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秋冬间林木凋零、涧水枯落的景象。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每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涧:山间水沟。肃:萎缩,肃杀。形容秋冬时林木萧疏,溪涧浅落,寒气逼人。北魏.郦道元《水经.江水注》:“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并列 林木凋零,溪涧枯寂。形容秋冬季节山林肃杀的景象。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二》:“每至晴初霜旦,~,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多用于写秋冬之景。?春和景明
长在一片土地上的许多树木或竹子:树~。森~。~海。~薮(➊山林小泽;➋喻丛集的处所)。 聚集在一起的同类的人或事物:书~。艺~。碑~。儒~。 姓。
冷,与“暑”相对:~冬。~色。~衣。~冽。~带。~战。~噤。~食(节名,在清明前一天。古人从这一天起不生火做饭,也有的地区把清明当作“寒食”)。~喧。~来暑往。唇亡齿~。 害怕:~心。 穷困,有时用作谦辞:~门。~伧。~舍。~窗(喻艰苦的学习环境)。~酸。~士(旧指贫穷的读书人)。
山间流水的沟:溪~。山~。
恭敬:~立。~坐。~然。 严正,认真:严~。~静。~穆。整~。 躬身作揖,迎揖引进:~客。 萎缩:~杀。
《唐韻》力尋切《集韻》《韻會》犂針切《正韻》犂沈切,𠀤音臨。 《說文》平土有叢木曰林。徐曰:叢木,故从二木。平土,故二木齊。 《詩·小雅》依彼平林。 又野外謂之林。 《詩·周南》施于中林。 又山木曰林。 《穀梁傳·僖十四年》林屬于山爲麓。 又《周禮·地官·林衡註》竹木曰林,水衡曰衡。 又《爾雅·釋詁》林,君也。 又盛貌。 《詩·小雅》有壬有林。 又林鐘,律名。 《禮·月令》季夏之月律中林鐘。《周禮》作函鐘。 又羽林,星名。應劭曰:天有羽林,大將軍之星也。林喩若林木,羽翼,鷙擊之意,故以名武官。 《前漢·宣帝紀》取從軍死事者之子,養爲羽林軍,號羽林孤兒。 又綠林,荆州山名。 《後漢·劉元傳》諸亡命集于綠林。 又姓。 《姓譜》殷比干後,避難長林山,因氏。 又平王世子林開之後,望出南安。○按《說文》林自爲部,棼、楚等字从之,今倂入。
『寒』《唐韻》胡安切《集韻》《韻會》《正韻》河干切,𠀤音韓。 《說文》東也。本作𡫾。从人在宀下,从茻薦覆之,下有仌。仌,水也。隸省作寒。 《釋名》寒,捍也。捍,格也。 《玉篇》冬時也。 《易·繫辭》日月運行,一寒一暑。 《書·洪範》庶徴曰燠,曰寒。 《傳》煥以長物,寒以成物。 又司寒,水神。 《左傳·昭四年》黑牡秬黍,以享司寒。 《註》司寒,元冥,水神也。 又《周語》火見而淸風戒寒。 《荀悅·申鑒》下有寒民,則上不具服。 又窮窘也。 《史記·范睢傳》范叔一寒至此哉。 《宋史·𨻰同甫傳》畸人寒士皆賴之。 又國名,在北海,平壽縣東寒亭。 《史記·夏本紀》伯明氏之讒子寒浞封國。 又姓。漢博士寒朗。 又叶胡田切,音賢。 《楚辭·天問》何所冬暖,何所夏寒。焉有石林,何獸能言。 又叶側鄰切,音眞。 《歐陽修·答韓子華詩》俊乂沈下位,惡去善乃伸。家至與戸到,飽饑而衣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