枢密使的别称。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二:“五十年前有通右府书,称枢密太尉,盖旧制文臣为枢密使,皆带检校太尉。”
枢密使的别称。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二:“五十年前有通右府书,称枢密太尉,盖旧制文臣为枢密使,皆带检校太尉。”
门上的转轴:户~不蠹。 重要的或中心的部分,起决定性作用的部分:~纽。中~。
稠,空隙小,与“稀”、“疏”相对:紧~。稠~。茂~。严~。~封。~布。~集。~匝匝。~锣紧鼓(喻正式活动前的积极而紧张的准备,亦作“紧锣密鼓”)。 关系近,感情好:~友。~亲。 不公开,不公开的事物:秘~。保~。~谋。~电。~报。~使。~信。~诏。~旨。~探。 精致,细致:精~。细~。致~。~实(细密结实)。 姓。
过于:~长。 极端,最:~甚。~平。 高,大:~空。~学。 很:不~好。 身分最高或辈分更高的:~老伯。~夫人(旧时尊称别人的母亲)。
古代官名,一般是武官:县~。都~。卫~。太~。 军衔的一级,在校以下:~官。少~。上~。 〔~氏〕地名,在中国河南省。 姓。
〔~迟〕复姓。 〔~犁〕地名,在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唐韻》美畢切《集韻》《韻會》莫筆切《正韻》覓筆切,𠀤音蜜。 《爾雅·釋山》山如堂者密。 《郭璞註》山形如堂室者曰密。尸子,松柏之鼠,不知堂密之有美樅。一曰靜也。 又《玉篇》止也,默也,深也。 《易·繫辭》聖人以此洗心,退藏於密。 《詩·周頌》夙夜基命宥密。 《註》謂所以承藉天命者,宏深而靜密也。 又《增韻》稠也,疎之對也。 《易·小畜》密雲不雨。 《詩·大雅》止旅廼密。 《註》言其居止之衆,日以益密也。 又《史記·功臣年表》罔亦少密焉。 又祕也。 《易·繫辭》幾事不密,則害成。 又《禮·樂記》隂而不密。 《註》密言閉也。 又《禮·少儀》不窺密。 《註》曲隱處也,嫌伺人隂私也。 又近也。 《書·畢命》密邇王室,式化厥訓。 又國名。密須氏,姞姓之國。 《詩·大雅》密人不恭。 又州名。古姑幕城,秦琅邪,隋爲密州。因水以名。 又姓。 《正字通》漢尚書密忠,宋有密祐。 又複姓。 《何氏姓苑》密茅氏,琅邪人。 又有密革氏,密須氏。 又叶明祕切,音媚。 《江淹·齊高帝誄》宋主陵遐,紫殿遏密。話言之詔,貽在英粹。 《集韻》或省作𡶇,俗作宻。
『太』《集韻》他蓋切,音汰。與大泰𠀤同。 《說文》滑也。一曰大也,通也。○按經史太字俱作大。如大極、大初、大素、大室、大𤣥、大廟、大學及官名大師、大宰之類。 又作泰,如泰卦、泰壇、泰誓、泰春、泰夏、泰秋、泰冬之類。范氏撰《後漢書》父名泰,避家諱,攺从太。毛氏韻增,經史古太字無點,後人加點以別小大之大,非。《字彙》引之,失考。 又姓。文王四友太顚之後。見《統譜》。 又叶力至切,音利。 《歐陽修·祭龍文》宜安爾居,靜以養智。冬雪春雨,其多已太。 又《集韻》他達切,音獺。太末,漢縣名。在會稽西南。 亦作太。
『尉』《廣韻》於胃切《集韻》《韻會》《正韻》紆胃切,𠀤音畏。 《說文》从上按其下也。从𡰥从火,从又持火,所以㷉繒也。隸作尉。 《廣韻》𠋫也,安也。 又官名。 《黃震曰》尉,古司𡨥官,至秦漢改今名。義取除姦,安良民也。 《後漢·光武紀》廷尉,秦官,聽獄必質於朝廷,故曰廷尉。尉,平也。 《史記·張釋之傳》今旣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 又《百官志》太尉,秦官,掌軍事。 《應劭曰》自上按下曰尉,武官悉以爲稱。 又縣尉。 《漢官儀》大縣兩尉,長安四尉,分左右部。五代時,尉皆軍校爲之,建隆閒詔諸縣,置尉一員,在主簿下。 又姓。鄭大夫尉止。 又尉遲,複姓。 又《集韻》於勿切,音鬱。 《風俗通》火斗曰㷉。 《韻會》說文,持火所以申繒,音畏。今俗又加火作熨,音鬱。 《正字通》尉本作𤈫,或書作㷉。俗从小作尉。慰安之慰亦借㷉。申繒用火,从小者,从火之譌。㷉斗作熨,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