,周因邑以名州。 又姓。 《左傳》衞大夫石碏。 又複姓。孔子弟子有石作蜀。 又叶常義切,音嗜。 《宋玉·高唐賦》勢薄岸而相擊兮,隘交引而却會。崪中怒而特高兮,若浮海而望碣石。 又叶石若切,音杓。 《楚辭·惜誓》方世俗之幽昬兮,眩白黑之美惡。放山淵之龜玉兮,相與貴夫礫石。 又《招魂》長人千仞,惟魂是索些。十日代出,流金礫石些。 又叶七各切,音錯。 《郭璞·爾雅贊》鰒似蛤,有鱗無殻。一面附石,細孔雜雜,或七或八。
『嗽』《廣韻》蘇奏切《集韻》《韻會》《正韻》先奏切,𠀤音謏。 《玉篇》咳嗽也。 《周禮·天官·疾醫》冬時有嗽上氣疾。 《釋文》西豆反,亦作欶。 《廣韻》本作瘶。 又《集韻》所救切,音瘦。本作漱,盪口也。 《史記·倉公傳》日嗽三升。 又《五音集韻》桑谷切,音速。吮也。 又《廣韻》所角切《集韻》色角切,𠀤音朔。 《廣韻》本作欶,口噏也。 《集韻》吮也。同嗍。
『流』《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力求切,音留。 《說文》水行也。 《爾雅·釋言》流,覃也。 《疏》謂水之流,必相延及。 《詩·大雅》如川之流。 又《爾雅·釋詁》流,擇也,求也。 《詩·周南》左右流之。 又下也。 《詩·豳風》七月流火。 又流漫無節制也。 《禮·樂記》樂勝則流。 又《書·禹貢》二百里流。 《禮·王制》千里之外曰采,曰流。 又放也。 《書·舜典》流宥五𠛬。 又視不端諦曰流。 《左傳·成六年》鄭伯視流而行速。 又走也。 《戰國策》楚襄王流淹于城陽。 《註》謂走而自匿。 又《周禮·冬官·玉人註》鼻勺曰流,凡流皆爲龍口。 又《前漢·食貨志》朱提銀重八兩爲一流。 又《前漢·藝文志》儒家流,道家流,隂陽家流,法家流,墨家流,縱橫家流,雜家流,農家流,小說家流,各有所從出,分九家。 又流布也。 《易·謙卦》地道變盈而流謙。 又流轉也。 《禮·仲尼燕居》周流無不徧。 又《張協·七命》傾罍一朝,流湎千日。 《註》齊顏色,均衆寡謂之流。 又長流,官名。 《顏之推·家訓》名治獄參軍爲長流。 又黃流,酒名。 《詩·大雅》黃流在中。 又雙流,縣名。 《廣輿記》屬成都府。 又《韻補》叶𣼊如切,音閭。 《陸雲詩》樂奏聲哀,言發涕流。唯願君子,德與福俱。 又叶力救切,音溜。 《博𤣥詩》悠悠建平,皇澤未流。朝選于衆,乃子之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