栋梁之才


   比喻能担当大事的人才。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dòng liáng zhī cái
成语注音 ㄉㄨㄥˋ ㄌ一ㄤˊ ㄓ ㄘㄞˊ
成语简拼 dlzc
常用程度 一般
成语繁体 棟樑之才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比喻能担当大事的人才。


近义词



反义词



成语示例


每个青年都应该努力向上,刻苦学习,使自己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出处典源

成语典故

栋梁,支持房屋的大梁。栋梁之才,比喻能肩负国家重任的人才。陈球(118-179年)字伯真,下邳淮浦(今江苏睢宁县)人。初仕州郡,有异政。灵帝光和元年(178年),仕至太尉。潜与尚书刘纳怂恿司徒刘郃谋诛十常侍。刘郃犹豫未决。陈球,尚书刘纳屡加激劝。刘纳说:“您是国家的柱石和栋梁,眼下国家就象大厦将倾一样,您不出面扶持,作这个丞相又有何用呢?”刘郃答应了他们的要求,但因事机不密,刘郃、陈球、刘纳都下狱处死。 【出典】: 《后汉书》卷56第1834页,《陈球传》:“光和元年,迁太尉,……乃潜与司徒河间刘郃谋诛宦官。……又尚书刘纳以正直忤宦官。出为步兵校尉,亦深劝于郃。郃曰:‘凶竖多耳目,恐事未会,先受其祸。’纳曰:‘公为国栋梁,倾危不持,焉用彼相邪?’郃许诺。” 【例句】: 西晋·陈寿《三国志·魏书》《高柔传》:“今公辅之臣,皆国之栋梁,民所瞻具。” 见“栋梁之材”。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房屋的脊檩,喻能担负重任的人:~梁。~宇。画~雕梁。 量词,指房屋:一~房子。

架在墙上或柱子上支撑房顶的横木,泛指水平方向的长条形承重构件:房~。栋~。~上君子(指窃贼)。 桥:桥~。津~(渡口和桥梁,借指学习的门径)。 器物、身体或其他物体上中间高起的部分:鼻~。山~。车~。 中国战国时期国名,魏国于公元前361年迁都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后,改称“梁”。 中国朝代名(a.南朝之一;b.五代之一)。 姓。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 往,到:“吾欲~南海”。

能力:~能。口~。这人很有~干。 从才能方面指某类人:干(gàn)~。奇~。奴~。蠢~。 副词。❶方,始:昨天~来。现在~懂得这个道理。❷仅仅:~用了两元。来了~十天。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梁』

《唐韻》《集韻》《韻會》呂張切《正韻》龍張切,𠀤音良。 《說文》水橋也。 《禮·月令》孟冬謹關梁。 《詩·大雅》造舟爲梁。 《爾雅·釋地》梁莫大于溴梁。  又石絕水爲梁。 《詩·衞風》在彼淇梁。 《禮·王制》獺祭魚,然後虞人入澤梁。  又魚梁,水堰也。堰水爲關空,承之以笱,以捕魚。梁之曲者曰罶。 《詩·齊風》敝笱在梁。 《小雅》胡逝我梁。  又《爾雅·釋地》隄謂之梁。  又屋脊柱曰棟,負棟曰梁。 《爾雅·釋宮》楣謂之梁。  又冠梁,冠上橫脊也。 《漢大官令》冠兩梁。  又陸梁。 《揚雄·甘泉賦》帶干將而秉玉戚兮,飛蒙茸而走陸梁。 《註》陸梁,亂走貌。  又跳梁。 《莊子·逍遙遊》貍狌東西跳梁,中于機辟。  又彊梁。 《金人銘》彊梁者不得其死。 《後漢·禮儀志》神名,能食鬼。  又大梁,西方之宿。 《爾雅·釋天》大梁,昴也。  又州名。 《書·禹貢》華陽黑水惟梁州。  又國名。周平王封少子康于夏陽,是謂梁伯。  又大梁,地名。 《史記》魏惠王徙治大梁。  又山名。 《詩·大雅》奕奕梁山。  又呂梁,水名。 《莊子·達生篇》孔子觀于呂梁。  又都梁,香草名,澤蘭也。 《荆州記》都梁山下生蘭草,因以爲名。  又姓。 《廣韻》出安定、天水、河南三望。周梁鱣,漢梁鴻。複姓,梁丘、梁由。

『之』

《唐韻》《正韻》止而切《集韻》《韻會》眞而切,𠀤音枝。 《說文》出也,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玉篇》是也,適也,往也。 《禮·檀弓》延陵季子曰:若䰟氣,則無不之也。  又於也。 《禮·大學》之其所親愛而辟焉。 《註》之,適也。 《朱傳》猶於也。  又語助辭。 《書·金縢》禮亦宜之。 《禮·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 《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語尾,或層出。如毛詩我之懷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雞鳴章知子之來之,六句九之字,常華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  又此也。 《詩·周南》之子于歸。 《註》之子,是子也。  又變也。 《易傳》辭也者,各指其所之。 《孫奕示兒編》之字訓變,左傳,遇觀之否。言觀變爲否也。  又至也。 《詩·鄘風》之死矢靡他。  又遺也。 《揚子·法言》或問孔子,知其道之不用也。則載而惡乎之。曰:之後世君子。 《註》言行道者貴乎及身,乃載以遺後世。  又姓。出《姓苑》。  又《郝敬讀書通》凡言之者,物有所指,事有所屬,地有所往,連屬之辭也。通作旃。 《詩·唐風》舍旃舍旃。  又《魏風》上愼旃哉。𠀤與之同。通作至。往彼曰之,到此曰至,音義互通。  又《韻補》叶職流切,音周。 《楚辭·九章》呂望屠於朝歌兮,甯戚歌而飯牛。不逢堯舜與桓繆兮,世孰云而知之。叶上牛下求。 《周伯琦曰》古人因物制字。如之本芝草,乎本吁氣,焉本鳶,後人借爲助語,助語之用旣多,反爲所奪,又制字以別之,乃有芝字吁字鳶字。

『才』

《唐韻》昨哉切《集韻》《韻會》《正韻》牆來切,𠀤音裁。 《說文》艸木之初也。从丨,上貫一,將生枝葉。一,地也。 《徐曰》上一,初生岐枝。下一,地也。 《六書正譌》才,木質也。在地爲木,旣伐爲才,象其枝根斬伐之餘。从木省。別作材,非。  又天地人爲三才。 《易·繫辭》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兩之,故六。 一曰能也。 《禮·文王世子》必取賢斂才焉。 《論語》才難,不其然乎。 《前漢·武帝紀》其令州縣舉茂才異等。 《唐書·百官志》擇人以四才。 《邵堯夫曰》臨大事然後見才之難。才者,天之良質也,學者所以成其才也。  又質也,力也。 《詩·魯頌》思無期,思馬斯才。 《傳》多材也。 《孟子》非天之降才爾殊也。 《近思錄》性出於天,才出於氣,氣淸則才淸,氣濁則才濁。  又姓。明尙書才寬。  又《集韻》通作材。 《說文》材,水挺也。从木,才聲。 《徐曰》木勁直可用,故曰入山掄可爲材者。人之有才,義出於此。  又《正韻》與纔通。古用才爲纔始字。 《晉書·謝混傳》才小冨貴,便豫人家事。  又與裁通。 《戰國策》惟王才之。  又與財通。 《前漢·揚雄傳》財足以奉宗廟。  又《集韻》將來切,與哉同。亦始也。 《爾雅·釋詁疏》哉,古文作才。以聲近,借爲哉始之哉。  又作代切,音再。義同。  又叶卽由切,音遒。 《焦氏·易林》季子多才,使我不憂。 《唐韻》祖才切《集韻》《韻會》《正韻》將來切,𠀤音栽。 《說文》言之閒也。 《註》《論語》君子哉若人。是爲閒隔之辭也。 《爾雅·釋詁》哉,閒也。  又《爾雅·釋詁》哉,始也。 《疏》哉者,古文作才。《說文》云才,草木之初也,以聲近,借爲哉始之哉。 《書·伊訓》朕哉自亳。  又《康誥》惟三月哉生魄。  又《玉篇》語助。 《書·堯典》僉曰:於,鯀哉。  又《韻會》柳宗元曰:疑辭也。 《書·益稷》禹曰:兪哉。 《註》口然而心不然之辭也。  又與材通。 《論語》無所取材。 《註》古字材哉同。  又音載。 《書·武成》哉生明。 《釋文》徐音載。  又《詩·大雅》𨻰錫哉周。 《傳》哉,載也。 《疏》文王能布𨻰大利,以賜子孫。於是又載行周道,致有天下。哉與載古字通。○按《左傳·宣十五年》昭十年引《詩》,哉俱作載。  又鄭箋云:哉,始也。與毛傳異。  又叶將其切,音貲。 《詩·邶風》已焉哉。天實爲之,謂之何哉。  又《王風》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 《說文》本作𠳆。  又𢦔。